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人用人,认清能力边界,把握动态平衡
投资中的好消息在信息时代是藏不住的。四五年之前,在发掘做投资犀利的新人基金经理时,一位新人能管用很长时间再逐渐白马化,达到其资金管理规模上限。现在,基金投资社区、财经媒体,有无数雪亮的眼睛在监控着基金经理群体。新人基金经理、黑马基金经理,稍有好的表现,很快就会出现资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现象。
我们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某基金经理当前的管理规模超过 100 亿了,我是不是该换人了?某基金我才买了几个月,新披露的季报就显示规模大几十亿了,我还能继续持有吗?我们都希望自己投资的基金保持小而美的状态,但资本天生逐利,信息时代中这样的愿望一定是奢望。我们进行基金投资,一定要平衡好基金规模增长与超额收益获取之间的关系。
一、合理管理规模随着市场而变化
多年之前,A 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不足 3000 家,A 股的日均成交额也远不及现在。当前,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额稳定在接近 1 万亿的水平,这是多年之前的牛市行情水平。水涨船高,上市公司的数量多了,市值大了,基金经理的合理管理规模也会增长。
就主动权益基金而言,多年前的 100 亿规模一定是基金经理管理资金规模的天花板。但当前,大型基金公司里,中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其资金管理规模在 100 亿以上几乎是常态。
同样是 100 亿的资金规模,不同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面临的管理难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偏好大盘股投资,持股周期较长的投资策略,能容纳的合理资金量也多一些。而偏好中小盘股投资,采用个股交易策略与行业轮动策略的基金,能容纳的合理资金量就会小一些。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基金经理当前做投资的舒适度呢?首先,我们要关注基金是否处于大额限购的状态,一般而言限购的程度越严格,基金经理的投研压力就越大。其次,我们要关注基金定期报告披露的超额收益变化,在排除了市场风格等短期因素之后,在基金经理的 " 刀锋 " 是否变钝的问题上,我们才能有初步的结论。把基金是否存在限购状态与基金的超额收益变化统筹起来,有助于我们判断基金经理当前的管理投资状态。
二、基金投资不是挖掘黑马的比赛
在基金投资中常有这样的误判,那就是误以为眼前业绩优秀的基金会一直优秀,误以为高频切换短期排名靠前的基金,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基金投资不是挖掘黑马的比赛,绝对不是比拼消息领先的游戏。
我们观察过很多的 FOF 与投顾组合,他们往往对短期排名遥遥领先的基金并不那么感兴趣。因为,短期排名领先的基金往往是市场风口上的幸运儿,等到一阵风过后,基金下个阶段的表现就不好说了。互联网、消费、医疗、" 新半军 ",风口上的基金换了一茬又一茬,追涨短期业绩优秀基金的投资者,最后所得到的结果与所见到基金净值曲线往往有天壤之别。
理性的基金投资者不应该当追星族。在近 1 年的时间里,旧的明星白马基金普遍表现不佳,这给 2021 年前后入市的投资者以很深刻的教训。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扩张,但这种边界扩张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新增申购资金流入的速度。基金经理的资金管理规模能在一年之内翻几倍,但基金经理的认知边界则不会有这么快的扩张。
图 1:基金经理入行时间与超额收益的变化
在白马与黑马基金,我们提出了 " 灰马 " 的概念。公募基金行业,从业的基金经理超过了 3000 位,投资管理能力出众,资金管理规模合理,但知名度还不太高的基金经理依旧大有人在,这些基金经理有很多璞玉值得深入挖掘。
在定性基金与基金经理之外,我们还要着力提升运用基金的能力。知道好基金与用好基金之间还有很漫长的距离。投资者有时候会在错误的时间买绩优基金,又会在错误的时间放弃业绩处于爆发前夜的基金。当我们熟悉了一批规模合理的 " 灰马 " 基金,提升了自己构建基金组合的能力之后,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问题就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困扰了。
三、用平衡和稳态维护超额收益
对于同时投资多只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在维护基金投资组合时,多把握平衡性。在基金的选择和配置上,遵循定期调仓,适度轮换的原则。基金投资要把握相对性原则,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一股脑换掉所有规模增长较多的基金经理不可取,但经过比较和慎重的考虑之后,一次更换一两个基金,还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经理的资金管理规模曲线也不是无限制增长的。在基金业绩优秀的风口过后,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往往会进入一个稳态时期。在整体规模较为稳定之后,部分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升级和迭代自己的投资框架,使之与资产管理规模相适应。在度过了阵痛期之后,以季度为单位看季报,相对业绩比较基准仍能做出超额收益。
如果我们对这类基金经理的熟悉程度很高,我们就要做出取舍,有时候需要牺牲一些超额收益的预期,来求得内心的安稳与平和。因为投资者内心的安稳与平和,有助于做好 " 高不买 " 与 " 低不卖 " 的投资决策,有时候这些决策带来的超额收益远比基金本身的表现更具意义和价值。
