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星基金经理仅两人抗住杀跌,暴跌之下为何焉有完卵 (亏钱最惨的基金经理人排名)

2023-04-01 5:02:41 基金 ketldu

随着基金的大火,买基金成为广大人民的理财大热门,这是因为在经历过传销、微商、股票以及其他各种各样高风险投资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稳定,且风险较低的理财方式才是可长期持有的。因此基金作为风险,低于股票投资且收益高于传统理财产品的金融衍生工具,自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但是在此情况下,前一段时间大批明星基金经理由于大量重仓白酒股票,导致了非常多的基金出现了下跌,其中最高的净值下跌幅度超过10%。在诸多金经理中,仅有两位扛住了基金暴跌成为了漏网之鱼。至于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买基金的逻辑其实是把自己的钱交给基金经理投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买基金的逻辑,其实是把自己的钱交给基金经理进行债券股票指数等方式进行投资。通过这些操作赚的钱可以得到分红,而下跌则造成亏损。而基金经理通过买入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组合投资,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下跌基金的操盘经理基本都重仓了白酒股

此事巨跌中的基金经理基本都重仓了白酒股,这是因为作为中国神谷白酒股票一直风头无两,持续上涨,但是不论什么样的股票都会存在触顶后下跌的情况,白酒股票持续增长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自然会增长疲软出现下跌而而这些重仓了白酒股的基金经理,则自然躲不过暴跌的命运。

三、能跑赢大盘的基金经理微乎其微

大盘代表了一个行业或一个板块的总体走势,基金经理也许可能能够判断出某家公司或某几家公司的股票走势走势,但是能够跑得赢大盘的基金经理,在国内几乎不存在。

“最惨基金经理”诞生,上任14天亏掉10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位基金经理接手的两只基金为主题基金,都是重仓行业龙头股,也就是抱团股,而春节后抱团股的瓦解,直接让基金净值出现大幅的回撤。大跌之下,没有赢家,即便是如张坤,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也是如此,对于这位新上任的基金经理来说,面临的情况就更糟了。从 *** 息来看,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是两只医疗主题的基金,两只基金重仓股持仓都差不多,也都是一些行业龙头,选择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时候不对。

这些龙头股也正是抱团股的核心,抱团股在经历了去年一轮暴涨之后,估值已经来到了顶点。结果牛年开盘,抱团股随即大跌,早前重仓了这些股票的基金也出现了巨幅的回撤。只能说,这位基金经理没有选择好时候,在高峰时还重仓这些白马股,自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但这几天随着A股逐渐回暖,早前暴跌的白马股也已经开始涨起来了,基金的收益也红了起来。长期来看,这一轮调整基本已经结束了,部分白马股已经呈现了投资价值的空间,投资者此时加仓也是最好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

公开资料显示,梦圆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就读于英国雷丁大学,有着6年证券从业经历,历任中银基金研究员、农银汇理基金经理助理,今年2月24日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管理产品。

梦圆上任接手的2只基金分别是农银医疗保健主题和农银汇理创新医疗混合,二者分别成立于2015年2月、2020年1月,目前合计规模达到47.47亿元。从持仓来看,从上一任基金经理赵伟手中接过时,两只基金的重仓股已经是高度一致,多是迈瑞医疗、药石科技、爱尔眼科、药明康德等高位医药白马股,也是市场上知名的抱团股。

漩涡中的葛兰:跌出来的千亿基金经理 自购能否挽救亏损颓势?

1月26日晚间,又见基金相关消息冲上热搜。中欧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将大额自购。中欧公司将于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合计50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葛兰也将以自有资金自购上述两只基金合计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有网友将其看作是中欧公司对近期关于葛兰基金业绩争议的回应。一位网友评论,“终于出手了,不管近期业绩如何,至少代表了一种态度和诚意”。

刚刚出炉的基金四季报让葛兰成为业内外焦点。2021年四季报显示,葛兰在管产品规模已经超千亿,超过曾经的“公募一哥”张坤,她也成为首位女性千亿基金经理。然而,葛兰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在2021年出现较大亏损,很多跟随葛兰的基民收益惨淡。

葛兰跻身千亿俱乐部但产品业绩不佳 与赵蓓相差18 个百分点

葛兰旗下在管公募基金共5只(A/C类份额合并计算)。根据基金四季报,截至2021年末,葛兰管理的公募产品资产净值达到1103.39亿元,相较三季度末规模增长了133亿元。

事实上,葛兰管理的5只基金中仅有2只在四季度规模增长。其中规模最大的产品是中欧医疗 健康 ,2021年四季度末规模为775.05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140.65亿元,这只基金也是带动葛兰管理规模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另一只是中欧医疗创新,四季度规模增长了14.76亿元至130.94亿元。

