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郭璐庆
继望靖东离职半年之后,近日格力电器(000651.SZ)元老级人物黄辉也宣布离开,至此格力“铁三角”正式瓦解。
对于黄辉的意外离职,外界猜测不断,其中关于“与董明珠意见不合”、“高瓴介入管理提倡创新力量”等声音不断。作为格力的执行总裁,黄辉进入格力已经接近30年,而其离职前曾是格力最重要的技术和研发业务领头人。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AI 财经 社表示,相比望靖东,黄辉的离职更为意外,也会进一步打击市场对格力的信心。
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格力电器股价累计跌了6.52%,23日收盘股价报57.05元/股,总市值3431.97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年末高点已经缩水了近767亿元。
自高瓴斥资400多亿入局之后,市场对格力的混改成果就颇为期待。不过事与愿违:业绩滑坡、股价下跌。市场上关于董明珠管理“独断”、多元化策略错过风口等评论多了起来,两位重要高管离职被不少人理解为格力进入“高瓴时代”的信号。
但从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多数人对此并不苟同。高瓴内部人士对此亦不予置评。
格力“铁三角”意外瓦解
2月21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了公司董事、执行总裁黄辉的书面辞职报告,黄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执行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相比在格力待了18年的望靖东,黄辉在格力的时间还要长至少10年,实质级别也更高,二人与董明珠被外界形象地比喻为“铁三角”,望与黄被外界看做董明珠的左膀右臂,甚至曾被猜测过是董明珠的接班人、格力电器未来的掌舵者。其中望靖东任格力电器董事、副总裁、董秘,主管财务、并购、信披等相关事务,技术出身的黄辉则是董明珠引以为傲的格力技术负责人。
市场上另一个猜测在于,作为格力混改主要参与者的高瓴资本正在介入格力的经营管理。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不排除高瓴在推动格力创新转型,而原本空调产业线上相对传统保守的高管逐渐“让位”也在情理之中。
但刘步尘进一步分析称,按照董明珠独断的行事风格,高瓴入局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介入到公司经营层面,即使介入管理,与望靖东、黄辉并不矛盾,二人地位仅次于董明珠且对格力贡献巨大,即使“让位”也轮不到他们。“离开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跟董明珠产生‘裂痕’,不满格力的现状和发展战略。”刘步尘补充道。
空调老大不好做了
按照望靖东辞职后的安排,格力大概率也会很快找人补位黄辉。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格力的总工程师已经调整成谭建明,黄辉作为执行总裁,主要负责一些偏行政类的审批工作,离职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但如果黄辉带走或者挖走自己之前带出来的技术人员、影响公司技术团队的稳定性,这是最值得担心的。”刘步尘对AI 财经 社表示。
望靖东离职后,格力电器先是安排董事张伟代行董秘职责,3个月满后又只能让董明珠代行董秘职责,直到2020年12月聘任新董秘邓晓博(同年11月加入格力),后者也同时担任格力电器副总裁,其在2015年7月至2020年11月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2019年12月加入格力电器的舒立志被聘任为副总裁,其曾任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副处长、处长。
AI 财经 社注意到,除上述人员外,格力电器2020年还进行了多位高管调整,其中包括监事会主席李绪鹏卸任、财务负责人廖建雄履新等,此外分管质量的副总裁方祥建、分管营销的总裁助理胡文丰、分管智能制造的总裁助理文辉等都被认为是董明珠手下的得力干将。
有业内人士分析,“望靖东和黄辉在的时候格力专做空调,高瓴和邓晓博都是善于投资,结合格力现在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一代新人换旧人未必是坏事,也许格力会从基因层面再塑自身。”
但比起外拓,格力当下更棘手的是“内生”,业绩、股价的双重下滑正在让投资者逐渐失去耐心。“等到2020年年报正式披露出来,可能会更严峻。”刘步尘对格力短期内的业绩表现态度悲观。
“卖格力不赚钱啊。”某地级市头部家电商场经理向AI 财经 社透露,相比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格力对经销商的销售返点利润低,在广告宣传与促销活动经费上也缺少支持,这让商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该商场经理表示:“格力现在还是空调卖得最好的(品牌),美的、海尔排后面,但追赶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在小家电方面格力品类少、识别度小,很多时候只能是捆绑销售或者当赠品。”
这可能只是格力电器销售市场现状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被老对手美的收入反超之后,格力一直处在下风。2016年-2019年,美的的营收从1598.42亿元增长至2793.81亿元,净利润从146.84亿元增至242.11亿元,同期格力营收从1101.13亿元增至2005.08亿元,净利润从154.64亿元增至246.97亿元,期间美的毛利率从27.31%涨到了28.86%,格力从32.70%降至27.58%。
