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大卫·多德
代表人物:沃伦·巴菲特、菲利普·费雪、彼得·林奇、塞思·卡拉曼、约翰·邓普顿、约翰·涅夫。
从二十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排名就可以发现,其中价值投资者占了绝大多数。
二十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的排名
沃伦·巴菲特(WarrenE.Buffett)——股神
彼得·林奇(PeterLynch)——投资界的超级巨星
约翰·邓普顿(JohnTempleton)——全球投资之父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和戴维·多德(DavidDodd)——价值投资之父
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金融天才
约翰·涅夫(JohnNeff)——市盈率鼻祖、价值发现者、伟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经理人
约翰·博格尔(JohnBogle)——指数基金教父
麦克尔‧普里斯(MichaelPrice)——价值型基金传奇人物
朱利安‧罗伯逊(JulianRobertson)——避险基金界的教父级人物
马克·墨比尔斯(MarkMobius)——新兴市场投资教父
今天来说一位操作风格相对激进的基金经理张坤,他管理着易方达最为知名的基金之一——易方达中小盘。这只基金目前规模接近200亿,自从2012年张坤接手以来,累计涨幅575%,8年5.75倍的涨幅虽然不能说是最好,但是在同类基金里也是非常优秀的。
从阶段涨幅来看,近3年任意一个时间点,易方达中小盘都是在同类的佼佼者。
之前和大家说过,买基金不能看名字买,易方达中小盘,听名字是不是以为持仓都是中小盘的股票呢?
让我们来看看持仓:
全部都是白酒、医药等板块的大盘股,基本和中小盘不沾边。而且张坤的投资风格就是偏向于大盘蓝筹。
张坤最出名的投资就是重仓买入茅台和五粮液并一直持有了7年,从2012年茅台100多块钱起,一直持有到现在1700多块钱,真正的是价值投资者。
试问有多少投资者可以持有一只股票长达7年呢?所以张坤的成功并非没有道理。
张坤的投资风格就是看准企业,下重注并长期持有,就像易方达中小盘,前十大持仓比例72%,而之前讲过的朱少醒只有40%,所以张坤的持仓在整个行业内都是非常集中的。
这就会导致,市场下跌,他的产品下跌,但是上涨的时候也会很快涨回来。
投资回报才是他看重的,而并非是回撤。
按照张坤的话来说:"真正的优质的企业,是很罕见的。他的理想,是陪这些优质企业,10年、20年的一路走下去。"
我们再来看看张坤的履历:
张坤从2008年起就入职了易方达,先后任职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12年时间都是在易方达度过的。
一心一意在一家公司工作,并管理着500多亿的资产,这在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中并不多见,就是这种专一的精神,让很多投资者选择了张坤的产品。
我在选择基金经理的时候非常看重稳定性,哪怕业绩差一点,因为基金经理就是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灵魂,一旦换人,影响非常大。
再来看看张坤的投资观:
前面也讲了一些张坤的投资观,除了重仓下注优质企业并伴随其成长之外,他也视巴菲特为榜样,信奉价值投资。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买入优秀的企业,分享企业经营的成果"。就如同他买茅台一样,不想持有十年以上的企业,就不要持有一分钟。
在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中,前十大持仓占比84%,港交所、腾讯、阿里、京东、美团是前5大持仓,占比50%,所以张坤的投资风格非常明显:集中仓位,买入优质企业,长期持有,降低换手。
总结一下,张坤执掌的基金,由于股权仓位很大,所以波动非常大,适合有比较强专业知识而且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否则买张坤的产品很难赚到钱。
按照投资的收益率来划分可以分为三种:散户,游资,机构。
第一种是散户,散户里面90%的都是没有专业知识,他们缺乏专业的投资经验,习惯性的操作就是追涨杀跌,还有一些散户,虽然是好多年的老股民,但是也没怎么赚到钱,甚至还有很多赔钱的。散户里面剩余的10%是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他们有自己的投资体系,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收益可观。
第二种是游资,游资喜欢打板,就是将一个小市值的股票迅速拉升至涨停,然后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卖出,如果第二天有新的游资继续进入,该股票还会继续涨停,第三天如果含有锌的游资继续进入,还是会继续涨停,当然也有散户参与涨停板,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后一名进入游资或者进入的散户就会一地鸡毛。
第三种是机构,他们大多数由公募和私募基金构成,机构投资的胜率比较高,由于机构的资金量比较大,一般做中长线交易,他们一般会在股价较低的时候进入,也就是当大量散户卖出的时候,一般就会有机构进入,当有大量机构进入,股价开始持续上升的时候,这时候散户也会跟风买入,如果此时股价持续上涨,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散户买入这支股票,最终散户就会站在山顶,而机构就会撤退,所以机构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
总的来说,无论是散户、游资还是机构,他们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和投资知识正相关的,虽然机构的资金量大,也有专业的投资分析师,还是会出现错误的投资。在股市中我们应该学习证券投资的专业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体系,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基金经理很重要,基金经理和其团队的自身变动,进而会对业绩产生影响,基金经理的一个决策是会引起基金的走势变化的,特别是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向,会让这只基金的未来走势固定在某个领域。所以某一只新基金上市,都会隆重地介绍其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历史战绩是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点。
“明星”基金经理一定靠谱吗?