另外三只基金均出现收缩,中欧阿尔法、中欧明睿新起点、中欧研究精选(葛兰与卢纯青共同管理)的规模在四季度分别减少16.01亿元、2.99亿元、3.03亿元。

与此同时,葛兰所管产品在过去一年业绩表现不佳,5只基金在四季度均出现净值回撤。中欧医疗 健康 、中欧医疗创新的A、C类份额净值在第四季度均跌超16%,这两只基金的2021年全年净值增长也为负值,均跌超6%。另外三只基金的第四季度净值回撤幅度较前述两只稍小。

在这样的业绩表现之下,葛兰的基金规模却反而上升,表明很多投资者是“越跌越买”,也有人将葛兰称为“跌出来的一姐”。

同样有着“医药女神”之称的工银瑞信赵蓓,目前相对葛兰的争议要小一些。截至2021年末,赵蓓在管产品共5只,总规模为322.79亿元,相对三季度末增长了31.22亿元,管理规模较葛兰小得多。

从业绩来看,尽管赵蓓所管产品在2021年第四季度也均出现回撤,但全年业绩相对更稳。赵蓓的代表作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C类2021全年净值增长率均在11%以上,相较亏损的中欧医疗 健康 ,年度增长率相差超过18个百分点。

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低迷,尤其是下半年,医药主题基金收益表现不佳不难理解。从长期回报来看,两位明星医药基金经理的业绩仍较为可观,其中赵蓓的长期业绩略优于葛兰。截至2021年末,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的三年、五年收益率为276.35%、279.02%,超过葛兰的中欧医疗 健康 A的同期收益率50个、13个百分点,两只基金均为2016年成立,赵蓓的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葛兰87个百分点。

精准踩雷?多只重仓股票遭遇外部冲击

从持仓来看,葛兰的中欧医疗 健康 整体股票仓位在2021年四季度末为81.47%,相较三季度末下降了8.15个百分点。

从持仓来看,2021年四季度,中欧医疗 健康 相对三季度前五大重仓股的排名并未发生变动,且均有增持。其中,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为药明康德,四季度对药明康德增持2480.67万股至6571.61万股,仓位升至10.05%。然而,药明康德股价在四季度跌超22%。

该基金第二大重仓股为爱尔眼科,四季度增持3165.33万股至1.41亿股。爱尔眼科在2021年四季度股价跌超20%,尽管大举增持,但该基金所持爱尔眼科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从9.19%降至7.68%。

另外,该基金四季度还增持了通策医疗143.74万股。通策医疗在2021全年下跌28%,下半年股价更是腰斩,跌超51%。

重仓股接二连三下跌,让基民对葛兰的选股能力提出质疑。在基民互动区,许多基民反复讨论葛兰的持仓,有基民称她“把医药板块的雷都踩全了”,还有基民痛心疾首“叫你割了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你就是不听”。

事实上,葛兰一贯的投资策略就是选择各细分赛道龙头公司长期持有,例如其重仓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是CXO龙头,爱尔眼科一度被称为“眼茅”,葛兰对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泰格医药等股票也已持有超过三年。在一个特定板块内选龙头其实并没有太大空间,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与葛兰的中欧医疗 健康 ,前十大重仓股7只股票重合,仅有3只股票不同。

股票价格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受挫,而葛兰重仓的几只股票又遭遇多重外部打击,例如CXO企业受美方“实体清单”事件影响,通策医疗受牙科集采影响,爱尔眼科因艾芬事件陷入信任危机。很多医药主题基金在2021年均为负收益,并不是只有葛兰一人。

那为何赵蓓能获取全年正收益?这与买入时点以及持股仓位有关。中欧医疗 健康 持有爱尔眼科1.4亿股,而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仅持有爱尔眼科2000万股;葛兰重仓的通策医疗并未进入工银瑞信前沿医疗的前十大重仓股,仅在这两只股票上赵蓓就躲过了相当幅度的下跌。另外,整体上葛兰的风格更偏激进,股票仓位和持股集中度要高于赵蓓,2021年上半年葛兰的股票持仓均超过93%,三季度也接近90%,直到四季度才降至80%水平,赵蓓的股票仓位均未超90%。

实际上,葛兰一举“出圈”也是因为2020年押中了涨超14倍的英科医疗,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这样选定行业、集中押注于某一部分股票的策略,既容易押对了一战成名,也容易押错了全盘皆输。

葛兰也并非买的股票都踩雷。2021年四季度片仔癀新进中欧医疗 健康 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而中药是医药板块中少有的强劲上涨的细分领域,作为中药龙头的片仔癀四季度涨超15%。另外,中欧医疗 健康 在2021年开始逐步退出曾经的重仓股长春高新,到四季报已经完全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而长春高新2021年全年跌39%。如此看来,葛兰也踩中了上涨的股票,避开了下跌的股票。

规模是业绩的诅咒?有基民提出应限制规模

葛兰成为“公募一姐”后,不少人将其与前“公募一哥”张坤对比。

2020年底,易方达张坤以1255.11亿元的管理规模,成为首位千亿规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底,张坤的在管规模仍有1019.35亿元,葛兰已经超过张坤。

