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国人民顽强奋斗取得的令世界瞩目、可载入史册的伟大成就。公报显示,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国在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利用外资表现亮眼。
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经济增速同比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对于中国经济的表现,阿根廷拉丁美洲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中国经济遭遇冲击,但中国及时调整,企业也快速实现复工复产,同时中国社会各界也全力支持 *** 采取的恢复经济措施。虽然因为疫情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但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并提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2020年,中国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货物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4.0%。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继续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
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及时推进复工复产,加上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流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在过去一年逆势增长。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4%,利用外资含金量继续提高。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此前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一枝独秀,成为全球吸引外资的一个亮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跨国企业对在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度依赖维持了在华外资的稳定和拓展,部分行业进一步开放也促进了新的外资增长。中国 *** 采取了有效的投资便利化措施有助于稳定外资。”
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八大趋势:
一、宏观政策稳中有进,进中有调。财政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但全面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二、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稳住杠杆。灵活把握前期应急政策退出节奏,从严整顿债券违约、影子银行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三、经济走势好于上年,年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GDP增速在7.5%-8%之间。
四、基建制造业显著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全年增长7%左右。
五、汽车、餐饮等将回归常态,房地产相关消费回暖,社会消费成为复苏主力,全年增速在10%左右。
六、对外贸易总体强劲,出口前高后低,全年增长8%左右;进口需求略低于出口,全年增长7%左右。
七、社会流动性保持紧平衡,M2、社融、人民币贷款分别增长9%、12%和13%左右。
八、贷款利率仍有可能小幅下行;人民币汇率前升后稳,波动中枢在6.5左右,波动区间为6.2-6.8。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策划、推出“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全方位聚焦、多角度解读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展现一年来中国经济的新成就、新亮点、新趋势,并探讨了2021年存在的挑战。
数据解读与典型报道,阐释中国经济新变化
“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系列报道中,***财经频道和央广经济之声直播了国家统计局局长宋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发布会,报道以“现场直播+数据亮点小片+记者视频连线+演播室嘉宾点评+ *** 嘉宾连线+经济成就案例”的形式,多方位展现2020中国经济亮点。同时,策划推出系列专题、深度评论与新媒体报道,并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等专家,解读数据内容。
12:00档的《天下财经》连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晚间黄金时段《经济信息联播》特别节目以提炼经济亮点的数据梳理,配合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等众多专家,对数据和案例进行权威解读;《***财经评论》推出“2020中国经济年报”特别节目,邀请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走进演播室,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系列报道总结出2020中国经济亮点—— 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2.3%,经济总量首次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中国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三驾马车”中,外贸复苏“全球一枝独秀”,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中国经济引擎作用愈发凸显。
报道还通过典型事例证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效。如对焦了湖南娄底市民聂龙一家的家庭账本,2020年聂龙盘下一家餐馆,同时,他的环保砖建材厂从北京转移到湖南娄底,产品热销,为当地新增五万套新楼房提供支持;他投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也开始盈利,全家总收入增加12%。镜头呈现中聂龙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感也在提升。
此外,还展现了无人驾驶智能重卡在码头的应用。广州港南沙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的调查在2020年疫情后,集装箱业务量提高了很多倍,经常出现集装箱“一箱难求”的现象。无人驾驶智能重卡在码头的应用,助推了中国的烧烤炉、消毒柜、家电、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大宗出口产品的运输。
系列报道用生动的案例,印证了 2020年中国经济的新变化。
国际视角表达,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
“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系列报道坚持冷静、客观的视角,在“怎么看待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的问题上,进行了准确的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评论员和多位专家认为,中国迈入100万亿元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意义重大,但是中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离发达国家人均4万美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报道连线CNBC、路透社、日本等国外主流媒体的评论员,***驻欧洲、美洲、新加坡、日本等演播室,报道世界各大经济体主要媒体对中国经济宏观数据的点评分析,这些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2.3%符合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认为:“中国经济韧性非常强,中国制造和中国工业强大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弹性。”
亚开行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缓和了世界经济的衰退。”各个国际机构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将能保持好的增长势头。
受访的众多经济学家展望2021年时表示,外部环境挑战依然很大,但中国只要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不断推动创新转型,站在100万亿的新台阶上,中国经济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全媒体融合报道,扩大传播影响力
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报道“2020中国经济年报”,***财经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共同发力,以“数据亮点分析+经典案例+权威专家解读+海外看中国经济”的表现形式,统一策划、统一报道。新媒体此次报道期间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在1月18日上午、晚间与大屏同步直播外,“***财经”公众号还从GDP、各产业等不同维度进行数据梳理,用图片解读“2020中国经济年报”、短视频展示数据、“翻页”型动态图片展示亮点数据,通过数据、图文、视音频相结合的形式同步呈现策划专题,高频次、多渠道“一键触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优质报道内容。
***财经APP设立“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专题,在℡☎联系:博端口设置话题词#2020中国经济年报#,从年报数据中寻找亮点设置话题词#化妆品类成2020消费亮点#等,形成聚合效益。点击量和到达率都创造了近年的新高。
广播端经济之声推出特别专题《2020中国经济年报》,还推出系列评论《数读2020中国经济年报》、特别节目《首席经济学家读年报》等。日常节目如《王冠红人馆》《财经身边事》等专栏推出报道,用数据映照普通人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数据”里的“热民生”。
《环球新财讯》梳理国际社会积极言论,着重宣传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外媒视角阐述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梳理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的特点和亮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突出了中国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从国际视角进行分析,指出未来经济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体现了国际化舆论环境中发声的艺术性和引导力。
一、2020年陷入经济负增长的国家有哪些?
