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金融业具有服务和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独特优势。金融业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融资成本来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帮助企业化解产能压力和盘活存量,不断探索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通过服务企业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
挑战:
1、基础网络设施需要改进
要广泛推广CPS,必须建立能够承载海量大数据交换的高质量宽带网络,而目前国内的宽带网络远远难以胜任,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对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至关重要,国家需要投巨资将宽带网络大规模升级,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的延迟时间,提高可靠性、服务质量、覆盖范围及性价比。
2、国内网络安全需要提升
智能制造极度依赖CPS、物联网和大数据,在这些数据中往往包含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等关键信息,如何在随时在线、随时可定位的垂直网络和平行网络中,确保数据不被滥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数据安全,一方面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网络安全的法令和法规,另一方面国家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目前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法令法规比较模糊,无法对未来智能制造所产生的海量大数据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目前国内很多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数据安全的核心设备,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网络安全前景令人担忧。
3、企业生产模式需要改变
对大企业来说,智能制造重点是围绕设计、制造和营销等环节,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对中小℡☎联系:企业,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联系: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解决中小℡☎联系: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降低中小℡☎联系: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提高中小℡☎联系: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增强中小℡☎联系:企业发展活力。
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生产体系方面,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设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选择100家左右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流通体系方面,打造绿色物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建立绿色贸易体系。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拓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
消费体系方面,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加大 *** 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逐步将绿色采购制度扩展至国有企业。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绿色出行。
《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 *** 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趋同,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是2022年6月23日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要使授信审批及流程优化。
金融信息服务业是金融行业的核心成分与新生力量。其有三个大版块组合而成:金融资讯、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信贷是继第三方支付之后,在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中快速成长起来的领域,其必将成为下一轮瞩目的焦点。
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抓手。近日,我市制定印发了《 厦门市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围绕构建特色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出了四个服务领域和五大发展工程,为我市“十四五”时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市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为:服务业发展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商贸物流、金融服务、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文旅创意等服务业支柱产业地位突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经济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服务业竞争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益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
重点发展四大服务领域
结合我市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规划》提出了构建特色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文旅创意等四大服务业领域。
商贸物流
建成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企业一体化发展,商贸物流深度融合,国家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9300亿元,打造贸易自由便利、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具有较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贸易中心。会展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积极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和国际知名会议目的地。基本建成引领全省、辐射东南亚,具有厦门特色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金融服务
打造面向全球的区域金融中心
到2025年,金融服务业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金融增加值超1000亿元,结合厦门特点发展特色金融,加快建设服务两岸、辐射东南亚、连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向全球的区域金融中心,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科创金融、财富管理和绿色金融,打造多元化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发展和财富管理创新高地、产融结合发展示范区。
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
打造综合型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到2025年,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增长,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实力和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厦门“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发展步入全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一批科技服务行业龙头企业,拥有一批著名科技产品品牌,科技服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文旅创意
打造国际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