而碰上疫情之后,二者的反差也逐渐拉大。去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64%、-38.06%,同期美的数据是-1.81%和3.29%。
这一反差也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从去年3月股价触及低点44.7元至今,美的集团股价涨了91.65%,期间一度站上108元高点,最新市值6401.68亿元。而作为家电领域的“市值担当”,期间格力股价只涨了15.56%,3431.97亿市值仅为美的的一半左右。
而美的还在时刻做着自己的“市值管理”。就在2月23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SZ)宣布拟回购公司股份5000万-1亿股,回购价格不超过140元/股,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40亿元。此前4个交易日,美的股价在创下新高后累计跌了15.10%。
对于二者的前后反差,梁振鹏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多元化战略以及销售渠道的差异,格力对单一空调业务的依赖让其增长乏力的同时,也降低了面对冲击的弹性。在收入构成中,去年前三季度空调业务在美的贡献只有46%左右,消费电器占了近4成。尽管美的不断调低空调业务比重,但同期占比仍有6成左右,2019年前这一比例更是在80%以上,小家电等其他业务比重极小。
截至去年10月13日,持股美的集团的机构有1128家,合计680.89亿市值占比9.95%,外资通过港股通持股15.96%。尽管外资还在加仓格力,持股比例高达17.20%,但内资机构从2019年的1442家减少至525家,持股比例仅为4.26%。
谁的时代 ?
对于高瓴与格力高管离职的关系以及是否介入格力管理,高瓴内部人士表示不予置评。
去年2月,虽然高瓴花费巨资从珠海国资手中接过15%股份成为格力最大股东,但对外界宣称不谋求公司控制权。从当时的混改方案可以看到,董明珠借助传统持股和有限合伙投资协议框架的综合设计,最终构建了一个长达4级的金字塔式的控股链条,形成了对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投票权的潜在影响,而其花费的资金只有14亿左右,可谓“四两拨千斤”。
“不谋求控制权肯定也是有前提的,现在情况变得糟糕了,张磊很难坐视不管。”梁振鹏认为,高瓴的投资即使只是为了赚钱,也会面临来自出资者对收益率要求的压力,“花了400多亿元,进入董事会也在情理之中,未来很可能会提名几位有创新能力、利于多元化的董事。”
高瓴赋能传统消费企业,业内熟知的经典案例是蓝月亮和百丽。通过推动百丽与腾讯新零售、依图 科技 、地平线机器人等高瓴系公司在数据领域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大对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推广,高瓴从资本市场真正变身“企业经营者”,将百丽重新推上高峰。在此之前,高瓴帮助蓝月亮从洗衣粉转型升级为洗衣液,令后者的营收6年增长了10倍。而回顾京东的崛起,张磊顶着多方反对的压力豪赌3亿美金助其搭建自己的物流系统,3年后京东上市,张磊的3亿投资飙升至39亿美金,高瓴一战成名……
基于种种美好预期,高瓴对格力的入局也曾被认为是一种“改革”。
去年年中,格力电器在盈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进行了年中分红,并在去年4月、10月接连2次推出了股份回购计划,这些举措的目的被市场理解为提振股价,但结果收效甚微。而在以前格力很少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这一点与对手美的集团对比明显,一度被认为是受到大股东高瓴的影响。
但考虑到之前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刘步尘认为,高瓴可能并未而且很难影响到格力的经营管理。去年6月格力电器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明确表示:“我们认为,股东不能解决企业经营问题,但可以监督企业经营现状,高瓴做到了。但你要问这个第一大股东进来后,会不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认为唯一能改变公司业绩的,还是企业经营班子。”
截至2月23日收盘,格力股价报57.05元,较高瓴入局时46.17元成本仅仅高出10元左右,而其418亿出资中有200 亿元为五年期贷款,实际成本已然接近当前股价,且高瓴一入股就将股票进行了大手笔质押。
“目前压力最大的还是董明珠。”梁振鹏对AI 财经 社表示。刘步尘则直言:“张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只看到空调霸主、制造业样本,或许没想到董(明珠)独断的一面。”
对于格力管理层以及发展战略,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外界很难确切知晓,虽然可以看到公司正在拓展电商等多元化渠道,但董明珠也通过“格力董明珠的店”把自己与格力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在去年疫情倒逼下,66岁的董明珠还亲自坐进直播间带货。
作为一代“格力女王”,从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手中接过权杖8年来,销售出身的董明珠曾带领格力先后冲破1000亿元、2000亿元销售大关,但下一个“5年冲击6000亿”的目标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自2020年12月2日至今,格力电器从高点69.79元一路下来持续下跌,特别是最近几天,几乎是一天一个新低。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高瓴资本确实该急,毕竟当初接手大股东股份时可是贷了208亿。
问题是高领资本是一般投资者吗?
