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货价格行情(棉花期货行情分析汇总图)

2023-04-14 16:51:50 基金 ketldu

棉花期货收购价有所下降,现货价格在10.2-10.4/公斤,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被压制。10块现货价格对应盘面价格21500,期货现货价格接近。如果现货价格一直维持在10块甚至更低,这个价位的期货盘面应该是顶的。

供应端不缺棉花,海外配额有效,目前国内外棉花价差处于较大位置,从外部进口的可能性很高,棉花负价格持续上涨。需求:向下,替代品和成品锋衡库存上升至近六年高位。再加上现在的海外配额,棉花企业对新棉花的高价有抵触情绪。需求极度疲软、供需失衡的格局在不断变化。之后,如果籽棉维持不了现在的价格或者不涨,顶幅明显,在20000-22000之间。

拓展资料:棉花行情

1.从时间周期来看,棉花可能会持续上涨,直到2022年1月初。从空间结构上看,棉花顶部可能出现在20675,可能会增加4000点。如果棉花走出上涨行情,对新赛股份有利。

2.中国行梁棉花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纺织行业棉花需求持续,新疆棉农补贴有望延续。2020年喀什巴楚县籽棉规模开盘价将在6.1元/斤,最高上涨至8.6元/斤,之后逐步回落至6.4-6.6元/斤区间。所以2021年土地承包费也增加了,农民种粮成本也增加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21年棉花价格应该不会下跌,而是会小幅上涨。

3.中国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恢复,纺织品产销持续稳步提升,企业订单充足,开工率高,成品销售顺畅,纱线利润档基运高,这是近10年来少有的,棉花需求持续旺盛。据悉,棉花是我国种植业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商品率在95%以上,但棉花产业仍存在诸多不足。40年前,中国一个省的一种农产品产量只占全国的2.5%,而现在却占到了全球产量的20%,接近第二大生产国印度,比第三大生产国美国高出20%。这个省是新疆自治区,这个产品是棉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新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地。新疆棉花产量520万吨,约占国内产量的87%,国内消费量的67%。

4.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得棉花产品更加便宜。棉纤维可以制成各种面料,从轻薄透明的阻隔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平绒,适用于 *** 各种服装、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牢固耐磨,可高温水洗熨烫。棉织物吸湿除湿快,穿着舒适。如果需要保暖,可以通过拉毛整理将面料表面拉毛。通过其他整理工艺,棉织物还可以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的抗皱性,使棉织物少熨烫甚至不熨烫;减少织物在洗涤过程中的收缩,使收缩率不超过1%。

02-05棉花价格波动

你指的是国际棉花价格还隐梁是国内棉花价格

2002/03年情况

棉花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02国棉花进出口总计17.66万吨,同比增长196.2%,其中一般贸易进口4.23万吨,加工贸易进口13.27万吨,分别占进口总量的24%和75%,从美国进口的棉花为9.05万吨,同比增长 167.69%,占总量51.24%,其次是西非棉和中亚棉的进口。我国的山东省进口量最大,为9.96万吨,其次为广东2.57万吨,2002年我国出口棉花近14.95万吨,同比增长180%,棉花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其中出口到台湾地区、东盟及韩国的棉花分别为4.94万吨、4.27万吨、3.12万吨;从新疆出口的棉花为13.96万吨,占93.38%,棉花的进出口数,指棉纺用未梳原棉。综上可见,棉花进出的贸易逆差为2.71万吨(见下图)。

国内棉花价格走势,2002年年初国内棉花市场行情总体处于恢复阶段;其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上升幅度最大、速度最快,并与8月中旬达到全年最高峰。而进入新年度以后(2002年9月—一2003年8月),新棉价格仅在上市初期出现短暂的下降,之后有逐步上行,因此在新棉大量上市之际,新棉购销行情持续上涨,并在产区出现了人为的资源紧张局面。至2002年底,国内棉花价格仍呈攀涨之势,相比2002年初,l-3级棉价分别上涨了27.8%、37.8%及 42.3%。在进入 2003年后已经显露继续上涨之势。

