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消费
从历史来看,能够穿越牛熊的板块不多,其中就有大消费板块。这个板块也孕育出了很多顶尖的基金经理,包括张坤、刘彦春、萧楠、胡昕炜等等,他们的管理规模也是排在前十的。

如果你喜欢白酒、消费行业,可以重点跟踪张坤、刘彦春、萧楠等,他们都是深耕消费行业多年,同时也是目前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经理。
二、医药医疗
跨越周期的另一个板块就是医药医疗了。因为医药行业的刚需,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也越来越严峻,医药行业未来依旧是最优赛道之一。尽管去年医药行业涨幅较大,但或许才刚刚开始。医药行业本身具有消费和科技属性,如果十年后再看今天,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还差得很远。个人觉得这个行业最适合定投,按周或月都是可以的。

葛兰、郑磊、谭冬寒都是医药专业出身,后续值得重点跟踪。目前大热的葛兰,从管理规模上来看也是最大,医学博士的加身,再加上这两年业绩表现优异,女性基金经理少,都为她增加了热度。
三、均衡风格
A股市场流行行业轮动、板块轮动,这往往需要投资者有较强的择时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来判断某个行业的周期拐点,从而也就不能准确择时。为了减少这种风险,我建议大家可以更多的配置均衡风格的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均衡风格的基金更友好一些,基金经理从各个行业优选个股,做到均衡的同时本身也有择时的选择。

“交银三剑客”都是均衡风格,其中杨浩更稳健。除了杨浩,还有邬传雁、谢志宇、曲扬、李晓星、袁芳都非常优秀。当你想买基金又不知道买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上面这个表,精选你喜欢的一到两个基金经理的基金即可。
四、“固收+”
所谓“固收+”基金,是以优质债券为底仓,获得稳定票息收益的同时,通过配置股票、可转债、新股申购等多策略来增强收益的一种产品。简单来说,这是介于纯债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之间的品种。这类产品既继承了债券基金稳健的优点,又具备权益类基金那样的收益弹性,风险和收益适中。“固收+”产品的目标客群是风险偏好性相对较低、理财替代诉求强烈的投资者。
整理了36位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的现任明星基金经理。下面的36位基金经理都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台柱子”。通过对其管理的基金、相应基金的 历史 表现进行分析,挑选出我认为投资风格稳健,选股能力强、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后续会持续对文章进行更新,加入更多的优秀基金经理。
这36位明星基金经理分别是:(2020年7月,上证指数3200+时统计)
1.张坤(易方达中小盘混合,7.8年回报481%,平均年化25.3%)
2.萧楠(易方达消费行业,7.8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1.2%)
3.陈皓(易方达科翔混合,6.2年回报376%,平均年化28.5%)
4.谢治宇(兴全合润分级混合,7.5年回报508%,平均年化27.2%)
5.董承非(兴全趋势投资混合,6.7年回报273%,平均年化21.8%)
6.傅鹏博(兴全 社会 责任混合,9.2年回报427%,平均年化20%)
7.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4.7年回报218%,平均年化28%)
8.周蔚文(中欧新蓝筹混合,9.2年回报392%,平均年化17%)
9.葛兰(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3.8年回报210%,平均年化35%)
10.魏博(中欧盛世成长混合,7.3年回报392%,平均年化24.5%)
11.何帅(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4.8年回报206%,平均年化26%)
12.杨浩(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3.7年回报180%,平均年化32%)
13.王崇(交银新成长混合,5.7年回报314%,平均年化22.1%)
14.朱少醒(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4.7年回报1705%,平均年化21.8%)
15.毕天宇(富国高端制造行业,6.1年回报205%,平均年化20%)
16.傅友兴(广发稳健增长混合,5.6年回报155%,平均年化18%)
17.刘格菘(广发双擎升级混合,1.7年回报232%,平均年化105%)
18.刘彦春(景顺长城鼎益混合,5年回报213%,平均年化25.5%)
19.余广(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混合,8.6年回报398%,平均年化20.5%)
20.雷鸣(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6.3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7%)
21.王栩(汇添富美丽30混合,7.1年回报254%,平均年化19.1%)
22.程洲(国泰聚信价值优势混合,6.6年回报345%,平均年化25.5%)
23.周伟锋(国泰价值经典混合,6.3年回报253%,平均年化22.1%)
24.张慧(华泰柏瑞创新升级混合,6.2年回报319%,平均年化26%)