比如,持有安全感高的基金,今年春季的市场调整就能安然度过,持有到现在即可大幅 " 回血 "。这期间把握住市场波动,逆向加仓的投资者,可能浮亏的程度会更低。而持有自己不太有安全感的基金,则可能在三四月份陷入绝望,在 " 低不卖 " 的时候选择放弃,在市场反弹上涨的时候感到茫然,从而承受了更多的损失。
追求超额收益是主动权益投资的应有之义,但对于基金和基金经理的评价,规模只是一个标尺但不是唯一性的标尺。公募基金中有太多相对优秀的品种等待我们去发掘和认知,对于不擅长做组合管理的朋友而言,也许 FOF 和投顾组合是更好的选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做一个能约束好自己,懂得 " 高不买 " 与 " 低不卖 " 的甩手掌柜也挺好。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xz
查看原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基金 基金经理 限购 a股 上市公司
; 风格漂移,就是指基金投资组合特征或所体现的风格,与基金公开宣称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风格不完全一致。有研究分析了国内基金的投资风格,得出结论,73%以上的基金发生了投资风格漂移现象。而投资风格的稳定更加有利于基金业绩长期稳定的增长。
国内的基金行业为什么大部分基金都表现出风格漂移的现象呢?先从基金的风格漂移的类型说起,基金风格漂移主要包括两类
1、基本面投资风格漂移
基本面投资风格不稳定体现为基本面风格的变化,比方说基金开始指明的是大盘价值投资型的基金,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却是小盘成长型。这一类行为容易导致投资的跟风效应,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2、主题类投资风格漂移
这一类风格漂移的表现就是基金的投资风格偏离原来的主题风格,比方说健康类主题基金大规模持有白酒类的个股。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风格漂移的现象,沪港通开通之后,很多基金公司发行了主题类的基金,但是大多数基金却没有或者很少投资港股通股票。
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漂移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短期业绩排名的影响
在国内的基金投资市场,大部分投资者会根据基金的历史业绩去选择基金,投资者过度的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导致基金经理有时候为了适应市场,也很难保持初衷,坚守投资风格,通过市场去追逐热点,博取更高的排名。
2、基金管理规模的影响
基金的交易费用是以交易的金额为基础计算的,这些费用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管理规模。在利益的诱导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更容易受到市场热点的影响而去关注基金短期内的业绩表现,当基金的风格与当前的热点出现较大程度的偏离时,坚持投资风格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3、更换基金经理的影响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投资习惯,基金经理的轮换更容易导致投资风格的变化,在国内基金市场长,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是2年,基金经理的高离职率加剧了基金风格的漂移。
4、信息不对称
基金最快是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评率比较低,持仓信息披露的程度有限,投资者很难全面的及时的掌握基金的情况,这就导致基金经理有一定的空间去进行基金风格的转化的操作。
基金管理人根据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投资策略,在研究部研究报告的支持下,结合证券市场和投资机会的分析,制定托管基金的具体投资计划。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向研发部提出研究需求,走访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股票基本面,构建投资组合,在授权范围内独立决策。不能独立决策的,报投资负责人和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后,向中央交易室的交易员发出交易指令。
购买一只基金相当于把资产交给专业人士来管理。基金经理是一位专业人士。他将负责基金运作中的选股、头寸调整等问题。做好计划,严格执行,不做决定。基金公司在前一天制定计划,并在第二天开张后立即实施。因此,股市有一个半小时理论,即前半小时的趋势决定一天的趋势,因为大型机构在这半小时内完成上市。
制定交易计划的人和执行计划的人是两个人。也就是说,基金经理不会自己下订单。他雇佣了一名交易员,每月给他8万元的工资。该人员负责实施,不需要要求太多。只要严格执行计划,如果你亏损,你就会得到报酬。但一般来说,所有基金公司都有投资研究部门,然后基金经理根据投资研究部门发布的研究报告,通过自己的研究制定投资策略,然后下单交易。
基金经理并非孤军奋战。一个好的基金经理需要一个好的平台。他们互相帮助。基金经理在管理期内换仓换股的时间相对灵活。每个基金经理根据自己对市场、行业和个股的研究和分析,判断其管理的基金是否应该 *** 。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但不同类型的基金对交易操作、投资方向和范围有限制,需要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大类资产比例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