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耶鲁大学的社团和组织推选出2015年耶鲁最优秀的学生,如果你想申请耶鲁,你一定要知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会得到耶鲁的青睐。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耶鲁优秀大学生的面纱。华南师范大学出国留学项目-帮你出国留学,拿国外大学学士学位!/成立于1701年的耶鲁,走出了5位美国总统,19位美国最高大法官,52位诺贝尔奖,5位菲尔兹奖。这些校友成为了耶鲁传统上的光辉印记。作为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耶鲁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申请者。就拿2015年的招生情况来说,收到30236份申请,但只录取了1364名学生(4.5%)。为什么耶鲁这么吸引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它培养了很多神人级的学生。1、2013级全球事物发展专业——丽哈博·阿卜戴尔瓦哈布(RehabAbdelwahab)这位生于埃及,长于卡塔尔的女学霸,在耶鲁本科期间与红十字/红新月协会合作,创建公益组织,将健康教育带入不发达国家。她在耶鲁奖学金的支持下,与红十字协会和埃塞俄比亚教育部合作,在埃塞俄比亚全国学校推行了两个月的健康教育项目。2、2012级天体物理学专业——马里奥纳·巴德纳斯(MarionaBadenas)这位热爱天文的西班牙姑娘专注于星外行星,她的关于行星系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期刊》上。3、2012级分子、细胞和发展生物学专业——亚当·贝克曼(AdamBeckman)这位耶鲁全球健康伙伴课程学员,是12项科学研究的合著者。他创建的耶鲁全球健康学生联谊会与医院合作研究如何提高公众健康,这个组织在过去几年领导了在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进行的研究项目。4、2012级妇女、性别和性研究专业,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专业双学位——亚历山大·博尔萨(AlexanderBorsa)耶鲁提供了四项奖学金资助他领导的一项艾滋新药“PrEP”的研究工作,这种一天一颗的药物可以防止艾滋感染。他利用他的双学位知识结合社会学和科学构建新的艾滋防护 *** 。他同时是耶鲁同性恋学生互助会的领袖之一。5、2012级计算机科学专业——费里敦·梅尔特·塞拉比(FeridunMertCelebi)这位土耳其学霸与四位同学创建了一家医疗保健科技初创公司,得到了耶鲁大学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在经营企业同时,他在耶鲁科技与创新实验室学习期间发表了两篇科研论文。在高中时,他就组织了伊斯坦布尔高中的第一次TED大会,进耶鲁后,他创建和管理TEDxYale,将20位TED演讲人带入耶鲁校园。6、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和全球事物专业双学位——艾米·常(AmyChang)她挑选这两个专业是希望可以学会用技术手段去解决全球发展问题。她大二在一家技术咨询公司打工,大三她成为美国国务院远程实习生的同时,还为拜耳制药一项癌症治疗项目工作。大三暑假,她一半时间为美国健康和公共服务部部长工作,另一半时间在耶鲁奖学金资助下去南非为学生举公开演讲培训课程。明年她将去德勤工作,为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际开发署这样的组织提供服务。7、2012级音乐专业——艾娃·费边(EvaFabian)作为一位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女神,她同时还是美国国家游泳队队员,耶鲁游泳女队队员。获得过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铜牌,2014年环太平洋游泳锦标赛银牌。2015年泛美运动会女子10公里开放水域比赛金牌。她今年获得了常春藤联盟锦标赛终生成就奖。8、2012级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约书亚·费恩锡格(JoshuaFeinzig)他在康涅狄格州创建了青年法庭项目,挑选培训高中生作为志愿者参与轻罪法庭的辅助工作,并协助纽黑文市市长公室和警察局改进社区司法系统。2015年他发表的一篇改进圣路易市法院和监狱系统的文章得到了广泛好评,并发表在《新闻周刊》上。9、2013级全球事物专业和种族、种族划分和移民专业——JT·弗劳尔斯(JTFlowers)他在耶鲁创贫困学生资助项目,保障耶鲁的贫困学生可以获得同样的教学资源。他以帮助全世界的弱势群体为己任,15年春季,他花了一个学期去摩洛哥拉巴特的难民营中心做一名协调者。10、2012级政治学——艾玛·哥德堡(EmmaGoldberg)耶鲁日报的前选题主编,在多份重要报刊上报发表多篇文章。她使用媒体帮助了性侵案例。她推动耶鲁大学女性平等运动。11、2013级计算机科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双学位——德里克·罗(DerekLo)他 *** 的APP在ITunes第一天就有10000次下载。他的多个IT项目得到了耶鲁大学风投基金的投资。他也是校壁球队队员。12、2013级人文科学专业和政治学专业——穆吉塔巴·瓦尼(MujtabaWani)作为耶鲁一个交由学生运作的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他希望能够创建一种兼顾社会责任的投资方式。13、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奥尔加·洛布鲁斯基(OlgaWroblewski)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她为非洲农村地区发明了一种摩托车驱动的发电机,这个项目赢得了美国工程师协会“设计未来竞赛”的第一名。她在本专业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们对这十三位学霸做了简单数字分析:16位女生,7位男生,男女比例基本一半对一半;2专业或者成就与健康医疗相关的占了6位,说明健康医疗得到较大关注;35位学生有两个专业,说明复合型人才受到欢迎,也说明高智商学生学什么成什么;4计算机专业的有2位,2位都是创业者,2位都得到了耶鲁创业基金的风投,说明IT专业比较容易创业,耶鲁的创投基金积极支持学生创业;5有四位学霸的主要成就与他们的专业没有很大的联系,说明耶鲁并不用专业去局限学生的发展;6学生的视角并不局限在校园,甚至没有局限在国内,耶鲁大学通过大量的奖学金鼓励支持优秀学生去全世界发现和解决问题;7有9位学生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了弱势群体,体现了社会责任,这很说明耶鲁大学的价值观。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只有了解了耶鲁这些名校里的学生是什么类型的,我们才有了努力的方向,争取进入名校的机会。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公开和透明,是对冲基金最讨厌的事情。这与它所建立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以在位于维京群岛注册的对冲基金为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资组合,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意地点进行套利,而无需向任何国家或部门申报投资技巧和融资结构。