25.方纬(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5.6年回报260%,平均年化25.9%)
26.陈一峰(安信价值精选股票,6.2年回报300%,平均年化25.1%)
27.杨明(华安策略优选混合,7.1年回报262%,平均年化20%)
28.孙伟(民生加银策略精选,6年回报412%,平均年化31.2%)
29.张峰(农银汇理行业领先混合,4.8年回报183%,平均年化24%)
30.梁浩(鹏华新兴产业混合,9年回报369%,平均年化18.7%)
31.曲杨(前海开源沪深港优选,4.2年回报243%,平均年化33%)
32.杜猛(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9年回报403%,平均年化19.9%)
33.冯明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3.7年回报212%,平均年化36%)
34.李晓星(银华中小盘混合,5年回报180%,平均年化23%)
35.丘栋荣(汇丰晋信大盘A,3.6年回报200%,平均年化35.3%)
36.林鹏(东方红睿丰混合,5.6年回报219%,平均年化22.5%)
公募基金“两连牛”,2020年平均收益率更是在50%左右,这趟车你赶上了吗?
刚发了年终奖,想买点基金,又担心A股“牛不过三”? 科技 、医药、消费、周期,不知道该怎么选……
别急,中证君帮你咨询了五位重磅级金牛基金经理,来看看他们如何看2021年市场的风险和机会,还透露了哪些投资小秘密!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
正反驱动因素交织 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
此外,基金投资依旧可以是资产配置中相对重要的选择。从全 社会 资产配置角度看,居民在权益市场的配置是显著不足的。如果未来以合理的价格在权益市场进行配置,用10年的维度去看,有可能还是先人一步的举动,获得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红利。
广发基金傅友兴:
从宏观经济看,2021年全球经济将是“复苏进行时”,中国经济复苏节奏将继续领先,但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目前国内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地产和基建存在一定韧性,而消费、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继续改善,未来1-2个季度经济将继续复苏。到2021年下半年,地产和出口存在边际走弱的可能,但暂时还看不到大幅向下的风险。
二是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长期方向。 科技 创新和内需提振是比较明确的方向,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包括大消费领域的行业和高端制造和 科技 创新相关领域。长远看,这是两个成长确定性较高的、成长空间较大的赛道。
中欧基金周应波:
经济从复苏走向繁荣 看好三大方向机会
展望2021年,宏观经济大概率从复苏走向繁荣,在疫情复苏后整体震荡向上发展。需求侧改革优化需求结构,结合供给侧改革优化生产结构,依然会在很多领域创造结构性机会。
在经济复苏走向繁荣的背景下,主要看好三大方向机会。一是受到经济提振、经营好转的可选消费品,如 汽车 、家电等。二是高端制造业。疫情考验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凸显竞争力,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愈发巩固。化工、机械、建材等高端制造细分领域全球出口份额持续扩张,具备极强的全球竞争力。三是新兴经济领域,如智能 汽车 、云计算等,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庞大的需求市场、新一轮技术周期带来广阔的投资机会。
银华基金李晓星:
中国 科技 和消费领域两大比较优势凸显
我国相对其他国家有两个很强的比较优势。第一个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虽然我国在创新能力方面与欧美有一定差距,但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是全球领先的。在这个比较优势下,中国会诞生全球最好的制造业相关 科技 型企业。在 科技 领域,看好电动车、光伏、智能终端、软件应用和传媒内容等。
第二个比较优势是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通过此次疫情可以发现,我国的疫情控制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之一,我国的消费市场也是恢复最快的。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下,一定会诞生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在消费领域,看好可选消费、乳制品和医药。
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
展望2021年,伴随着疫苗的逐渐普及,全球宏观经济将呈现出渐进复苏态势,中国经济则将大概率重新回到高增长通道中来,预计2021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调将大概率偏中性。