2002年国内棉花价格的行情走势成因分析如下:

(1)国内棉花产量下降,需求量上升,当年度棉花供需缺口较大,国内棉花供求形势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这是2002年国内棉花价格上涨的最根本的原因。

(2)由于棉花产量减少、需求上升,2002/03年度新棉收购价上涨幅度过大,上涨时间过早,造成新棉收购成本大幅上涨。

(3)棉花销售企业惜售心理较重,人为造成新棉上市高峰时资源相对紧张,致使新棉销售价格坚挺。

(4)由于国内最大产棉区新疆(约占全国产量的31.25%)的棉花产量基本变化不大,加之新疆因运输紧张,棉花运出量有限,加剧了内地棉价的上涨程度。

(5)国际棉价的影响。2002年5月上旬以前,国际棉价表现为小幅走低,在进入新年度以后,国际棉价持续攀涨,其上涨势头较为明显。2002年底国际棉价Cotlook A指数上涨至56.5美分/磅,折合国内港口价11966元/吨,高于同期国内同等级棉价近1000元/吨,拉动了国内棉价的上涨。

综合以上因素,由于供求形势的改变,本年度国内棉价相比去年上涨应是情理之中,但从整个年度来讲,其涨价时间过早;相对下游纺织品的涨价幅度,其涨价幅度过大,并给下游纺织品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棉纱涨价,下游坯布因难以消化而利润下降,在2002年7、8月份时国内纺织企业丢失外单现象较多。一些小型织布厂因原料涨价、产品滞销、库存上升而不得不减产或停产。

2、国际棉花市场

从上图可以看出,1-5月份 Cotlook A指数与纽约棉花期货虽波动幅度不同,但总体趋势均向下,并均在5月上旬达到最低,至此持续向上。

2002年国际棉花价格的行情走势成因分析如下:

(1)据当时预测,2001年度国际棉花总资源供大于求,因此在2002年10月份触底反弹后的国际棉价一时还难以走出低谷,而美棉在国际市场上报价过低,加上工厂需求疲软,从而导致2002年上半年国际棉价仍只能低谷盘整,并于5月上旬达到本年最低灶友运。

(2)在进入5月份后,美国等用棉大国的用棉量呈增加趋势,而主产国因不堪棉价过低,在2002年度棉花播种面积均有所减少;且各主产国在棉花播种、生长期气候条件不利,全球棉花产量明显下降,致使国际棉商对其后市看好,进而导致棉价反弹走高。

(3) 进入新年度后,全球棉花产量明显下降,同期全球消费量却增长,库存大幅减少,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好转,且当年度资源缺口较大,导致国际棉价持续告粗上升(见下表)。

目前国际棉价复苏固然有美国经济复苏等实际利好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全球供求形势的变化所致。另外,2002年中国因产量下降、棉价大幅上升而增加进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棉价的回升。

2003年/04年情况

2003/2004年度的棉花市场,棉价大起大落,进入2004/2005年度的棉花市场,棉价持续平稳。2004年6月1日中国棉花期货上市交易,尽管目前还不成熟,但仍然给各参与棉花市场的方方面面一个希望的前景。

2003/2004年中国、国际棉价走势图来分析棉花市场的基本情况。2003年国庆日前,中国与国际棉价基本相同,在棉花大幅减产和中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进入10月,中国棉价一路攀升,中国329级标准棉花的价格达17500元/吨以上,且有价无市,尤其是高等级棉叫缺,低等级棉中国与国际COTLOOK A指数的棉花价差达1700元/吨以上,高等级棉的价差更高达2000元/吨,局面持续直至年初一季度,严重影响了棉纺织企业的正常生产,在棉纺织企业乃至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呼吁下,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在3月增发了10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随著进口棉花的大量到港,棉花价格开始下跌,中国外棉差价缩小,棉花价格出现理性回归。