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经历了一场急速变革。十几年前,对冲基金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狭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业务,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签合同就把生意做了。有时,仅仅是上午握个手,下午就把数百万美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之上。
但恰恰这种荒诞般的神秘,成为对冲基金最本质的赢利特点。
而随着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及国际化,让越来越多的境外对冲基金注目中国。在这个国内对冲基金大力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国际资本经验丰富的海外对冲基金也盯上了中国这块蛋糕。不少海外对冲基金或在海外有过对冲基金管理和投资经历的人准备尝试或已进驻中国,寻求发展和合作机会。
海外对冲基金看重中国区的发展。其实无非是三大原因:
一是渐渐国际化的人民币,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跨境流动,让中国部分的资产管理人或投资人提供大量走出去的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二是监管层和中国基金业对对冲基金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基金法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使得对冲基金所参与的二级市场会有更多的流动性,让对冲基金能真正发展起来。
三是中国财富的增值。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元的资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才2万亿元,阳光私募也只有2500亿元,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将会流向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投资领域。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向国际放开怀抱,以下几家对冲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抢滩内陆:
1、Bridgewater Associates
雷·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连续两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这家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约有130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资产庞大以外,桥水的独特之处是它的300家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它们的平均投资额为2.5亿美元。
在戴利奥和罗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领导下,桥水善于创造不同的利润流,鉴别贝塔源,市场驱动型回报,阿尔法,基于技能回报,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与客户需求的兼容的战略。该公司通过债券和货币管理外包提供源阿尔法。但是当机构开始转向其他资产类别和关注额外利润源时,桥水也在调整战略。
达里奥在2012年初被业内评为对冲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公司旗下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为投资人净赚了358亿美元,超过了索罗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创立以来的总回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的更靠谱。
这家掌管着1300多亿美元资产的顶级对冲基金隐匿在康州Westport的树林里,与纽约华尔街的喧嚣保持远离。桥水联合基金已于2012年底在上海低调的成立了代表处。
2、Man Group
英仕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业务框架主要由三大类别组成:AHL(管理期货基金CTA)、GLG(由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刚收购的FRM(对冲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拥有一支有卓越投资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就投资管理以至客户服务的每个范畴,给予强劲的支持。
英仕曼中国区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团希望在中国首先推进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据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先进入中国,同时也想借助QFII、QDII等各种跨境方式,在中国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
3、Paulson Co
保尔森公司管理着约为36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95%为机构投资者)。据《阿尔法》杂志统计,仅约翰·保尔森个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约翰·保尔森与保尔森基金持续的稳定盈利。
直到2011年6月3日,保尔森所持有3740万股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瞬间爆出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同时浑水调查公司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同时给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当时股价为18加币)。导致嘉汉林业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近33亿美元,而保尔森基金面临了4.68亿美元的亏损。