张坤以重仓白酒出名,可以说是“成也白酒、败也白酒”。2020年在白酒股价长红的情况下,张坤的代表基金收益率在80%以上。随着2021年白酒辉煌不再,张坤管理的基金也出现亏损,规模最大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全年增长-9.89%,易方达优质精选(由原来的易方达中小盘更名而来)全年增长-13.39%。

公募基金行业有“规模诅咒”一说,指的是基金规模越大,保持业绩的难度越大。兴业研究分析师刘洛宁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基金过去一段时间规模变化的波动率与未来三个月收益率呈现反向关系,即过去规模变动越平稳,未来收益越高。

一般来说,管理规模大了之后,基金经理的选股往往面临两难,要么将资金配置到大盘股上,但很有可能需要忍受相对平凡的业绩;要么寻找优质中小盘股,但资产规模大要求选择的股票数量多,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精力要求更高。

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基金收益与规模的相关性因基金而异,与基金风格有关,如果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大盘股,收益是与规模正相关的,偏小盘股的基金收益和规模则呈现负相关。

张坤在晋升“一哥”之后对旗下基金采取限购、暂停申购措施,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多次调整限购额度,从100万元逐步调至2000元。易方达中小盘在2021年2月24日起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投,直到变更注册为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才于2021年9月10日起开放赎回和转换转出业务,但仍不开放申购。

目前葛兰的基金仍未采取限购或暂停申购措施。已经有投资者在讨论规模对于基金经理投资操作的制约。按照中欧医疗 健康 目前的775.05亿规模,如果股票投资达到合同规定的95%上限,投资医疗 健康 相关行业股票达到合同约定的80%下限,该基金投向医疗 健康 板块的资产将达到589亿元。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医药生物板块目前的总市值为6.19万亿元,也就是说,葛兰的一只基金在满仓操作的情况下对于医药板块的持仓金额占到板块总市值的0.95%,接近1%,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板块。

如果中欧医疗 健康 想要重仓持有一只股票,假定仓位达到3%,则需要持有该只股票23.25亿元,按照5%的举牌线限制,该只股票的最低市值要达到465亿元。按照1月26日收盘数据,wind生物医药概念板块中只有不到10只股票能满足,其中相当一部分股票已经是或曾经是葛兰的重仓股,这也体现了规模对于基金经理可投资空间的掣肘。

如果中欧医疗 健康 想要对一只重仓股进行建仓或清仓,仍按3%的仓位计算,同时假定该基金的交易金额占该股票日成交金额的10%(股票日成交额按过去三个月日均成交额计算),即使是大市值的恒瑞医药也需要10个交易日,如果是康龙化成则需要32个交易日。股票价格瞬息万变,如果基金调仓时间过长,基本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有投资者认为,葛兰的基金压缩规模或已迫在眉睫。一位基民表示,无论是通过限购还是分红,当务之急应当是限制规模,越跌越买的结果就是直接把葛兰变成各大医药个股的5%以上股东,“然后就一年到头没活干了,基本没有换股的选择”。

逾84%的人浮亏,张坤的基金真是这么惨吗?

张坤有责任,但不完全是张坤的错。

很多平台在12月1月大肆的宣传张坤和他的易方达,直接把默默无闻的张坤推上了神坛。

张坤虽说从业年限有10多年,平均年化回报近20%。

但如果张坤没有在最近2年抢到这一轮的白酒行情,他的实际年化回报也仅有10%多一点而已,而且他的基金管理规模,也仅有百亿而已。

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风来了,张坤才起飞了。

并不是张坤本身觉得白酒行业好,是易方达这一次押准了白酒,让易方达起飞了。

最终留下了张坤,去背了这个黑锅,谁让他成了风口上的猪,谁让他分到了管理费。

张坤不惨,张坤的基金也不惨,是基民被市场舆论引导在高位买入了基金。

基金经理拿到了基民的钱,被动的加仓了手中已经超高估值的股票。

所以,错在基民,错在那些引导基民不停买入的舆论,错在基金大肆宣传业绩而不提风险,错在市场。

基金的净值“欺骗”了很多人。

数据统计不会骗人,易方达蓝筹,逾84%的人浮亏,是很正常的。

风停了,张坤跌落神坛,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在规模疯狂扩张的后期,是基民绑架了张坤。

