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小灵通投资有限公司的简单介绍,吴鹰:这位手压“双马”的中年男人,是当年小灵通手机的创始人

2023-04-04 21:51:42 基金 ketldu

吴鹰曾靠小灵通年赚230亿,后因小灵通衰落出局,如今的他怎样了?

吴鹰是一位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知名企业家,他推广的小灵通业务在国内爆火,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一名大企业家,在公司鼎盛时期,小灵通业务一年能给他带来几百亿的营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灵通技术渐渐被淘汰,而他本人也因为公司无法成功转型选择了离开,如今的吴鹰成了一名个人投资者,专门投资他认为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和公司。

小灵通之王吴鹰

吴鹰是北京人,1959年出生在北京市内,从小吴鹰就在家长的支持下读书写字,吴鹰的父母认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对吴鹰的教育一直很严格。吴鹰也不负众望,在恢复高考的时候吴鹰顺利考上了大学,之后,他进入北京工业大学读书,所学的专业是无线电通信,这个专业,也影响了吴鹰后来的人生。

由于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学校给了吴鹰一份工作,让他留校当一名助理教师。但是吴鹰不想就这样一直待在学校里,他选择放弃学校的工作,继续求学,去美国念书。就这样,吴鹰到了美国西雅图,在那里继续读书生涯。在美国的日子很辛苦,但是那并没有让吴鹰意志消沉,在他的努力下,他成功进入贝尔实验室,在那里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不过,不久之后吴鹰再次选择放弃了工作,这一次,他要回国创业。

回国之后,吴鹰与好友共同成立的斯达康公司,这是一家主打通讯技术的科技公司。四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吴鹰抓住了历史机遇。当时,中国电信因为拿不到移动业务牌照,只能想办法发展其他业务。中国电信发现了来自日本的phs技术,恰逢吴鹰和中国电信有合作,发现了这个技术的吴鹰,认为其很有发展前途。就这样,吴鹰花费数千万元买下了phs的技术专利,开始在国内布局推广,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小灵通。

一年赚几百亿的小灵通

在小灵通没有问世之前,人们打 *** 花费很贵,一分钟接近一块钱,要知道那是千禧年代,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块,话费对于经常打 *** 的人来说是一个大负担。而小灵通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个局面,小灵通的话费很便宜,每分钟话费只需要两毛钱,为了进行推广,中国电信还推出了49元包月这样的套餐,这对那些经常打 *** 的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就这样,小灵通的使用人数不断增多,到了2006年,全国有接近一亿人在使用小灵通业务,吴鹰的公司也因此得以上市,市值几十亿美金。

1998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吴鹰的斯达康公司可以说是国内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大街上用小灵通的人一抓一大把,小灵通手机更是供不应求,成为普通人和公司企业的标配。靠着小灵通,吴鹰成为了行业大佬,在那时,马云、*等人都只能算是吴鹰的小弟。

小灵通的衰落

巅峰过后就是衰落,到了2008年,小灵通还是市场主流,但是新的通讯技术cdma技术已经面世,小灵通的技术在更方面都显得有些落后。最要命的是,小灵通所使用的频段和国家标准频段出现冲突,没有人能和国家对着干,就这样,小灵通迎来了它的结局,2014年,小灵通业务的所有基站都清退完毕,小灵通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结

小灵通的成功和时代的进程有很大的关系,在最后它也因为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回头来看,小灵通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缺点也特别明显,那就是信号特别差,覆盖面很小,脾气不好的人用小灵通,经常用到摔手机。和小灵通一样退出的,还有曾经作为斯达康CEO的吴鹰,吴鹰的失败在于他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没有及时带领公司转型,让公司在竞争中不幸落败。如今的吴鹰早已退出斯达康公司,成为了一名投资人和自由创业者,我们还经常能够在各种科技展会上看到他的身影,特别是他那个标志性的大胡子。

吴鹰:这位手压“双马”的中年男人,是当年小灵通手机的创始人

此前有一张照片刷爆网络。这两位商业领军人物,在同一个聚会上同桌紧邻而坐,但两人面色不佳,而一位蓄着胡子的男子正搭着他们的肩膀,似乎正在劝说着什么。

照片在网络上爆火的同时,引发了大家对这位蓄着络腮胡子男子的热议。他是谁?他怎么敢对马云和*作出如此冒犯且亲密的动作,而"双马"为何允许他如此做?他又是在劝说着什么呢?