距离该事件发生已经近两年,约翰·保尔森这位曾经的“沽神”似乎逐渐淡出了华尔街。是归于平淡,还 是在酝酿又一场巨额交易,我们不得而知。据悉保尔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陆家嘴分别设立了代表处。
4、Lone Pine Capital
孤松资本始建于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创建,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伦敦,香港,北京,纽约均设有办事处。隆派恩资本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对冲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权市场进行投资。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开始,直到该基金成为了打理自有资金的“超级基金”,为约56亿美元的投资者和自有资金估计为150亿美元的曼德尔先生服务。
大多数人相信,曼德尔先生的成功可以归咎于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资。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上。曼德尔先生认为,破译业务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运营和未来的增长。这是重点,这影响到最后的选股和决定是否或长或短。不像大多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曼德尔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强烈的判断和快速决策的位置和移动。孤松资本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增持是证明曼德尔先生灵巧之至最好的例子。
5、DE Shaw
德劭基金由数学家大卫·肖成立于1982年。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不过该基金也进入到私人股本领域和自下而上的价值驱动型投资领域。
DE Shaw进军中国内地的举措,会让人将之与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扩张进行比较。该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资机遇。
就员工数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灵活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该公司大约有1700名员工——其中估计有100名拥有博士学位。只有英国曼集团(Man Group)的员工数量超过了DE Shaw
过去两年,不愿抛头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战略方面表现稳健。该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回报率为8.7%。Oculus按照该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战略进行投资。一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实现了21.1%的回报率。
位为处于上海陆家嘴的办事处拥有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团队。拓展该集团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并标志着首次进入中国内地。该办事处将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
6、Hoyder Asia
汇德亚洲(Hoyder Asia)是汇德投资集团于2001年成立的面向亚太地区的全资附属公司。汇德亚洲投资于全球外汇,商品期货以及股票方面, 乃亚太地区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之一. 其凭借对新兴市场的专业认识及丰富经验, 于十年内迅速增长.汇德亚洲透过旗下的汇德品牌基金与信托为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投资服务及产品,凭借其专业及奉行多年的环球对冲与价值投资等 *** ,於国际资产管理巿场已建立优良的声誉。
据悉, 位于中国上海的汇德亚洲办事处,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内陆,公司高层也放言会从运营决策上更重视大中华市场。
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成立于纽约,总部在新加坡,在上海、北京均设有办事处,与耶鲁大学基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司创始人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未听说过这家基金,是因为其创始人张磊住在北京。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瓴资本并非一家中国本土基金——它的投资者在海外,他们向张磊投资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币。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训后,回到中国运营另类投资基金,张磊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经理人将办事处设在北京,从而拥有信息和人脉方面的优势。
自2005年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以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张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People’s University),随后赴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里认识了耶鲁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即便在2008年出现了37%的跌幅。
黑石集团(Blackstone)对冲基金投资业务负责人汤姆·希尔(Tom Hill)将张磊誉为中国的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曼德尔是孤松资本(Lone Pine)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调的人士之一。高瓴资本拥有许多基金缺乏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资于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向年轻的公司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本,并在这些公司上市前购入其大量的股份。例如中国知名社区篱笆网,京东商城以及远东国际租赁等公司。