这件事不能说是基民的错,也不能说是基金经理的错,基金的制度使然。

可以说,不论是限购,还是分红,张坤已经尽力了。

很多基金新手,没有搞懂基金的 游戏 规则,结果被基金的收益率给“忽悠”了,也就顺理成章了。

今天,就来揭开84%浮亏背后的秘密。

基金本身和股票不同。

基金的份额,也就是募集规模,其实是无限制的。

也就是说,1块钱的时候,基金可能有1亿份,2块钱的时候,基金可能有5亿份。

基金的总管理规模,从1亿,变成了10亿,但是净值还是2块钱。

我们如果看基金的收益率,显示就会是最近一年***,但实际收益率,可能是80%,可能是50%,可能是20%。

因为很多人可能是在1.8买入的基金。

从份额来看,2020年6月底,易方达蓝筹92亿份,9月底152亿份,12月底236亿份,春节前,应该突破了280亿份。

也就是说,基民们不断的在高位加仓。

根据数据统计来看,绝大多数人是在9月底之后买入易方达蓝筹,并且最近半年一直在加仓。

所以,大部分高位买入基金的基民,出现浮亏,也是正常的。

有些基民觉得,基金为什么不主动降仓位,为什么不提前限购,都是等下跌了以后才有举措。

其实,没有基金敢第一个提出限购,因为这是一个利空信号,谁都不敢第一个去释放这种信号。

张坤的易方达在1月27日限购,其实是为了降低风险,却被基民错误解读为好基金不让买,更加疯狂的加仓。

基民疯狂的认购,把钱给到基金,迫使基金在高位不停的加码,继续推动股价上涨。

易方达蓝筹由于仓位较高,没有那么多现金来支持分红,又面对蜂拥而来的资金,陷入两难。

这种被动的吹泡泡形式,我想不管是张坤,还是其他人,都是很难处理的。

即便基金经理都知道,股票的估值已经在相对高位,也必须默默的继续买入,被动增加持仓。

不仅是这一只基金,是所有的基金几乎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当中央 财经 发声提及基金热,基金募集规模开始放缓的时候,基金的坠崖式暴跌也就不远了。

这时候,易方达中小盘,最终以分红的方式降低仓位,以停止认购的方式降低仓位。

这么多信号的释放依然没有唤醒沉睡中的小白基民,他们相信长期持有的价值,并且不断“抄底”和补仓,直到打光所有的子弹,才猛然间发现自己被割韭菜了。

基金坠崖背后的情况,是基金并没有遭遇大面积赎回,绝大多数基民仍然在不停加仓。

这也就再一次解释了,为什么84%的基民出现了亏损,因为在相对高位买入和补仓。

很多时候,基金经理的无奈,基民不懂。

大盘到5000点的时候,你的朋友仰慕你的能力,给了你100万让你炒股,让你必须持仓60%以上,那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亏的一塌糊涂。

张坤的易方达,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难题。

散户是怎么亏钱的?

一只股票,从40块涨到100块,你开始入场,因为别人告诉你,还能涨,可能要到200。

100块,你试探性的买入一些。

过了两个月,涨到110块了,你觉得有道理,于是又买了一些。

过了两个月,涨到了120块,你觉得太好赚了,于是又买了不少。

结果,从120块回撤了10%,108块,你觉得补仓良机到了,把剩下的钱都买入了。

现如今,跌回了100块,别人没亏你亏了,回头跌到90,甚至80,亏的更惨。

心理学中的价格锚定,让你忘记了起点,40块,记住了100块。

而200块的价格预期,让你把锚放到了200,这100成了一览众山小。

再之后120的价格锚定,也是直接决定了你100多疯狂的补仓最终价值回归到100的原点。

其实,不论是股票也好,基金也罢,交易心理是一样的,价格的锚定预期,很多时候是人内心的悸动导致的。

基金是有涨幅几十倍的,但最近一两年涨幅两三倍,其实已经积聚风险了。

大家其实都知道短期的涨幅空间不大,但总觉得长期还会涨,就选在了一个相对的高点入场。

这个举动的结果,就是长期被动的持仓,靠时间去抹平浮亏,搭进去的其实是时间成本。

尤其是刚开始下跌,回撤幅度在10%,20%,加仓一定要谨慎。

股票市场也好,基金市场也罢,任何时候都可以入场,不必急于一时。

给几个建议。

1、熬的过时间的,卧倒。

每一次基金大幅度回撤,从开始到结束,起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

确实,估值需要靠下跌和时间来修复。

这个时候如果可以给基金一些弹药,整个基金的企稳回本,反而会更快一些。

只可惜,估计基民们手里的钱不多了,只能被动卧倒。

2、仓位较低的,定投。

如果仓位低,定投就可以,熊市快去下跌周期短,筑底周期长。

按照定投周期规律来看,大概率可以在底部拿到比较多的筹码,相对有利。

对于解套,甚至赚钱,定投可能最适合当下的行情。

3、有钱补仓的,等下跌企稳后再考虑。

如果你有钱补仓,再也别着急了,很多基金目前的回撤是20%,按照去年的涨幅情况判断,最大回撤40-50%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不用着急现在补仓,等着基金再出现大幅度的回撤,并且企稳之后,再适度补仓,最为妥当。

不要把筹码都集中在同一个价格区间,这样不仅抄不到底,还容易闪着腰。

吃一堑,长一智。

基金投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仍然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投资。

只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任何投资都要弄清楚风险,弄清楚规则,弄清楚玩法,弄清楚策略。

盲目的跟风,你也买我也买,大概率就是被套在山顶。

当人群盲目集聚的时候,风险就来了,因为投资市场是冷酷无情的,不会让一大群没有概念的人都赚到钱。

当所有人没有投资概念,都能赚到钱,对于市场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大的风险。

投资基金是长期性投资行为,不能拿投资基金当成股票炒作,短线进出。

我特意查了一下楼主观点的由来,部分网站已经删除了这一说法,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引述了天天基金网的原话:

比如牛年后下跌接近20%的 易方达蓝筹,近一年亏损的用户比例高达近84%!