想当初高瓴资本从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近乎神一样的操作,成功拿下格力电器15%价值416亿元的股份,然后再以受让的全部共计902359632股的股票作为质押,向招商银行贷了208亿元,去支付受让的股份价款。
一般人看来,这多少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而此一番操作,当时的资本界有谁不啧啧称奇?
这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吗?而且彼时还签有协议,该笔贷款不存在与上市公司市值涨跌挂钩的补偿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
看到了吧,没有平仓风险,就没有压力,当然不急!股价下跌,只需躺平,到时候只需拿着分红还贷款利息就行,反正已拿下大股东宝座,每年拿一半利润分红的话语权还是有的。
再说了,本身作为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定实践者,信奉长期主义的高瓴资本就不指望通过短期交易来获取利益。
当然不是!他可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
2021年5月15日,格力电器公司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称,大股东珠海明俊解除902359632股公司股票,并重新将其中721887705股质押给农业银行珠海分行贷了208亿元,用于偿还原贷款。
看到了吧,又是一番操作,贷款总金额没有增加,而用于质押的股票却从当初的902359632股减少到了721887705股,一下子节省了20%的股份。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得益于股价的上涨。
当初大股东转让时每股作价46.17元,902359632股价值416亿元全部质押,贷了208亿元,而再质押时股价是57.74元,但还是208亿元的贷款,质押物市值416亿元自然只需721887705股就能实现。由此可见,大股东不会不乐见股价上涨的。
另外,新的贷款协议规定,本次所有贷款不存在与市值涨跌挂钩的补仓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但是,若因为上市公司股价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质押物贬值,质押率超过60%且无法提供补充担保,则珠海明俊应提前偿还新贷款的全部本金及应付利息。
可以看出,和上次的贷款协议相比,新贷款就没有那么“优惠”,至少是和股价挂钩了,并且规定了质押率60%的警戒线。
那么,这个质押率是什么意思呢?
质押率是银行监控风险的指标,质押率= 贷款金额/质押货物现值。
通过计算,两次质押贷款的质押率都是50%,而新贷款协议规定的60%质押率警戒线下的股价是多少呢?不妨试算一下:
60%=贷款金额208亿元/721887705股*每股价格
因此,质押率警戒线下的每股股价就是:
208亿元/60%/721887705股=48.02元
而早在7月9日格力电器的股价就开始接近48.02元,当日最低价是48.20元,到了7月26日,股价彻底跌破48元收在47.63元。之后股价并无多大起色,甚至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收盘价40.59元。由此可以大胆的推测,高瓴资本已经在7月9日到7月26日之间,已经对这笔贷款的风险处理做了相应的安排。
所以,时至今日,不排除有这样的心理:随便吧,风险暂时解除,爱咋咋滴,不着急!
9月2日,有媒体报道,飞利浦完成向全球投资公司高瓴投资出售家用电器业务。
那么,飞利浦又是何方神圣呢?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它是 荷兰老牌跨国电子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达百年之久, 全称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成立于1891年,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主要生产照明、家电、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
飞利浦家电跟格力电器有关系吗?