8、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艺复兴科技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担任着美国数学协会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全球投资业内,他的名气并不亚于索罗斯,更是被认为是保尔森、达利欧这些业内领军者的前辈。“量化基金之王”是这位国际投资行业领袖最显贵的称呼,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在仅有的几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他透露称:“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赚钱。”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联系: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事实上,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雇佣了由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学博士组成的超过150人的投资团队。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做出交易决策。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关联子公司于2013年1月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处。
9、Chilton Investment
奇尔顿公司由理查德·L·奇尔顿(Richard L. Chilton)先生于1992年成立。管理着超过65亿美元的资产。其核心的运作手法是通过价值导向的基础研究和纪律严明的投资组合来进行管理。 奇尔顿先巩固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纪律严格的文化是一个标志。而奇尔顿公司正计划采取一项不同寻常的举措,奇尔顿公司在中国北京及成都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其实,以上这些笔者了解到进入国内的海外对冲基金,只是全球对冲基金大军的冰山一角;中国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鳄只是时间问题。
10.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城堡投资管理着130亿美元,是目前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它的日交易量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交易所当日交易量的3%左右。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斯文森最著名的成就是开创性地打造了所谓的“耶鲁模式”,这一模式如今被许多大学捐赠基金和慈善组织采用,用于管理自身资金。
“耶鲁模式”最突出的亮点便是对多种资产类别进行重新界定,按照资产配置的理念,每年进行再平衡调整,以确保可以在变化的时间和投资环境中,不断追求投资收益的阿尔法,而不是追求市场基准的贝塔。
在过去,为保证低风险和稳定收益,大学捐赠基金主要依赖于固定收益投资。而斯文森主张大学应该加大对股票和另类资产的投资,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风险资本和房地产,而不应仅限于债券。同时,斯文森还通过将投资海外资产,大大降低了捐赠基金对美国国内有价证券的依赖性,从而提高了回报潜力,降低了波动性。
这一模式带来的回报率显然高得多。根据耶鲁投资办公室的数据,在斯文森35年的管理生涯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耶鲁捐赠基金的年回报率为13.1%,收益表现 比60%股票/40%固定收益投资组合高出4.3个百分点。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逝世
当地时间周三(5月5日),在耶鲁大学长期担任首席投资官的投资界传奇人物大卫·斯文森因癌症去世,享年67岁。
斯文森198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短暂工作,1985年回到耶鲁大学,担任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负责人,接管耶鲁捐赠基金。
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 · 博格曾评价称:“大卫 · 斯文森是这个星球上仅有的几个投资天才之一。”前摩根史丹利董事长巴顿·毕格斯也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那就是是大卫.斯文森和巴菲特。“
在创造了优秀投资业绩的同时,大卫·史文森还为投资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基金经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最顶级的投资人之一的高瓴资本张磊,正是大卫·斯文森的得意门生。
曾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后应恩师之邀于1985年出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并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教书育人,至今24年。史文森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在耶鲁创造了佳绩,也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麻省理工大学捐赠基金、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希尔顿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等重要投资机构输出了领导力量。 史文森主导的“耶鲁模式”使他成为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毕格斯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2009年2月,史文森被奥巴马总统任命为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委员,任期两年。