  但是可以看到,易方达蓝筹近一年的回报是超107%的,

易方达基金净值一年的回报是翻倍,可是84%基民亏钱,说明基民投资风格也是追高买进的短线投资行为,在实际中,笔者也曾经听说过投资基金只不过是一两天的行为,也就是看到有钱赚了,就选择卖出,这等同于短线投机,是很容易亏钱的,毕竟一大笔钱被交易费用和佣金收走了,又无法享受基金净值长期增长。

基金一年翻倍,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天铸就,只有长期持有基金份额,才可能享受专家理财的稳健高收益,短线翻炒基金等同于短线投机炒股,亏钱是大概率事件,A股散户长期以来缘何七亏二平一盈利,就在于短线投机太重,不愿意长期持股。而不是A股缺少牛股。

投资张坤的基金也是一样,基金净值增加107%,可是很多基民没有持有基金1年以上,也就无法获得1倍的收益,在短线进出中,也许只有10%的收益,可是下一次抄底碰到股市调整,割肉离场,就把10%收益亏掉一截,几次割肉离场,就会把一次10%收益割没有甚至亏钱了。

基民亏钱,基金净值增加,基民该思考自己的理财习惯,而不是责怪基金管理人理财能力不行。

投资基金也好,投资股市也好,我个人观点不建议仿效,依然是长期投资,而不是疯狂的追涨杀跌,何为风口,就追逐什么?炒来炒去,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差的基金经理有那些

第一步.搜集国内所有股票基金经理人信息,对其投资业绩进行统计分析:搜集我国143家公募基金机构共1524位股票基金经理人信息,并对其投资业绩和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第二步.淘汰掉业绩比较差的和好(15%+)业绩持续时间比较短的:先排除掉年化收益不足15%的925位,然排除掉年化收益15%+持续时间不足5年的基金经理,(就只剩不到150人了)经历过两轮牛熊市的直接进入我们的备选名单,再重点考虑经历一轮以上牛熊的。

第三步.结合资金规模和基金公司进一步筛选:管理资金规模太小的排除,基金公司太差或规模太小的也排除(在我国前20%的基金公司从业的有BUFF加成)

第四步.选出最牛逼的20位基金经理:结合收益率、基金规模、优良业绩持续时间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最后从选出我国最牛逼的20位公募基金经理。当然,具体筛选的时候会考虑的点会多一些。

在股市中,你见过亏得最惨的人,有多惨?

作为一名投资顾问,见证了现实中太多因为炒股亏损而过的凄惨的案例,但是其中有一个例子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一手好牌,因为炒股而被打的稀烂。

他是一个中产阶级,30多岁,和妻子都在事业单位上班,两人事业也非常稳定,而且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家庭年收入在40万左右,旗下有两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 生活本来非常幸福如果男主不接触炒股的话。

但是现实没有如果,男主自从迷上了炒股,一切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开始一切还比较顺利,在2015年行情整体不错,还赚了不少,但是无奈没有控制心中的贪恋,再加上网络配资公司的诱导,结果 背着妻子把家里的40万积蓄配了5倍的杠杆开始继续炒股,憧憬着通过炒股来实现财富自由的目的。

可厄运往往在这个时候就降临了,从2015年6月份开始, 第一轮股灾自己就爆仓了,40万血本无归, 往往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不甘心,尤其从之前的盈利一下子变40万亏完,巨大的反差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筹资继续赶本,于是就把旗下出租的那套房给卖了,除去房贷集结了100万只需继续满配5倍杠杆杀入股市,结果7月份尝了一点甜头,结 果进入8月股灾第二轮再次把他打入深渊,再次爆仓。

故事进展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迷途知返,因为再也输不起了,可是男主此时依旧陷入翻本无法自拔,结果开始挪用公司的资金以及找朋友房贷继续炒股, 结果炒到16年1月,第三轮股灾,再次导致其爆仓,最终欠公司以及朋友共50多万。

而此时此刻, 挪用公司资金也被知晓了,自己工作也丢了 ,妻子也最终知晓了,由于一直是瞒着妻子,所以 当妻子得知之后,伤心不已,提出了离婚 ,由于男主失业了,所以最终儿子也判给了妻子,仅有的一套自有住房也留给了妻子,因为自己再也无脸见他们母子了。

