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对银行股的影响(降准会影响银行股票行情吗)

2023-03-28 15:07:41 基金 ketldu

降准是一种货币政策,是 *** 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央行降准效果最直接影响的两大板块是银行和地产板块。其中银行板块是对降准反应最快的板块。在银行股中影响银行股的几大因素中,货币政策的是影响最普遍的因素,它可以影响整个银行板块内的银行股。

央行降准无疑对银行股是有利的,只是这个利好 *** 产生的效果是它对银行股反射弧长短的问题。

降准是大概率事件,原因很简单,“拿走”人家的要给人家补回去。“拿走”什么了?第一是非银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银行要为此新政多缴准备金。

“拿走”的第二块是存款保险基金里头,银行需要缴纳的部分保险金,因为选择最终保费规模和 费率 还不清晰可算,因此具体规模没有确定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银行也需要为此出一点血,也可能需要降准补血。

降准对银行而言,降准最大的利好在于可贷规模比例。

降准的话会形成释放流动性的预期,股市就会流进资金,形成利好,降准长期效用比短期作用更明显。降准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宽松的预期。A股市的上涨大多是资金推动型的,资金面的宽松给股市的上涨提供弹药充足的预期,货币宽松会扶持或者 *** 实体经济,改善人们对未来股市的预期。降准对银行股是利好直接。

回顾历史,降准均未改变波段走势,不管是大盘还是银行股均是如此,哪怕后面仅仅只是还有那么几天的小小下跌,降准都不能使其免去而不走出来,随后的波段也并未使银行股有特别表现,该比大盘弱的,还是照样会比大盘弱,该比大盘强的,那当然照强不误。

但降准对次日的影响则是强烈的,尤其是对利好版块则一定会有鲜明的表现。银行版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受益群体,而其中盘小个股则 *** 幅度更要激烈也是不难理解的。所以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两股的表现会是最好是必然的,一般来说宁波银行的股性要比南京银行活,所以宁波银行表现比南京银行要好一截是非常正常的。但近期南京银行结构要比宁波银行好看,或许今天的盘中反应南京银行会接近宁波银行,甚至还有可能会超越之而成为银行股的第一。

历次降准后的表现,对这一次参考意义不直接,因为这一次是出在了上冲途中,那末是不是会高开低走就不好说了,那是要看本来大盘是不是将要转向了,如果仍将一如继往,那一根偏离K线后轨迹仍会照旧,短期乖离一定可以在分时上看到修正。

降准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对于降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1)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格局,基本面企稳,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利好股市表现;

(2)降准本身就是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宽松利好市场情绪;

(3)央行定向降准时机,向市场释放护盘用意,避免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发酵、自强强化,目前看,全球投资者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前景。

2、央行通过“非对称降准+TMLF+OMO”操作,短期释放的流动性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随着估值修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股市的投资机会依然取决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

扩展资料:

重点内容:

一、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三、不包括三类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四、定向下调:为促进加大对小℡☎联系:、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降准

降准对股市的影响

降准后,A股市场对于系统风险方面的管控会稍℡☎联系:降低,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尤其对银行和地产行业的股票是十分有利的。

降准是央行采取的扩张性的政策,主要是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调整,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数目大大提高,货币供应量加大,货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更加的活跃。央行采取降准的措施也是为了 *** 经济的快速增长。

降准指的是中央人民银行面向广大商业银行释放可贷资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有了更多的资金后,能够更好地给广大用户或是企业办理业务。降准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央行对于经济市场进行的一种调控,是为了促进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提高经济的发展。虽然这种宏观政策上的调控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直观,但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些行业里,对于老百姓的投资理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拓展资料:

一、经济(Economy)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联系: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二、经济总量;狭义指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广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总量,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广义的经济总量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外延扩张与内涵深化。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外延扩张来实现,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内涵深化来完成。

有效经济总量;社会有效投入总量与社会有效产出总量之和,社会有效产出总量即社会有效供给总量。有效经济总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不单纯是GDP增长的结果。

三、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中义指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经济总量增加、国民收入提高(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扩大;广义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的增加,既包括社会财富量的增加,也包括社会财富质的提高。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广义的增长是狭义的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降准降息对股票会有影响吗

降准对股市的影响:短期影响来看,业内人士普遍相信降准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长期作用有限。