由于国外疫苗的普及需要时间,预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很有可能维持较为景气态势。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中国本土市场的重要性将会显著提升,预计2021年围绕5G的新基建或将再次加速建设,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和网络安全产业将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消费电子产业链内的中国企业,则极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增长。
长期来看, 科技 是优质赛道。国家发展 科技 的决心明确,国产替代发展潜力巨大,优质 科技 企业成长空间可期。未来,中国 科技 产业的升级将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中国也将持续受益于 科技 进步带来的巨大福利。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报已披露完毕,管理资产规模前十大“顶流”基金经理的持仓动向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证券日报》记者对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后发现,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葛兰、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周蔚文、刘格菘、胡昕炜、萧楠、李晓星、杨锐文等十大“顶流”基金经理旗下基金共持有118只个股,其中在2021年第四季度获得新进增持个股合计56只(新进23只、加仓33只),新能源、白酒、医药等三大景气赛道成为十大“顶流”基金经理当季布局的重点。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募基金,大多属于新能源基金和消费类基金,新增持个股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等领域。从投资风格来看,前十大‘顶流’基金经理选择配置的企业大多属于行业内具备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不仅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具有长期稳定的成长空间。被增持的个股年报预喜率较高,表明基金经理对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上述公司的盈利能力有较好的把握,同时也体现出基金经理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守。
管理人有杨锐文、袁芳、乔迁、李晓星等基金经理的成员。平安私人银行凭借在海外投资方面的领先优势和良好口碑,摘得《第一财经》2021金融价值榜“最佳海外投资私人银行”奖。从精选多元多策略的全货架产品体系,到科技贯穿全流程的产品运营,平安私人银行通过构建丰富产品库,渗透投前、投中、投后风险管理全链路,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资产配置需求。
精选一线私募,全球配置实力强劲 私募产品是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开放,诸多优质全球管理人的加入为国内市场带来全新的活力和视野。平安私人银行通过与全球优秀管理人合作,精选管理人旗舰策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全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平安私人银行海外投资板块覆盖全球头部管理人,包括安联集团旗下“主动管理专家”安联投资、环球“固收投资领先者”品浩、苏格兰百年资管“独角兽捕手”柏基、荷兰投资工程师荷宝、困境投资之王橡树、共同基金之父路博迈、拥有260年历史的老牌资管霸菱等。在构建货架过程中,平安私人银行注重多个定性定量标准,对综合型管理人和精品型管理人设定AUM的初筛要求,并根据管理人的历史、风格、投资理念综合考虑,最终严选出优秀的管理人。 _
拓展资料:
一、平安私人银行是国内最早引入海外投资产品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搭建了全面的海外投资货架和成熟的合作管理体系,囊括了环球股票、环球股债混合策略和环球另类策略四大类资产,合作产品引入中注重管理人的长期业绩,策略的一致性。截至今年11月,根据不完全的市场统计,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80%,是多数外资管理人在国内开展业务的优选机构。
二、科技赋能提升客户体验,打造陪伴式服务 除了多元化多策略优质产品,科技赋能是平安私人银行提升客户体验的另一法宝。 困于私募产品特性各异,销售人员对产品的理解和诠释能力存在参差,线上风险揭示能力不足等风险,权益类私募产品销售难以实现全面线上化。平安私人银行推出的AI私募直通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私募产品7×24小时全线上化自主交易的私人银行,目前已支持平安银行99%以上私募产品销售。
三、资产配置具有长期性,做好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跨地域、跨市场、跨币种的投资必不可少,海外投资则能够帮助客户从这几方面更好的进行资产配置,避免单一市场风险波动。平安私人银行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致力于通过资产配置提高客户财富健康度;通过随身银行,以陪伴式服务帮助客户应对市场起伏和周期跨越。海外投资方面,平安私人银行开设“海外探店”视频栏目,和各家管理人进行对话、访谈,帮助国内投资者深入了解管理人投资理念并及时传递市场观点,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