好好的一个家庭,就因为加杠杆炒股最终妻离子散,想起来真是可悲,也为男主感到惋惜,好好的日子最终因为炒股给糟蹋了。

讲个真实的故事:2015年,当时老肖在一家私募做操盘手,认识了公司的一个同事,这里叫他小赵(化名)。

因为我俩都住在市内一个区,年龄又比较相仿(比我小几岁),所以比较谈得来,我跟公司其他同事都说不上话,我说技术他们很多都听不懂,完全是在对牛弹琴。因为当时我看了很多技术类的书籍,所以感觉自己学了很多又没人能理解,只有每天自己默默的消化。直到下半年股市大跌后小赵进入公司参加了我的期货团队。

当时我在的那家公司还是以股票为主力,因为15年股灾的原因,大部分同事都是亏损,公司亏,同事也亏,只有我的期货团队是盈利状态,那时我还是个团队的小组长而已,但公司领导给我很大的支持,包括仓位和资金以及新来的人员都会让我先选。小赵在机缘巧合下也进入了我的团队,只不过他做的不是期货和股票也不是股指期货,他做的是50ETF期权。

当时50ETF期权是2015年2月刚上市的品种,还很少有人问津,特别是在国内市场。我看了他的成绩单后觉得他很牛B,他在股灾期间了利用深度虚值买估期权来为自己手里的股票做套利。股票用配资5万配到50万做到300多万的成绩,股票在5178之前顺利套现,而股灾后他的深度虚值又为他赚了一笔。小赵应该是我认识比较牛B的人物之一了。

小赵平时话不多,做单时就默默做,不做单时就复盘、写交易记录、写东西,自己非常有纪律,我们俩中午都会在食堂吃饭谈一些关于交易的观点,好像我懂的他都懂我不懂的他也懂,所以时间一长了成为朋友,15年下半年时股市稍微有些波动剧烈,领导给我们任务,让小赵尽快给他盈利。因为小赵是做一种蝶式套利的期权策略,相对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每月收益能达到2%-3%左右,至少账面是如此,但领导不满意觉得赚的太少便不停的给他施压。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套利策略,去做深度虚值,深度就是***、买彩票,也许你偶尔会中一两次,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亏损的,领导不懂,说实话其实当时老肖刚刚接触期权也是太不懂。

虽然小赵坚持浮亏2%以上就止损,但因为他的仓位比较重一个月内还是亏了公司17万的资金,领导把责任推给他,小赵最后毅然决然离开了公司。17年时我因为有关于期权不懂的问题又跟小赵联系上,才知道这几年他自己在家里做工作室。我到他家里去,发现公司亏损的那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事后他自己不停的想用深度虚值策略在期权市场赚回来那亏损的17万(虽然是公司承担),为了证明自己,一再满仓杀入,最后把15年股票赚的钱都亏进去了,自己还把一套2居室的房子卖了继续做交易。现在只能租房子住,工作室就是他的家。他长长的胡子和头发像山中野人一样有几个月都没有整理过,身上散发着一种古怪的气味,我记忆最深的是,他瞪着眼睛淡定的对我说:“我要继续下去,肯定会赚钱,一定要在期权上赚回来。”

当时我感觉他已经疯了,不至于疯狂,但做交易做成这个样子,确实影响到了他的生活,那次见面后我们就没再见过面了,不知道他现在怎样。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在股票市场能炒股亏钱,究竟会有多惨?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由得想起《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个桥段,为了进入华府,接近秋香,两个人互相比惨。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炒股亏钱一般的结果都应该是损失掉所有本金,黯然离开股市,这样的人居多,应该超过70%左右的人会有这样的结果。我身边大部分的朋友都会是这样,亏损掉多年积攒的本金之后,只留下一句话:股市赚钱都是骗人的。到后来我见到他们,聊起股市如何如何的时候,他们都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个待宰的羔羊。当我说起有多大多大行情的时候,要不就是无动于衷,要不就是戏虐的说:这次我投2000块钱可不可以?哀伤莫过于心死,虽然他们的结局并没有那么凄惨,依然保持着正常的生活状态,该上班上班,该做生意做生意,该讨生活还在讨生活,但他们对于股市已经充满了不信任或者认为自己就不是合格的股民,这算不算是一种人生的悲惨呢?

还有一种悲惨结局,那就说我们经常在报纸新闻中看到的,某某人因为在股票投资中失败发生这样那样的不幸,或者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报道并不仅仅是新闻消息,其实它也是残酷的现实。尤其是在杠杆的时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前一秒你还是千万富豪,后一秒你就是负债累累,再一秒你就是人生深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不只是小说。对于这种精神与身心的双重打击,能够再次崛起的人很少。

我身边接触这样的人有几个,我有一个朋友生意投资做得非常好,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利润,在经历股市之后,不仅卖掉了工厂,车子房子全没了,我有一点比较佩服他的就是,他能够由别墅搬回到几十平的小房子,能够做各种零活谋生,但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愿意交朋友,切断和所有朋友的联系,深度抑郁症,这个可能这一辈子都恢复不过来。

