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不动投资基金会怎么样(不上班买基金怎么样)

2023-04-04 7:57:16 基金 ketldu

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工人用自己的工资投资于基金收益都是非常不错的,也是除工资外的另一份主要收入,为自己的家庭的开支做出了很重要的一份力量。

用20万买基金不上班可以吗

买20万基金就不上班,指望从基金中挣出生活费来,这个恐怕不现实。且不说基金有涨有跌,不一定只赚不贴,单说这二十万也基数太小,就是单边只涨也无法维持生计的。还得通过上班等其他方式挣钱才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买基金有没有人每个月盈利几千元而且不用上班?

买基金每个月盈利几千元而且不上班的人有很多,但是每个月都能盈利几千元的是一些对基金很有研究的人。

如果不太了解基金就靠运气买的话,很难每个月都盈利几千元,甚至每个月会赔掉几千元的,买基金之前最好先研究以下基金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话对你盈利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经常发现的问题是,当市场投资者看到某类产品的收益突破的非常好时,就会跃跃欲试。没想到,此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策略和市场波动在正常情况下都有自己的平均收益表现。如果市场匹配了一段时间的策略,收益将非常可观。比如近期CTA策略中,受疫情和原油战影响,3月份大宗商品大幅下挫,多款CTA趋势策略产品表现大涨。短期平均收益20%以上,业绩翻倍。

拓展资料:

选择基金时容易犯的错误包括:

1、受舆论和媒体影响——大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经理

投资界比短线明星更看重长寿。主要风险在于对管理人的能力、资源、重点和边界缺乏了解,而只是盲目跟风,缺乏对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的基本常识判断。当然,整个金融专业的培养在国内还是很空白的。

2、受历史业绩影响——吸引最好的短期业绩有时可能是最大的雷声(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和基金产品可以持续创造稳定的回报)

主要风险是没有对基金产品的历史表现进行推导和分析。形成这条性能曲线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就在出风口?只是策略匹配市场?可以继续吗?我们经常发现的问题是,当市场投资者看到某类产品的收益突破的非常好时,就会跃跃欲试。没想到,此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策略和市场波动在正常情况下都有自己的平均收益表现。如果市场匹配了一段时间的策略,收益将非常可观。比如近期CTA策略中,受疫情和原油战影响,3月份大宗商品大幅下挫,多款CTA趋势策略产品表现大涨。短期平均收益20%以上,业绩翻倍。一旦未来波动率下降,市场与策略匹配度下降,暴涨后可能会有较大回调,一些精明的投资者选择在大幅上涨后赎回,但喜欢跟风的投资者有成为接受者。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追风口的概率一般都会赶上高净值。基金产品的选择也与直接投资类似。人类的情感是天敌。

3、受基金经理教育背景的影响——乍一看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或国外名校,或CFA、CPA、CFM等,他们认为自己很高大上背景,应该能做好。能力上虽然会有差距,但人性差异不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教育背后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核心关注点在于我们是否在投资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是否拥有不可复制的人才,或者创建了先进的投资框架体系(风险平价策略/美林时钟等)。 )。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成功的方式和套路基本都差不多。本质在于深度认知、优势信息、人性化掌控、资金管理和科技工具。

4、受财富管理和销售机构的影响——包括第三方财富机构和一些不太专业的证券公司。

我们有一句话:好卖的时候难做,好做的时候难卖。市场上的基金产品,在火爆的时候,一般都容易卖出去。这时候由于KPI的考核要求,销售指标也会有所提高,但这个时候不一定是好的切入点。

你身边有不上班靠期货,股票,基金来维持生活的吗?

期货交易普通人还是远离吧,听说过好的炒期货爆仓跳楼的。靠股票基金维持生活需要很高的本金,没80 100万很难维持日常开销。

普通人买基金和股票,长线持有可能会慢慢变富,至少能锦上添花,获得年化10%左右的收益。

以前我一表哥就是炒股票的,不上班专业炒股票。 2007年把股票卖了一半,在深圳买了两套房子,然后继续炒股票。到了2008年年中卖了一套房子继续炒股票,这时候还坚持到了2010年。 2010年决定回老家,然后深圳这房子租给了他亲妹妹住。 到了2012年估计实在坐不住,手上又没钱,就想到把深圳这套房子卖掉,直接卖给他妹妹了,然后在老家投了一个沙场,合伙投的,不到一年全亏完。听说当时沙场是赚钱的,全是他自己赌掉了,然后把股份 *** 继续赌。 之后又搬到乡下去了,表嫂也不说离婚反正让他反省,也和表哥分开住了,搬到她女儿家住了,表哥一个人在乡下住。这样维持了一年多。后面估计表哥想通了,又回到我们县城去她女儿那里把老婆接回去,慢慢的又在县城开了个小批发部,一直到现在。