他的两本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涵盖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最理性和全面的分析,大量批评了业绩在第一四分位以下的基金所收取的高额费用,和个人高买低卖的非理智投机行为。并且全面介绍了西方现有的金融资产类别。
斯文森透露08年耶鲁的股权导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权重如下:
1.传统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30%
国内股11%,国外股15%,债券4%;
2.绝对收益组合占总资产的70%
对冲基金绝对收益组合23%,实现非相关收益,
不动产投资(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森林,油气,房产)28%,
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杠杆收购和公司再造)19%;
斯文森将投资组合理论付诸实践。现年58岁的斯文森掌管耶鲁捐赠基金长达20年之久。他掌管的这部分捐赠基金保持了年均净收益率16.1%的骄人业绩。
斯文森处事低调,仅愿意与耶鲁高层和投资专家分享自己的成就,然而投资界人士对斯文森的评价非常高。斯文森被誉为是“一个投资领袖”,“第一个认识到非流动性投资组合能带来回报的人”。甚至连他在哈佛的对手兼好友杰克·米亚也这么称赞他:“大卫是最棒的投资家。他具有独特的挑选投资人才的眼光,他也不害怕背离常规。”
斯文森还被《耶鲁校友》杂志誉为“耶鲁价值80亿美元的人”,因为20年来他给耶鲁捐赠基金创造的16.1%的利润率(相对于其他大学平均11.6%的基金回报率)。斯文森曾在曼哈顿的一次校友聚会中被“质问”:“你怎么那么有能耐?”斯文森回答:“基因突变(Ageneticdefect)。”离异并且有三个孩子的斯文森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威斯康星州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斯文森来到耶鲁,师从詹姆士·托宾。斯文森开始接触学习到托宾的投资组合原理。
1980年,27岁的斯文森,怀揣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来到了华尔街,并很快赢得了声誉。就在斯文森在华尔街的事业欣欣向荣之时,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却陷入了低谷。1970年至1982年,耶鲁捐赠基金的年均净收益率仅为6.5%。1985年,在托宾和当时耶鲁大学教务主任WilliamBrainard的大力举荐下,斯文森被任命为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主管。
因为缺乏资产管理经验,起初斯文森也不知该如何管理耶鲁这笔巨大的捐赠基金。他雇用了耶鲁老同学Dean Takahash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两人花了数年的时间评估各种投资组合,考虑不同的投资战略。在与耶鲁投资高层多次开会沟通之后,斯文森终于决定将投资组合理论付诸实践。他将原本投在国内股票债券上的大约3/4的耶鲁捐赠基金分散到一系列其他投资项目中,包括购买公司控股股权、基金和地产、木材、石油、汽油等硬资产。斯文森不强调对债券和现金的投资。他认为债券和现金只能带来低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尽管斯文森的一些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些投资组合却恰恰验证了投资组合理论所预料的:投资组合降低了波动性,从而提高收益率。
然而,斯文森的成功并不仅仅归功于科学的投资战略,斯文森某些天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斯文森很有挑选基金人才的眼光。2003年哈佛经济学家JoshLerner的研究表明:耶鲁捐赠基金在过去五年中一大半的优异表现都得归功于所挑选的基金人才。
斯文森是如何做的呢?他通过挑选聪明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将耶鲁的捐赠基金分派给100多个不同的经理人,包括几十只对冲基金。斯文森本人坦陈,他对任何有才能的人都感兴趣。他喜欢有 *** 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行业狂热的人。例如,斯文森偏爱那些把自己的钱大量投入到自己管理的基金中的经理人。他在评估基金经理人上也是出了名的固执。多年前,他对一名叫GlennGreenberg的基金管理人产生兴趣。当时,Glenn Greenberg管理着5家公司大约40亿美元的基金。斯文森于是和他的工作小组致电各家公司的高层询问“谁是贵公司基金最佳的投资者”。不约而同,每个CEO都提及GlennGreenberg。这时,斯文森才真正决定开始联络Glenn Greenberg。耶鲁大学的名声给斯文森挑选一流的人才提供了便利。耶鲁经济学教授Robert Shiller思考过耶鲁捐赠基金成功是否有“耶鲁效应”的作用:耶鲁大学有大批忠诚的校友,斯文森在华尔街不会缺乏愿意出力的耶鲁优秀毕业生。同时,斯文森在金融界的影响力也有助于他在谈判桌上获得其他投资者无法取得的优越条款。
斯文森还具备躲避风险的天赋。斯文森偶尔会要求把耶鲁捐赠基金放入不同的账户,以减少其受到热钱的冲击概率。斯文森也经常要求限定某些资产的数额,尤其是私人股本。据透露,斯文森有时会拒绝投钱给一些看似完美的基金经理人,尽管他资历颇深,能带来一流的投资回报,但几年时间后却能证明斯文森的决定是正确的。
斯文森还强调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斯文森曾经接洽过EddieLamper,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者和耶鲁毕业生。然而由于EddieLamper拒绝透露其投资组合中的一些问题,两人不欢而散。
斯文森用一个精简的团队创造了奇迹,捐赠基金的运作也和校园生活很接近。
张磊,男,中国国籍,美国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是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HilhouseCapitalManagement)的创建人。2010年元月初,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宣布,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888.8888万美元。这是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中文名:张磊 籍贯:河南省驻马店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72年 职业:商业 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耶鲁大学
张磊(音译),1972年出生在中国河南省驻马店,于1989年考进大学,当时中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高考那年张磊所在的省有10万考生参加考试,而张磊一举夺得第一名。后来,张磊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张磊选择的专业是国际金融。