以前没有,而现在有了,高瓴资本成了他们共同的大股东,从此,他们就有了关系。
一时间,投资者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更有某 财经 网站为此进行了一项用户调查,据称73%的投票者认为,飞利浦家电业务会整合给格力电器。
当然有可能!
早在 2020年1月,格力电器发布了由珠海明俊和董明珠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详式权益变动书报告》,该报告书就明确说明,本次权益变动系看好上市公司所从事业务未来持续稳定发展,认可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旨在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维护上市公司长期 健康 发展,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术、市场及产业协同等战略资源,协助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前提,也说明了董明珠是不会拒绝的。而大股东背后高瓴资本的能力和资源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董明珠不可能视而不见,未来擦出火花自然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和格力电器构成同业竞争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宣布出售的家电业务,主要包括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为代表的厨房小家电系列,以及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目前看来,多多少少存在着同业竞争的问题,就看高瓴资本如何整合了。
那要是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呢?
高瓴资本或许会甩开格力电器另起炉灶,再另创一番天地就没有问题,毕竟,作为大股东在格力电器经营上一直都是甩手掌柜。
还有一个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的飞利浦家电业务入得了董明珠的法眼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出售的家电业务竞争力一般,而且不包括其在小家电领域的明星产品剃须刀和电动牙刷。有人甚至戏称,飞利浦扔出去的不是肉,只是鸡肋。
不过,飞利浦的全球市场布局还是充满诱惑力,毕竟在这一块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还是软肋,利用飞利浦家的品牌可能是尽快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一条捷径。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中国家电制造飞速发展,许多国际品牌纷纷被逼“跑路”,世界正在纷纷爱上中国造,而“格力”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飞利浦”含金量究竟有多大,董明珠不会不考虑。
究竟后市如何,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字,谨为茶余饭后之谈资,与当前及后来股市和个股涨跌无关,投资者切勿参考!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东阿阿胶(000423.SZ)等“白马股”纷纷“爆雷”,8月初的A股因为外围不确定性而遭遇大幅调整。在多数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即将公布之际,投资者依然心存疑虑——半年报到底谁又会“爆雷”?这对投资者来说依然犹如猜谜一样难以捉摸,也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声称格力不会“爆雷”,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并非每家白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马股”的主要股东或者董监高都在纷纷套现,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海天味业(603288.SH)、恒瑞医药(600276.SH)、苏泊尔(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个位数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讯精密(002475.SZ)和贵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后,尽管遭遇短暂调整,但此后还是继续创出 历史 新高。
从海天味业到恒瑞医药,遭遇董监高减持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报不达预期的冲击。上证2440点的牛市反转格局未变,市场处于牛市第二波上涨前的蓄势阶段,企业盈利即将见底,跟踪国内政策落地及中美关系进展。市场下蹲为起跳做准备,中期角度这是布局期,未来牛市第二波上涨以 科技 和券商进攻,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报不如预期,股价大幅下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品牌消费企业,下一个“爆雷”的会是谁?尽管这很难预计,但却有一些企业的董监高和主要股东似乎是“先知先觉”减持,尤其是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的董监高减持让人有一定担忧。
4月23日海天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监事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陈君阳和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公司股份,以上股东的减持将于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进行。公开资料显示,5月17日至今,吴振兴、叶燕桥、陈君阳、张欣分别累计减持22万股、15万股、13.53万股和14万股海天味业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业公告称,陈伯林家属于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录其账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2.3万股,成交均价为95.81元/股,成交金额11784677.00元,卖出最高成交价96.60元;同时还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价95.48元/股,成交金额190960.00元。陈伯林因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本次误操作造成的短线交易获得收益 2240元按规定归公司所有。
7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孙杰平、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共 211.43万股,占总股本的 0.0478%。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限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间。
相比上述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董监高的集体减持,苏泊尔和海螺水泥的高管减持,更有个人行为的性质。
作为小家电板块牛股的代表,苏泊尔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财务总监徐波减持合共10.28万股,减持价格都在70元以上,套现近800万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称,减持计划实施前,副总经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万股,占总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计减持7.34万股,占总股本的0.0014%,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从立讯精密到贵州茅台:减持并未阻碍股价新高
股东减持后股价创出新高,他们到底会不会后悔?