我一个朋友十年前做生意,现在每天在家做股票、期货、基金为职业,每天交易时间盯盘,闭市之后散步、下棋、喝茶。2019年以前背个笔记本电脑常年出门 旅游 。普通人以资本市场为生比较难。

他早年做生意积累下了资产,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他每年的收益30%左右。他说:"期货主要做玉米,玉米用资金相对少十万元就可以,三分之一做投资剩下的做备用金,波动不剧烈,每年做一、二轮。铜用资金 *** 动剧烈,不好把控。"

今年六月份,美国通过金融交易系统检测到一个资本市场上的大牛人!美国金融交易系统检测到香港资本市场上有一个人资产达到1500多亿美元,超过了现在世界首富。这人入市2000元,资产翻了二百万倍以上;资本市场对个资料保密,这人名字美国也不知道,美国只是知道这人的交易代码!

资本市场因人而已,适应自己的就是最好。

有!五年前认识一个朋友,他从30岁开始便辞去国企的稳定工作,开始一个人在家专门炒股。当然他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用自己的钱炒股。他是帮别人炒,涉及国内A股市场以及美国的期货市场。他有一套自己研究出来的 *** ,据说理论基础为易经。这么多年下来,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过得平顺。日常生活开销应该能满足。

有一个,就一个,衣食住行都是股市带来的,没有赚到大钱,但是吃喝不愁,也是不喜欢工作上的尔虞我诈,所以选择与股为伴。不管股市如何涨跌,在他脸上都看不到半点情绪,就算15年那次股灾,他也跟没事儿人一样,那段时间他说他不敢看股市,只看电视,炒股的前提也许是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吧!

没有大资金放在银行吃利息,,还是老老实实搬砖才实在

有这样的人,但前提是他们的资产仅靠银行存款利息已经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他们做这些的仓位并不高

期货就别去碰了,碰的人基本都是倾家荡产的!你没有这个本钱,就不要去碰这些东西!股票,基金倒是很多人买,但是,也需要其他收入,单单靠股票基金的人,我周围没有什么人!

我试了一下,目前还不行,因为股票这个东西你做不到稳定收益的话,维持生活有点不靠谱。

没有

有没有人不工作靠投资基金生活的?

肯定有的,但是你的本金得足够多,我看到过有报道一对夫妻,通过前期的工作理财,积累了650万,而后就每年提取不超过4%,约26万,达到他们财富自由的标准,去周游世界了,而这些本金也投入到基金组合中继续为他们赚钱,钱生钱,其实主要是如何达到这个本金的问题,长期投资基金,掌握正确的 *** ,每年达到10%左右的收益还是可行性比较高的,我也是再向这方面努力,通过基金等副业的收入逐渐取代目前的单一的收入方式,当你不再单单靠工作赚钱时,你其实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灵光一闪]

工作还是要有的,目前靠指数基金定投,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可以做到年化10%-15%左右,虽然没有股票来的快,但是比较稳妥,风险控制得比较好

肯定有,但并不是我,反正我是边工作边买基金,我是去年才接触到基金的,然后才开始做定投的,从去年到现在连续投了二万多进去,一共买了12个基金,截止到周五前,盈利是1400多,感觉还好吧,准备长期持一俩年,看看收益怎么样[呲牙]

七位数以上的资金买基金,长期来看,所赚的利润是工资远远不能比的。

有啊,我就是,不过基金只适用于日常消费,还有点其他收入。

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了,手里没技术,脑子也没想法,干活就是个普工的命,创业大概率还要亏,不如安安稳稳的躺平吃息。

没见过,都有正经工作,职业炒股的人也不多,都需要本金的。

12万投基金,4年不上班,目前只有8万。。。。。

目前中年失业,去年年底接触基金后,目前盈利一万五左右,再加点房租收入,暂时能养活自己。出去找工作几乎都是35岁以下,能接受40的普通岗位基本需要倒深夜班,工作了十五年真不想再去拿命换钱了,创业又没经验脑子也不灵活,怕亏的血本无归。买了基金后发现行情好的时候赚钱效应还是比较好的,赚点零花钱解决温饱没问题。

肯定是有的,但是应该也很少,而且也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可能一开始就通过投资基金不工作,刚开始积累经验然后慢慢靠投资基金生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