但5月份以后,一些棉花流通企业由於判断中国棉花市场的失误,认为到5、6月份之后棉花仍会出现明显缺口,价格还会上涨,因而选择继续不出手高位价格的棉花,由此失去了避免巨额亏损的良机;与此同时,一些棉纺织企业也同样判断失误,高价购进了许多棉花,加大了成本,不但挤掉了原本很少的利润,甚至造成了亏损。正是由於中国外棉花价格较大的差距,以及国际棉花价格的不断下跌,这一不正常的状态,给中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许多定单流失;6月,棉纺织企业签订进口的棉大量到港,在进口棉的极大冲击下,中国棉花的采购量急剧下降,导致中国棉花价格逐渐下跌,接著又给产业链的各环节带来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的6月,国家对部分行业实施银根收紧的调控政策,一方面棉纺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另一方面棉花流通企业加快销售棉花,棉花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价格开始快速、大幅度下降,到6月底,棉价降到2003年10月之前的状态,随后棉花的价格小幅波动并一直处於稳中下降的趋势。

天气帮忙,7、8月份多数棉区棉花长势喜人,棉花将获大丰收已成定局。考虑到全世界棉花产量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棉纺织企业预测棉价还会走低,因此整个夏季一直尽量减少棉花库存以避免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进入新的棉花年度,棉价正如预期大幅度平稳下降,此后到年底棉价基本在11000-12000元/吨之间,尽管期间的棉价也有一些波动,但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在涉棉企业的理性判断下,棉花市场总体比较平稳。

2004年的棉价从最高点的17500多元/吨,下降到11000元/吨左右,每吨价差超过6000元/吨,棉价震荡的幅度,对产业链造成的伤害,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此外2004年中国棉价平均高於国际棉价1300元/吨以上,而2003年仅高300元/吨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天灾等不可控制因素,也有政策调控不及时、人为抄作等因素,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04/05年情况

2005年回顾

2005年,棉花向上运行的态势明确,1~5月,加入WTO后,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巨大竞争优势充分显露出来,激增的出口量不仅带来对棉花需求的增加,同时也为年中出现的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埋下了隐患。

在经过八轮的艰苦谈判,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终于达成双方可以接受方案。同时,国内棉花生产的减少,国内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触发市场将对后市的观点从消极的观望调整到积极的准备,现货价格的上行与期价的上涨配合,棉花期价在年后段再走出淋漓升市。以下我们结合图表进行分析。(图一)

从我们对图一的解释看,年内始终有一条主线在影响甚至是主导着期价的运行:这就是纺织品的对外贸易!

第一阶段:1~5月 从年初的纺织品出口量井喷,短短5个月内,对欧盟,对美国的出口量就已经达到甚至超出2004年全年的规模,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5~9月 到4月2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九类纺织品发起“特殊保障”调查,以决定是否对这些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和在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作出了对来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开始,欧盟和美国不断对中国纺织品做出“特保”限制措施。中国纺织品贸易跌入低谷,市场需求也紧急刹车。棉花价格开始。

第三阶段10~12月 尽管中欧之间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纷争在6月11日得到快速的解决,欧盟终止对部分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并就未来进口基数和年增长率达成一致。但中国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美国的态度却非常强硬,双方在经过8轮的马拉松谈判方才终于在11月8日达成一致。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谈判格局和分歧要点的逐步澄清,以及谈判的逐步进展,棉花价格也开始从下降的通道中挣脱出来,再次进入上升趋势运行。并维持高位运行。

当前,接近年底,对期价的新影响因素相当有限,期价主要跟随美国棉花期货价格波动和并受到仓单数量影响。

表1 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争端大事记

时 间

事 件

1月1日

中国商务部决定从 1月1日起开始提高148项纺织产品的出口关税。

4月4日

美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 (CITA)宣布对我国三种纺织品(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和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特别限制措施调查

4月28日

欧盟委员会正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九类纺织品发起 “特殊保障”调查,

5月13日

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作出了对来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5月18日