2019年3月4日,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460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2%,减持均价19.84元/股。此次减持完成后,立讯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来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讯有限再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621.85万股,占总股本的0.8802%,减持均价19.5元/股。同时,立讯有限承诺自此次减持完成之日起后六个月内将不减持公司股票,前后两次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约16.203亿元。立讯有限减持所获资金将用于其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
7月29日,立讯精密创出了22.66元的 历史 新高。
立讯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现过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称,立讯有限于2017年9月1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345万股,占总股本的近2%,交易价格为复权前的19.74元(相当于复权后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贵州茅台公告称,“2018年9月26日,副总经理万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完成。”减持价格为每股725.92元,万波借此就套现了超过50.7万元。尽管之后因为2018年三季报业绩无法满足市场预期,贵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还是突破千元大关创出 历史 新高。
产业资本维持净减持,快递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上述董监高减持以外,产业资本减持也不断涌现,上述的立讯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从绝对规模看,7月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减持262.4亿元,而2019年6月净减持167.7亿元,2017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76.3亿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拟净减持市值约为369.01亿元,2017年6月(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月均公告拟净减持249.86亿元。
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产业资本保持净增持,其他月份产业资本均呈现净减持状态。2019年4月以来市场主题和热点较为缺乏,但价值股业绩不断暴露出问题,7月价值股跌幅明显。科创板受资金青睐,情绪较高,A股部分行业受到情绪蔓延影响,成长类行业估值有所上调。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SZ)公布转让控股权而股价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递也公告称,持申通快递46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06%)股东南通泓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530.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
顺丰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东大幅减持。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顺达丰润”)计划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3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7月31日,顺丰控股公告称,顺丰丰达已经减持了4192.65万股,减持均价31.44元,不过“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一、 格力电器2020年年报中的每10股派30元(含税)的分红可算豪横,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加上已实施年中每10服派10元(含税), 2020年格力电器实际的分红为每10股派40元,即每1股获派红利4元(含税)。
二、 格力电器去年利润同比下降10.21%,每股收益3.71元,而却要每股派4元红利,因此分红率为107.8%, 也就是说格力在一年内赚的钱还不够分红的 ,这在A股市场是不多见的。 实事求是讲,企业留下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利滚利”是常规操作,是对股东和企业的负责任,这种将全部甚至超盈利分红给股东的真不常见,因此对格力这种分红方案,叫好与质疑声都有。
三、董小姐这种“吃光花光分光”土豪般的分红,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虎哥认为第一是高瓴,第二是作为董事长兼总裁的董小姐,而对格力的小散户没啥关系。大家知道,A股制度中分红是要除权的,也就是说某一股票在分红日的开盘价要减去分红额的,因此该公司股民的账户资金额是不变的。
四、但为什么又说格力这一分红方案真正得益的是高瓴和董小姐? 因为高瓴所持有15%的格力电器股份已全部质押给了银行,而董小姐所持4448.9万股的大多数也已质押给银行。 质押期内的股份是不能卖掉套现的,股价高低与其没多大关系,除非股价低到了爆仓,而分红却是归原有的持有人的。 按格力的分红方案,高瓴和董小姐分别可得税前约36亿和1.8亿元的红利,该红利所得不但能足够支付银行利息,还能剩下一大截。 对高瓴来说,收购15%格力股权,不但不用一分钱的自有资金,还能每年赚上大笔红利,可谓“空手套白狼”的典范。另外对董小姐来讲,该红利同样能支付了银行的利息,从银行借来的钱投资于其它企业,妥妥的“钱生钱”与“借鸡生蛋”的操作。
格力将注销2.2亿股市值近100亿。这是格力大力支持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于格力将注销2.2亿股市值将近100亿的市值,说明格力有壮士断腕的举措,这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作出的牺牲,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眼光的。首先空调行业一直都是格力空调,遥遥领先,虽然它的品质和其他的方面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其广告效应确实做得很好。也就不难看出虽然它注销了2.2亿股但是市值也将近100个亿左右。不难看出格力空调在空调行业真的非常有地位,而且董明珠也非常有能力将企业带着蒸蒸日上。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最新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最高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