央行降准对股市的影响不大,影响是非常有限,最大的影响就是会 *** 股市高开,这就是降准对股市最大的影响。

拓展资料:

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词,经常在各大新闻媒体头条刷屏,对于大多数小伙伴们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降准之后,对股市、房价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存款准备金率、价格机制。

一、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业银行从储户手里吸收100元存款,商业银行自己能够留下使用的只有这100元中的一部分,比方说80元,剩下的20元要上交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央银行,而上交中央银行的这一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叫做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个例子中就是20÷100=0.2,也就是20%;而商业银行自己所留下的80元,则倾向于全部以贷款的形式贷出,进入市场,用以赚取经营利润,同时偿付储户利息。

二、价格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货币,二是商品,货币可以为商品标定明确的价格(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方便商品交易,而商品价格的确定则取决于货币数量与商品数量的比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

整个市场里只有一种商品C,数量为10单位,整个市场里流通的货币量为20元,则商品C定价则为,20÷10=2(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为30元,则商品C定价则为,30÷10=3(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C的量减少为5单位,则商品C定价则为,20÷5=4(元);这个定价的过程就是价格机制。

明确这两个概念之后,聪明的小伙伴们就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即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原来相比,商业银行可支配存款增多,以上面例子为例,100元的存款,没有降准之前商业银行可支配80元,用于贷款,进入市场,现在如果降准一个百分点,则商业银行可支配存款变为81元,用于贷款,进入市场,市场上的货币量随之增多;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段时间之后,市场上商品的总体价格就会跟涨,上涨幅度为(81-80)÷80=0.0125,即1.25%。

房子和股票本质上就是一种商品,要弄清楚降准对房价和股市这两个特定领域的影响,首先要算清楚这样两笔账,第一,楼市和股市的市值,在现存货币总量当中分别占据多少百分比,第二,降准所释放出的货币量分别有多大的体量进入这两个领域。

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假设降准前,80元的货币总量中,房地产占据40元(50%),股市占据20元(25%),降准所释放出的1元货币量有0.4元进入房地产行业用于直接买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房价总体会上涨,上涨幅度为:(40.4-40)÷40=0.01,即1%;假设有0.5元进入股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股价总体水平会上涨,上涨幅度为:(20.5-20)÷20=2.5%。

通过上面的分析,小伙伴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所谓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的影响,本质上,还是通过对流入市场的货币量的供给来实现的;降准之后,流入市场货币量增多,增多的货币量用于定向购买哪种商品,哪种商品的价格就定向升高;提准同理。

三、另一方面,与降准效果相似的还有一个政策,那就是降息(降低基准利率),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频繁,降息对房价和股市的作用逻辑与降准相同,本质上都是通过影响流入市场的货币量,达到调节市场的目的。

首先明确基准利率的概念,基准利率,由中央银行规定,分为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行内的经营情况,自行决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上浮幅度,以此作为自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举个例子来说,中央银行规定存款基准利率为1%,A商业银行存款量本身比较匮乏,对新增存款需求较大,则A商业银行可以在1%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选择上浮45%(截止2019年1月6日,央行规定,商业银行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45%),也就是以1.45%作为本银行的存款利率,以此来加大吸收存款的力度;B商业银行存款量本身比较充裕,对新增存款没有太大需求,则B商业银行可以在1%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选择上浮10%,也就是以1.1%,作为本银行的存款利率,以此来吸收存款。贷款利率同理。

依据这个逻辑,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达到调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目的。

以上面例子为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如果把原为1%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0.5%,那么商业银行在保持自身上浮幅度不变的情况下,A银行存款利率则会从原本的1.45%,被动下调至0.725%,贷款利率同理也会被动下调,在这种情况下,从储蓄方面说,由于资金存放在银行收益降低,银行吸储能力下降,资金转而流向市场,市场货币量增加,从贷款方面说,贷款利率下降,从银行取得的资金使用成本降低,银行贷款吸引力加强,会有更多的人和企业愿意贷款,资金从银行贷出,流向市场,市场货币量增加。

从降息政策的运行逻辑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降息最终的结果是从两个方面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增加,货币量增加后,对于房价和股市的影响逻辑就会与降准殊途同归,参照以上对于降准的分析即可。

以上就是对降准和降息这两个政策的科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分析均是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把降准和降息这两个因素拿出来,进行假设推理之后得出的结果,在现实面前,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有无变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