原来这位胡子男士,便是小灵通的创始人——吴鹰。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对小灵通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但在当时,小灵通可是风靡一时,人手一部小灵通成为当时的风尚。

都说"创业十有八九死",其实不在于创业项目本身,其实更多在于创业者的知识经验积累以及眼界决策等诸多方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项目,有的人成功了,但多数人却以失败为告终。

吴鹰的大学专业是数字通讯专业,后来还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作为公司的最好决策者,若没有坚固的知识体系,仅凭借一腔热血,创业之路一定是难以走长远。而吴鹰的这些求学经历都为他往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结束学业后,吴鹰并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而是看准了国内暂时落后的通讯市场,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将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为此,他毅然回国,可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不发达行业,吴鹰的很多想法都很难实现。

幸好他得到了好友的点拨和帮助,两人就通讯市场的规划和未来发展畅谈,发现彼此的很多理念都非常相似,两人一拍即合,一起成立了UT斯达康国际通信公司。

公司成立后,一切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吴鹰想要把公司主要精力放到小灵通业务。但是公司高层以及同行业的朋友,纷纷劝他放弃,认为他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吴鹰却坚定认为小灵通将来能在中国市场引领 *** ,因此他不顾大家的劝阻,力排众议、孤注一掷投入小灵通的业务。吴鹰的果敢和执行力,似乎是印在他的骨血之中。因此他一旦决定好要做的事情,就会立刻进行规划和筹办,把想法变成行动,付诸实践。

但是想法与具体执行总是存在差距的,小灵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品,人们在怀有热情的同时,也持谨慎观望态度。为了让大家对于小灵通业务的熟悉,打开小灵通的知名度。吴鹰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比如,传单、电视广告投放、赞助活动等。

皇天不负有心人,随着小灵通广告越大范围、越频繁的投放。人们对于小灵通的喜爱和接受度直线攀升,小灵通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产品。

随着小灵通的备受热捧,公司的业务也随之暴增,一时之间,斯达康公司享誉内外。不久之后公司就完成了上市,公司股价暴增,成为当时股市的热门之选。

小灵通的成功,奠定了吴鹰在中国通讯行业的地位,被通讯行业的后辈奉为"先驱者";小灵通的成功也为吴鹰带来巨大的财富,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财富基础。

正当春风得意,吴鹰却再次迎来人生转折点,这一次他失去了幸运之神的眷顾。

市场的需求变化之快,要求企业的发展要及时跟上市场的需求变化,当下风靡一时的的东西,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人们所抛弃。倘若做不好迎合市场需求的更新,等待企业的一定是淘汰的结局,无一例外。

风靡一时的小灵通固守传统,逐渐被人们淘汰,小灵通业务因此一落千丈。但是吴鹰没有及时察觉到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到市场开始淘汰自己产品时,才恍然自己竟被市场和对手甩出这么远的距离。

吴鹰对小灵通有着很深的 情感 ,毕竟自己一手开发出来、并陪伴它成长的产品。但吴鹰并不是感情用事的人,经过深思熟路和市场的调查,他认为小灵通已被市场所淘汰。虽然一部分人还在处于情怀而坚持使用,但是情怀又能坚持多久呢。因此吴鹰毅然放弃了小灵通业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创业之路。

放弃小灵通业务之后,吴鹰经过一段时间对市场的考察和分析,他决定开启IPTV业务。

IPTV业务也称宽带电视,即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电视直播和回放、点播,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但此时的IPTV业务尚未成熟,国家政策、客观市场环境以及电信运营商自身资源的限制,IPTV业务一直不温不火。因为这些限制,用户群打不开,导致IPTV业务并没有大火,吴鹰也未能如愿实现他最初的设想。本想把IPTV带领成小灵通一样火爆的吴鹰,遭受到了自我怀疑,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被自己的固有思维圈住了。

由于小灵通和IPTV的两次"滑铁卢",斯达康公司盈利和运营状况直线下降。为了公司的发展,斯达康公司决定辞退吴鹰,此时的吴鹰尝遍人生的荣辱兴衰。

但吴鹰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商界打拼,我觉得吴鹰就像天生的战士,他身上具备了常人少有勇气和热血。

两次的败北,让吴鹰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一次,吴鹰跳出了自己的固定的思维圈。他决定放弃创业之路,转型成为一名投资者,为此他转卖斯达康公司的股份,把这笔资产投资各类有创新、有潜力的新公司。

人生的经验不管成败,对于往后的人生而言总是有所助力的,所以不要否定失败的作用,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实业家到投资人,吴鹰表示,过去十几年做企业的经验,为他转战风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资源的积累:资本市场、 *** 、企业、电信等方面,比如企业的管理经验:从白手起家到上市公司,积累很多与人打交道的经验。