股市存在的巨大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存活就是巨大的成功。股市赔钱是大概率事件,希望想涉足股市的朋友们能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准备,股市投资不是玩。

最近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我见过亏钱最多的人,亏了4.6亿多元。这是一个真人真事,是我朋友的朋友,一位基金经理。面对2018年的行情已经是无可奈何,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朋友对其好言相劝看开,没必要对于一时间的账面亏损而烦忧,再挺一挺也困难时期也就过去了。

看到这样的亏损额度,你说有多惨?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过这么多钱,而在2018年亏损了这么多。面对诸多的股民也是无奈,面对自己也是没有办法。说实在的,以我朋友的描述来讲,已经不能用惨来形容,而是真的无可奈何。面对2800点附近的点位(现在已经是2900点附近),明明知道这就是相对底部,要是在这个位置把手中廉价的筹码交出去,说白了就是把手中的筹码便宜卖出去了,一旦形成较好的涨幅,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不卖,账面上亏损4个多亿,心情是五味杂陈说不出口。

股市就是这样无情,当你总是怀抱感情的时候却对你无情无义,当你满是冰冷的时候才会对于热火朝天。重要的是什么?是坚持。可能很多亏损的投资者已经坚持不住了,可是面对2800点附近的位置,以这样的点位将手中的廉价筹码卖出去,说实在的,着实可惜。

在股市中不要比惨,因为这样会使更多人失去信心,要懂得冷静的分析当下的节奏、 历史 的行情规律,只有坚持住的投资者才能够更好的享受下一次牛市的到来。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我在股市里见到过最惨的有三类人:

1、牛市自负的人。

在2015年的牛市里,我父母小区里的一户家庭就因为牛市而破产了。

儿子是一个大学毕业的上班族,在2014年的牛市开始行情里赚了不少钱,而他的父母居然以为他有投资的眼光和天赋。

后来这个孩子越来越狂妄和自负,还和父母商量把房子卖了去炒股,1年可以换大房子,买豪车。而他的父母居然也都答应,并且照做了。

结果,2015年5178点牛市见顶后一路下跌,短短1-2个月的时间,房子就亏得差不多了。

最后只能割肉止损出来,在附近首付买了一套小的房产,现在每个月还要还贷款。

2、加入杠杆的人!

同样也是非常不理智的,想要博弈的,在2014-2015年的杠杆牛市里,他们用资金扩大了10倍的杠杆进入市场。

虽然开始赚到了钱,但是由于欲望满足不了野心,最终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爆仓了。因为一波大级别的回调就让他们直接10倍杠杆爆仓。

3、听消息炒股的人!

听消息炒股的人也是最惨的,不仅赔了钱,而且还交了许多的“智商税”,更可怜的是什么?可怜的是这些消息都是让你去炒作热点、概念股,甚至还有一些垃圾股,退市股。

最后,一路爆雷,一路跌,几百万的资金就这样消失了。

结论: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股市永远是一个遵循“二八定律”的地方,如果你的行为和思想与周围的人一样,那么注定结果也是一样的。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我见过炒股亏钱的人最惨的是自杀者,笔者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批职业投资者,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中国第一批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当私募基金管理者,一个是当股评。

在中国的第一批私募基金管理者中有一部分人是股市投资失败后就自我了结了,中国的第一代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大部分结局都很惨,有的自杀,有的进监牢,有的远逃国外。

中国的第一代股评大部分情况也是如此。第一代股评大部分也消失了,例如,赵笑云,赵笑云做股评当庄托事发后逃到英国,后来又回国做私募基金,做私募基金赔得很惨,从此人间消失,赵笑云还不是股评中最惨的,最惨的股评是汪建中,现在一无所有还在监牢里,第一代股评中一部分人逃到国外,一部分在监牢里,一部分人间消失。

当然,最惨的是那些因为炒股失败的自杀者,这些人都是聪明人,却因为炒股票赔得太多,心里无法承受而自杀,生命从此消失。

所以,投资者进入股市首先要有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就不要进股市,股市处处都是陷阱,再聪明的人进入股市都难免犯错误,股市投资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要反思,找到股市投资失败的原因,再重新开始,减少投资失误。中国股市是个投机的市场,跌到位后,一定会上涨,涨跌之间总是轮回的,所以,必须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 点赞 。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在评论中提出也许会忽略看不到,谢谢您们的支持。

炒股大部分散户股民都是亏损的,亏损的幅度不同,亏损的金额不同而已。炒股亏损最为严重的当然是股灾的时候,特别是2015年疯狂放大杠杠资金的股民,及时收手的可以暴富,没能及时收手的将负债累累!

我身边炒股亏钱最惨的就是2015年卖房子拿去炒股,而且拿卖房子钱去放大杠杠,最终负300多万,最后通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方式把债务留给了妻子与子女,这是截止目前我身边炒股最惨的事件!