1998年,张磊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而那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到海外学习。他可以到很多相当优秀的学校就读,但是张磊选择了耶鲁大学。在美国耶鲁大学读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回到中国后,他以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作为初期投资,以3000万美元开创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2010年1月初),他的运营资产已达到25亿美元。
另据相关媒体在网站上搜索到《湖南日报》2007年1月15日的一篇报道说: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周强前一天会见了耶鲁基金中国投资机构总经理张磊和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一行。[1]
张磊[耶鲁大学毕业生] - 捐款事件
2010年1月4日,据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站消息,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宣布,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张磊称:之所以选择捐赠888.8888万美元,是因为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别含义,其发音类似“发”,代表了财富和运气。据悉,这笔捐款将主要用于耶鲁管理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另外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国际关系计划项目,以及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
张磊[耶鲁大学毕业生] - 相关评论
批评
网友就张磊为何捐款给耶鲁大学而非中国大学展开激烈争论。不少网友对此事表示不满甚至气愤。网友“独钓寒江”发表博文说,看到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校友,给人家捐那么多,特悲哀。“这些钱能盖多少希望小学?能救助多少有需要的人?洋人挣咱们的钱还挣得少吗?”他称张磊此举是“数典忘祖”。
张磊自述
我为什么捐钱给耶鲁
我1972年出生在中国中部,恰好是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顶峰时期。我于1989年考进大学,当时国家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高考那年我们省有10万考生参加考试,而我一举夺得第一名。这样,我才有机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我选择的专业是国际金融。但当时其实我连国际金融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多优秀学生都在学这个专业。
1998年,我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而那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到海外学习。我可以到很多相当优秀的学校就读,但是我选择了耶鲁大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这是我父母惟一听说过的外国名校。在整个中国,耶鲁也是人们都知晓并且尊重的名校。这也是我想回馈耶鲁大学的原因之一。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国领导人都曾在耶鲁受过教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互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所以我极想改变这一点。
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在管理学院上学的时候,我离开过一年并回国创办一个网络公司。后来网络泡沫破灭,我又回到了学校。我曾经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和华盛顿新兴市场管理机构工作过,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我在2005年又回到了中国,开始了我自己的投资基金。我们以3000万美元起家,而现在我们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5亿。我创办的公司名字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以横贯耶鲁管理学院的一条道路命名的,而且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基金。
张磊其人
从3000万到25亿
1998年,张磊出国留学,他选择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在耶鲁管理学院时,他曾在耶鲁投资基金办公室工作,并将《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翻译成中文,在此文中他开创性地将“fiduciary”和“endowment”这两个词翻译成中文的“信托”和“承兑”。
与所有的留学生一样,张磊也面临着未来的大方向发展选择。在这以前,他在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机构里工作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中间,尼克拉斯·拉迪给予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拉迪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国问题专家,兼任两任克林顿 *** 的中国问题顾问,也是耶鲁大学的 *** 教授。他得知张磊有回国发展的想法,很高兴,也很支持。
1999年10月,张磊代表耶鲁大学回国参加了“CDMA2000 ———中国电信高层研讨会”,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事业的发展。正好中国加入WTO协定签订,张磊敏感地意识到回国的时机到了。回到中国后,他以耶鲁的捐赠基金作为初期投资,以3000万美元开创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他的运营资产已达到25亿美元。
现在,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张磊希望自己能作出一番辉煌的成就,为海外的中国人回国创业起到一种示范作用,连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