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作出了对来自中国的化纤制针织衬衫、化纤制裤子、棉及化纤制梭织男衬衫和精梳棉纱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5月20日

中国宣布再大幅上调 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

5月23日

欧盟纺织品委员会同意对由中国进口的 T恤和麻纱启动“紧急特保”程序,要求与中国方面就这两类纺织品的进口问题进行正式磋商。同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再次对4类中国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限制。

6月10日

中欧纺织品问题磋商,双方达成一致。

6月17日

中美就纺织品问题举行了第一轮正式磋商。

7月8日

中美双方技术级官员举行了第二轮磋商。但未签署任何实质性协议。

8月1日

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又受理了美有关纺织行业组织对中国输美裙子、睡衣、泳衣、女式梭织衬衫、袜子 5种纺织品的设限申请。

8月16日

中美双方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第三轮关于纺织品问题的磋商,但结果让人失望。

8月30日

中美第四轮纺织品谈判持续两天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9月1日

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胸衣和其他合成纤维织物两种纺织品做出设限决定,同时再次推迟决定是否对针织布等 4种纺织品设限。

9月16日

中美在美国举行第五轮磋商。此轮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但双方仍存在一些分歧。双方同意尽快举行下一轮磋商。

9月30日

美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再次推迟对针织布等 4种中国输美纺织品做出是否设限的决定至11月30日。

10月5日

美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同意考虑业界提出的对中国输美棉制衬衫等 9种正在受限纺织品的“重复设限”申请和其他4种纺织品的新设限申请。中方坚决反对。

10月13日

中美第六轮纺织品磋商在北京结束,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10月30日

中美第七轮纺织品磋商结束,双方观点趋向一致。

11月8日

经过 8轮磋商,中美纺织品贸易终于达成一致方案。

资料来源:新华社

从表1可见,中美两国围绕纺织品贸易所反复出现的交锋是重中之重。由于纺织品产业在两国之间的产业地位完全不同,且美方的相对优势地位,我们认为,纺织品贸易争端仍将是两国间不能避免的话题。

在2005年,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总体维持向上运行格局。截止12月2日,代表328B级棉花现货价格水平的中棉328B指数(CC INDEX328B)14168,较年初上涨2900元/吨。中棉527B指数12658,上涨2320元/吨。而中棉229B指数14656,上涨2767元/吨。价格上行的态势明确。我们结合图表进行分析。

图四 中国棉花现货价格

中国棉花现货价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数据来源:成都倍特

从中国棉花各品级价格指数的运行看,年内价格运行态势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1月~5月上涨期。由于加入WTO,纺织品出口量急剧增加,对棉花的需求增加,棉花价格从偏低位置连续上涨。中棉328B从11300上涨到13500,中棉527B从10400上涨到11700。

阶段二:5月~9月高位震荡期。由于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相继发生,纺织企业对后市的看法转淡,相应减少对棉花的采购。棉价转入高位震荡阶段。同时。由于总体出口规模依旧庞大,现货价格运行态势依旧稳定,没有跟随期价出现剧烈波动。中棉328B波动区间13600~13200,中棉527B波动区间11400~12000。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中棉527B 的实际波动看,由于前期与328B级棉花的价格差异放大到2000元/吨的高位,导致纺织品企业追求替代价值。该阶段对低等级棉花的需求加大,实际促使527B指数仍是维持小幅上扬态势。

阶段三:9月~11月价格再次上涨。由于中国棉花主产区在秋季遭遇强降水,使产量受到严重损失,加上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基本解决,使棉花在来年的供需格局基本清晰,供不足需的矛盾也相应突出。新棉收购价的率先启动,拉动现货价格再次上涨。中棉328B从13300上涨到14300,中棉527B从11900上涨到12700。

以上资料来源于:国花棉花网,新浪期货频道,期货日报,中国棉纺织报告,中国棉花网.