这事是发生在2015年6月底杠杠牛市结束的时候,在2014年下半年政策大力支持杠杠资金入市,引发了一波杠杠牛市。他就是由于在牛市中赚了一点钱,看到股市行情这么好,打开了他的野心想博取大的收益,把房子卖了,房子卖了130多万,然后全部拿进股市放大了几倍杠杠去炒股,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股灾来进的时候。大盘在6月12日冲高见顶5178点政策去杠杠资金引发断崖式股灾开始杀跌。

上波股灾相信只要经历过来的股民都记忆犹新,很多股民身边肯定都会出现过放大杠杠资金炒股最后结束生命的事例。他也不例外也是在这个股灾1.0版中出现爆仓,最后负债300多万,最后走向了极乐世界,把一切债务留给了家人,让家人从小康生活突然变成负债累累的家庭,生活质量天翻地覆,这就是炒股亏钱我觉最惨的事。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炒股要理性,千万别借钱炒股!

在A股市场,尤其是熊市当中,炒股亏钱的人数不胜数。因炒股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甚至跳楼溺水自杀的也见怪不怪了。

本人在股市摸爬滚打十一年,至今仍能屹立股市,也算是“老司机”了。经历几轮牛熊,人生跌宕起伏的事儿也见过不少。下面讲讲亲眼所见的最惨烈的两个案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哈尔滨,有一个炒股大哥,我称呼为王哥。王哥在中央大街经营俄罗斯商店,年收入30万左右,家里有房有车,生活好不自在。2010年年末不知受谁蛊惑,非要入市炒股,投入资金200万,开始赚了几十万的样子。于是变得骄傲自大,利用民间配资加杠杆,资金量加到500多万。然而股市在2011年4月步入慢慢熊途,一直持续到2012年11月底。正如大家所料,在2011年10月份账户就爆仓了,不但本金全无,还因此欠了几十万外债。也许这时王哥赌红了眼,将商铺抵押筹集150万,除还外债的其余资金都压入当时新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因为听说回本速度快。王哥交易股指期货的频率很高,一天大多都得几十倍的周转。未出三个月,王哥的100万变成10万,只能将店铺卖掉偿债。再后来王哥离开了股市,天天借酒消愁。后来听人说他在中央大街地道口摆起了地摊,庆幸的是妻子大闹了一场后也选择一直默默陪着他。

另一个是配资公司的女孩小庄,来自农村,家境一般,但颇有几分姿色。当时年龄为24岁,大学刚毕业,在学校时主修证券投资学。当时主要工作是为股民提供投资建议,引导他们进行配资。2015年大牛市,小庄同事中有几个人让客户配资后自己代客户操作,盈利后分成。由于身处大牛市,所以很快就赚的“盆满钵满 ”,小庄也禁不住诱惑也接了客户几笔单子。其中一个客户50岁左右,天天提笼遛鸟,属于 社会 混混一类。他投入本金50万,配资后资金总量150万。四、五月份小庄还帮客户赚了不少钱。但六月份股灾爆发,账户满仓平仓平不掉,很快账户爆仓,血本无归。这时客户闹到公司要求小庄赔偿50万本金,还不断以家庭进行威胁。小庄无奈在公司辞职,但事情还是得解决。后来,小庄和客户达成协议,成了那个老男人的情妇,还为他生了孩子。至今仍瞒着家人不敢泄露半分。

这些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最终原因是投资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对您的认真阅读表示衷心感谢,在成长路上希望有您相伴,欢迎关注】

在股市中,你见过亏得最惨的人,有多惨?

我见过亏最惨的,亏了90%。

但并不是说高点买了股,一直放着亏90%,而是成功的多次逃顶和抄底的股民。然后喜欢满仓操作,在2015年股灾时买到一只股票连续跌停,亏了一半,打开跌停的时候清仓割肉,割肉后继续下跌,还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果断的“断臂求生”,还给我讲解了什么叫鳄鱼法则。

然后就空仓了,再也不买股,说趋势之下皆蝼蚁,一直等待。当时对他非常佩服,一直年底的时候,大盘慢慢走好了,形成了上升趋势,当时大盘点位也只有3500点左右,他再次满仓杀入,结果2016年元旦一过,发生了熔断,股价连续跌停,这时又一次暴跌后止损,再次腰斩,两次下来亏了75%。

之后当大盘企稳后,认为小盘股跌得惨,机会最多,大盘股盘子太大没机会,把余下的钱继续折腾小盘股,结果在2016年继续亏损,而当年很多大盘蓝筹股出现了翻倍的走势。后来这个朋友亏了90%左右销户退出股市了。

虽然果断的止损,并且在下跌趋势中保持了空仓,又在上升趋势中再次“顺势而为”,还在后来通过清晰的“逻辑”判断未来走势,但最终还是亏得很惨,也许他的技术很好,原则很强,可能只是运气不佳。但股市就是这么残酷,哪怕是再好的理论,也可能让人血本无归。所以建议各位朋友还是应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才能长久生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