吴鹰表示:现在很多新兴企业的思路和管理模式很好,但是会有各方面的欠缺,比如市场欠缺、资本运作欠缺、人才欠缺等。而我和我的合伙人、团队,就是在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帮助这些新的有创新、有潜力、敢突破的企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的经济领域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之初,寻求融资不畅,迟迟融不到资金,项目被搁浅。吴鹰慧眼识珠,帮助阿里巴巴进行融资。马云感恩吴鹰当初的雪中送炭,也敬佩吴鹰人生的大起大落中所悟的智慧。

而*,对于吴鹰这样的通讯领域前辈,欣赏他曾经的成就和当下的发展,也肯定他经历人生波折后依然不放弃的精神。

对于商界创业者来说,吴鹰这样的前辈,他的不言弃、不服输精神,比他曾经的荣誉和当下的成就,更值得让人敬佩!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吴鹰这样享受过满身荣誉的人,遭遇人生的"滑铁卢"都能永不言败、积极进取,作为普通人,命运对我们再惨,也并无太多东西可失去,若有一天不幸遭遇失败,重新积蓄力量重新来过,也会有另一番作为。

深圳市小灵通投资有限公司的简单介绍

小灵通的发展历程

小灵通发展的三个阶段:1996年~1997年为技术准备期;1998年~2000年为技术引入期;2001年~2003年为市场发展期。

·1996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家。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提出把PHS无线市话嫁接到固定 *** 网上,用中国电信网络,前端接上PHS的无线技术,就成了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UT斯达康的总裁吴鹰成为徐福新的合作伙伴。

·1998年1月,浙江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 ;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0.2元,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 *** 的补充和延伸”,这标志着限制小灵通发展的政策有所松动。

·2002年8月,小灵通在中国大陆200多地市开通,系统网络容量达1100多万线,网上用户数超过600万。

·2002年12月,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地区全面开禁。

·2003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媒体表示,对小灵通的政策是“不鼓励不干涉”。

·2003年3月,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限制。

·2003年9月,UT斯达康宣布中国UT斯达康小灵通用户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

·2003年12月,中国北方10省市区小灵通实现短信互通。

·2004年2月,小灵通攻克最后一座大城市,正式进入上海市区。

·2004年4月,截止到2004年3月底,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总数已突破4700万,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5个城市。全国小灵通网络容量达到6700万。

·2004年7月,小灵通、手机7月实现短信互通。

·2005年5月,机卡分离小灵通上市,广东地区率先在广州、惠州、肇庆三地进行试商用。

·2005年9月,截至2005年7月底,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8127.5万户。

·2006年8月底,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一亿。

·2006年10月, 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顶峰,9341万户。

·2007年6月,UT斯达康董事会解除了吴鹰的总裁职务。标志着UT斯达康对小灵通的态度发生转变。

·2007年8月,小灵通终端充电器及接口也开始执行新的统一标准,小灵通充电器将可以和手机互通。

·2007年11月,中国信息产业部在公布中国最新 *** 用户数据时透露,小灵通用户大量减少,10个月减少250万户。

·2008年3月,手机用户发短信给小灵通用户,取消106前缀。

·2008年5月,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已经跌破8000万,小灵通在移动资费的直线下调中防线崩溃。

·200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表示,小灵通所用1900-1920MHz频段今后将用于TD-SCDMA的使用。

·2009年1月,中国联通在公布2008年业绩预告时披露,将小灵通列入贬值资产。

·2009年2月,根据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截止2008年底,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数已降至6893.1万户,跌破7000万户大关。

·2009年2月3日,工信部发文表示,明确要求所有1900MHz——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MHz——1900MHz频段的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接到工信部相关文件,2011年前将妥善完成小灵通退市的相关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2010年,小灵通确认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退市为通讯新宠3G让路。

·2014年,自2014年10月1日,原有的小灵通基站将被关闭。由更先进的移动网络承接小灵通服务。请小灵通用户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持机主有效证件到指定营业厅或拨打10000办理升级手续,并可享受相应的升级优惠。

PHS 技术实际上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属于第二代的通信技术。PHS 基站覆盖范围有限,通信基站与终端间距离较短。因此,所采用通信功率较小,而覆盖较大面积时需要更多的基站。这使得PHS较适合在都市使用,在野外等地使用效果欠佳。在手机的通讯速度世代上,PHS属于2G的范围。其设计也使其在通话时有少许延迟(因为其覆盖面积小,“蜂窝”面积小)。