所谓明星基金经理,往往是有着优良过往业绩、获得大小奖项无数的基金经理。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十大明星基金经理。他们真得很厉害吗?未必。
通常,一些基金公司为了更好地销售基金,会刻意包装明星基金经理,但其实大多金玉其外。A股市场行业板块轮动,当基金投资风格和当下的市场风格契合时,基金经理的业绩在当下自然是最好的。但长期来看,这些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未必能一直长跑下去。
另外,基金的业绩出色,有很大的原因是背后的投研团队出色,而绝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如何。从决策到研究、从交易到评估,都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能完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太迷基金经理。但是,作为基金资产的直接管理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挑到靠谱的基金经理?
1、看投资经验:选择基金管理年限5年以上
基金管理年限越长,投资经验越丰富,对不同市场风格的适应程度一般更好。A股市场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概在5年,因此筛选出基金管理年限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共有354名。
2、看业绩:选择收益率高的
衡量基金经理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就是平均年化收益率。这里选取的是更科学的“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而非“算术平均年化收益率”。
除了平均年化收益率,还有一个指标需要注意,那就是超越基准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对个别基金经理来说,个人的平均年化收益可能很高,但他可能不是每一年都跑赢市场,有时甚至落后于平均。为了考量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是否大部分时间跑赢市场,就要看该指标了。
3、看跳槽频率:跳槽不宜太频繁
跳槽频率可以用“基金管理年限/任职基金公司数”衡量,我们简称为“平均任职年限”。数值越大,代表基金经理跳槽很少、越稳定;数值越小,代表基金经理跳槽越频繁。
基金经理跳槽,有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寻求更好地发展,但也不排除是因为投资水平差而被解雇。因此,平均任职年限不宜过低。
4、看基金经理简介、背后的基金公司
经过以上筛选,就大概能选出长期业绩不错、稳定的基金经理了。然后就是看各基金经理的简介,包括学历、从业经历等等。还有,其背后的基金公司也非常重要,投研实力强且稳定的团队有利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运作。
5、看投资风格:投资风格应与自己的风险收益匹配
除了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还要看其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是否与自己一致。比如说: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则倾向于选择投资风格为价值型的基金经理;相反,如果是成长型投资者,则倾向于投资风格为成长型的基金经理。
基金竟然在美股大牛市中清盘,他无路可走吗?
美股在拜登发表百日演讲之后开始反弹,美股标普期指再度创出 历史 新高。
但是,如此“牛炸天”的美股市场却传来一个不和谐的消息,59岁的传奇价值投资基金经理查尔斯•德•沃克斯(Charles de Vaulx)近日从国际价值顾问公司办公室第五街717号的10层跳下自杀身亡,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孩子。
噩耗一出,整个华尔街哗然,吃瓜群众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美股频频新高,谁都想当然以为美国基金必然获利丰厚,谁知道这表面的大牛市中竟然会暗藏杀机。
查尔斯•德•沃克斯是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LLC的首席投资官,投资组合经理和合伙人。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坚定地践行着价值投资理念从未偏离,倾向于挖掘被低估的股票。即使他将高达40%的投资组合以现金形式持有,他的投资策略也能使他在业内脱颖而出。沃克斯是一位自下而上的价值投资者,他喜欢对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
沃克斯无疑是位长期坚守价值投资策略的一员老将,有着非常丰富的投资经验。
一路走来,沃克斯的投资经历相当传奇。2008年沃克斯和其他三名合伙人在创立IVA,价值投资 *** 在金融危机期间非常受欢迎,IVA迅速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基金。在鼎盛时期IVA管理的资产超过200亿美元,但截至去年底,IVA所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缩减至8.63亿美元,有两位联合创始人也先后离开。
在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却最终未能扛过一次基金清盘,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的残酷。
在自杀之前,沃克斯管理的基金已经清盘。导致清算的原因是其价值投资策略受到疫情的极大挑战,其价值投资策略(挖出被低估的股票)受到大流行的打击,投资者纷纷大批撤回现金。其管理的资产由于客户赎回而从200亿美元跌至10亿美元以下。
接近沃克斯的人称,尽管沃克斯身价数亿美元,但一些投资者不再信任他,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打击。也许他再坚持一段时间,就熬过去了。也许投资人撤资没那么多,就熬过去了。
然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拥有的许多股票在过去几个月中已经大幅升值。”
而就在有人因清盘而跳楼之际,美股“残酷”地创出了 历史 新高。拜登百日演讲之际,标普期指刷新纪录。
看着牛气冲天的美股,再看看似乎永远趴在三千点的上证指数,突然觉得我大A股不涨也有它的道理了。没涨过就没有暴跌,没有暴跌就没有悲剧发生。
从1940年投机之王杰西利佛莫尔跳楼自杀,到2105逍遥刘强的跳楼自杀,虽然时代在变迁,但金融交易领域的压力从未因 社会 经济进步而减少,类似的消息时不时见于报端,让人感慨市场变幻而人生无常。
这让我想起了某股神,就是同为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同时还想起来前不久从5万变成500万的某大妈。做股票,选对股票的重要性几乎高于一切。
金融市场有太多不可思议,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真的就发生了,由此导致市场财富被急剧地再分配。比如去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美股短时间内连续几次熔断,原油跌至负数…..
提醒各位还在参与 游戏 的朋友,金融交易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既然拿得起,就得放得下!
金融市场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要懂得为极端事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