2020年陷入经济负增长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和印度。
二、2020年中国经济全球唯一正增长原因
一是成功的防疫举措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确保经济社会生活很快恢复正常运转;二是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有力支撑了“六稳”“六保”目标的实现;三是积极主动、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举措,稳定了外贸、外资,稳定了供应链,稳定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预期,拓展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2020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三大亮点。
第一,居民消费加速回暖。得益于“六稳”“六保”的政策效果,居民生活逐步摆脱疫情拖累,消费引擎加速修复,支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业消费的增速反弹。
数据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但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24%,已经连续五个月正增长。
第二,出口保持韧性。在四季度疫情回潮再度扰乱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中国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凸显,巩固了对外出口的强劲韧性。
经历一季度大幅震荡后快速回稳,进出口逐季攀升,近几个月来出口数据远超预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第三,制造业投资开始修复。在内外需求的带动下,工业企业利润率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重回高位,进而带动制造业投资触底反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转与稳步复苏特征。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归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0-2021)日前召开并发布了主题为“迈向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报告。报告分析,2020年的中国经济呈现出V型反转与稳步复苏的特征。在疫情冲击下,全国整体经济一度全面下滑。4月份我国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并且在5月“两会”期间推出了一揽子规模化 *** 政策。这一系列政策也推动二季度中国经济开始逆势上扬,三季度持续恢复。
从不同行业角度来看,我国第二产业恢复良好,制造业和建筑业一马当先;同时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反转现象好于常态路径。然而第三产业整体及批发、零售、交通、住宿、餐饮、租赁、商业服务等行业依然处于负增长状态,还没有重返常态化的路径。
报告称,我国经济成功抵御疫情冲击并呈现一系列亮点。实际GDP增速实现V型反转,经济景气度显著回升,并明显高于世界整体水平;工业增长回归常态,服务业生产持续恢复,生产者经营预期持续改善;高技术产业韧性十足,增加值和投资双双逆势增长;外贸外资超预期增长,累计同比增速双双由负转正;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内需增长动力逐渐增强;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下降,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实现增长;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市场总体稳定,金融市场出现了逆势上扬的态势;房地产市场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下温和调整等。
预测2021年经济增速将恢复正常,但可能会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报告认为,明年四季度经济的常态化是我国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季度宏观经济可能会折射出我国经济将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总需求疲软、结构分化较严重等风险和挑战。2021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之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常态化的一年。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国超常规政策的常态化、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化和调整、内生新动能的逐步抬头将成为左右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四大力量。
我认为应该是“稳”、“进”、“新”、“优”、“好”五个关键字,
概括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亮点,
多地在开年都是在拼经济,,在我们耳边经常有着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高频词语,这是在向我们传递了以下几方面的信号:
首先,每年的第一季度是全年经济走向的风向标,而多地召开会议,在部署经济工作的时候都拿出这些高频的词语,就是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这一信号是为了进一步的调动当地的一切资源,尽可能的把经济搞上去,而在这次开年释放,拼经济信号的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说明地方,在经济建设层面上的目标是一致的,毕竟对于我们而言,当前最大的目标就是进一步的发展经济,进一步的提升生产力的水平,从而才能够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多地提出了开年拼经济,拿出了这些高频词语,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我们的信心,表明我们要营造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充分的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才能够实现保证居民就业,保证基本民生和保证市场主体以及保证产业链供应的目标,这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我们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被释放出来,通过进一步的拼经济,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实现,促使经济行稳致远。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最新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最高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