PHS使用TDMA/TDD作为它的无线电通讯接口,以及32K的ADPCM作为它的声音传送编码。现代的PHS *** 也可以支持其他一些ISP的增值服务,如互联网窄带通讯,短信,电子邮件,甚至图片传讯。

PHS这项技术也适用于小范围的无线电通讯。

1995年,最初在日本由3家电信运营商来运作:NTT Personal、DDI Pocket和ASTEL。然而,服务推出不久后,该技术被称为“穷人的蜂窝”,而在日本大受限制,市场占有率也逐渐下降。之后NTT Personal被NTT DoCoMo合并。2004年,NTT DoCoMo决定2007年结束PHS服务。ASTEL由几个区域公司经营,其中大部分公司已经结束服务了。

但是DDI Pocket于2001年6月开始无限32kbps上网服务Air-H",开拓新用途。2002年,Air-H"的最大通讯速度提高为128kbps。2005年,DDI-Pocket的大部分股份由美国投资公司Carlyle收购,公司名称改为Willcom,Air-H"服务也改名为Air-Edge。Willcom开始无限通话服务,并提升Air-Edge的最高通讯速度为256kbps,2006年再次提高为402kbps,超过WCDMA第三代移动 *** 的通讯速度。现在Willcom恢复了过去DDI Pocket达到的最大客户数。

一些原本使用PHS技术的国家也开始转移使用GSM,如中国大陆、智利。但是PHS这项技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以较低的收费以及较多的附加业务也受到欢迎,例如、台湾、泰国、越南、孟加拉国、尼日利亚、马里、坦桑尼亚和洪都拉斯等。 ·绿色环保

小灵通功耗小,电磁波辐射极小,对人体辐射危害较小,至今仍为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孕妇、医务人员所喜爱。待机长省电:小灵通耗电省,待机时间长。充电一次,待机时间可达10天,省去了频繁充电的麻烦。

·带宽独享

小灵通通话质量,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能媲美固话;与手机无线上网多人共享不同,小灵通上网可以独享64/128Kbps带宽。

·抢占用户

小灵通是特殊时期产物,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当年没有移动牌照的无奈之举,但在3G前也为运营商抢占了大批用户。 ·功能少

小灵通辅助功能较少,早期短消息只能在小灵通之间发,上网浏览、手机游戏等许多时尚的新功能也在后期才完善。

·覆盖差

网络覆盖不佳,一般仅限于市区、信号较差;基站少,城市局部地方通话不畅,一遇停电更是无法通话。

·性能差

车速超过40公里,通话就时断时续。尽管日本在不断改进技术,但国内基本不再发展。

·不能漫游

小灵通不能像手机一样全国漫游,就只能做“固话的补充和延伸”,在功能上始终和手机存在差距。

吴鹰是谁,为何他能同时压着马云和*?

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用这句话来形容吴鹰在科技江湖的地位,一点都不为过。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吴鹰这个人,但是只要说起小灵通,肯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小灵通有多火,在当时完全可以媲美现在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而吴鹰就是小灵通的缔造者,被称为“小灵通”之父,他现在虽然不再风光,但依然是科技圈和IT界大哥级别的人物,就连马云和*都会给他面子。那为什么吴鹰能让马云和*这两个IT界的大佬买他的账。

一、吴鹰曾经的辉煌。吴鹰凭借着自身的才能,投入巨资去开发小灵通,5年时间实现了用户数突破1000万,高峰期超过1亿。同时,打破了传统运营商的格局,让移动、电信资费价格也开始快速下降,让越来越多的人用得起 *** ,对现代通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当然吴鹰也赚的是盆满钵满,是那个时代名符其实的商业大佬,而那时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还正在起步阶段。

二、吴鹰的能力。随着小灵通的没落,吴鹰转身投入了IT界,成为投资人。因为小灵通的原因,在IT界的不仅名气非常高,关键还拥有很多的资金可以投资。据说曾经马云在获得软银孙正义的风投时,就是吴鹰在牵线搭桥,才让阿里巴巴日后熠熠生辉。现在在很多的科技大会上,仍然可以见到吴鹰的身影,而且他还主持了很多互联网大会。他并没有随着小灵通的没落而消散,而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活跃在IT的圈子内,经常的组局,参加的都是像雷军、刘强东、陆奇、张亚勤等互联网大佬,因此有“马云的圈,吴鹰的局”这一说法,可见他的地位非同寻常。

或许吴鹰现在没有马云、*有钱,但是他曾经缔造的小灵通商业帝国,以及自身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他在IT界举重若轻,受人尊重。所以说他能同时压着马云和*的肩膀,也是自身实力的一种体现。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