棉花期货最新行情

棉花期货最新行情是15.27/斤,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拓展资料:

保证金

1、初始

初始保证金是交易者新开仓时所需交纳的资金。它是根据交易额和保证金比率确定的,即初始保证金=交易金额*调保证金比率。我国现行的最低保证金比率为交易金额的5%,国际上一般在3%~8%之间。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保证金比率为5%,如果某客户以2700元/吨的价格买入5手大豆期货合约(每手10吨),那么,他必须向交易所支付6 750元(即2700x5×10x5%)的初始保证金。  交易者在持仓过程中,会因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浮动盈亏(结算价与成交价之差),因而保证金账户中实际可用来弥补亏损和提供担保的资金就随时发生增减。浮动盈利将增加保证金账户余额,浮动亏损将减少保证金账户余额。保证金埋卜账户中必须维持的最低余额叫维持保证金,维持保证金:结算价调持仓量调保证金比率xk(k为常数,称维持保证金比率,在我国通常为0.75)。

2、追加

当保证金账面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时,交易者必须在弯搏穗规定时间内补充保证金,使保证金账户的余额≥结算价x持仓量x保证金比率,否则在下一交易日,交易所或代理机构有权实施强行平仓。这部分需要新补充的保证金就称追加保证金。仍按上例,假设客户以2700元/吨的银埋价格买入50吨大豆后的第三天,大豆结算价下跌至追加保证金。2600元/吨。由于价格下跌,客户的浮动亏损为5000元(即

金投网今日棉花价格

今日棉花期货价格行情查询(2021年12月07日)

产品名称 开盘价 昨收价

棉花主力 19625 19535

棉花2201 20740 20675

棉花2203 19935 19850

棉花2205 19625 19535

棉花2207 19415 19355

拓展材料:

(一)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市场皮棉消费的陆续恢复,国内棉价基本呈现震荡偏强上行态势。截止到9月30日,棉花期货主力收盘价12795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780元/吨,同比涨幅6.5%;而郑棉期价作为现货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两者走势大体相同,据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国内新疆棉3128报价12900-13000元/吨,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籽棉价格高开加工成本支撑:

据跟踪,随着9月份新年度棉花陆续开秤,籽棉收购价大体呈现高开态势。截止到9月30日,北疆机采籽棉价格5.6-5.8元/公斤(衣分40%),较去年同期略高0.5元/公斤,南疆手采棉6.3-6.5元/公斤(衣分40%),较去年同期略高0.5-0.7元/公斤。其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度轧花厂生产线增加,加工产能扩大,而新棉产量基本稳定,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二是新棉未集中上市,籽棉供应量不足,轧花厂抢收情绪蔓延。 就目前来看,北疆机采棉加工成本在13200元/吨,南疆手采棉加工成本在13700元/吨左右,目前期现盘面处于倒挂,但在皮棉成本支撑下,盘面下跌空间较小。

(三)供给情况:

目前国内棉市基本面供大于求格局已是常态化,而宏观面消息对棉花期货价格走势影响偏强。利空方面:近期欧美疫情恐有继续蔓延态势,国外出口订单继续受阻,而国内秋冬季二次疫情复发可能性不可小觑,市场担忧情绪未消。利多方面,截止至今,2020年度国储棉拍卖工作基本结束,据统计,目前国储棉库存仅剩150万吨左右,已低于警戒线位置,而根据国家有关机构发布,如国内外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市场调控等需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轮换安排作必要调整,那么新年度不排除收储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传统金九下游需求带动下,棉市交投略好,肆裤期现价格震荡偏强。双节后,即将是新棉大量上市期,市场供应端将宽松,但受传统旺季以及皮棉加工成本支撑,棉花价格大涨大跌可能性不大。宏观面上,关注美国总统大选、全球秋冬疫情发展情况以及国内收储消息,建议市场人士审时度势,在收购新棉方面切不可盲目赌涨后市。

今日棉花期货价格行情查询(2021年12月07日)

产品名称 开盘价 昨收价

棉花主力 19625 19535

棉花逗兄2201 20740 20675

棉花2203 19935 19850

棉花2205 19625 19535

棉花2207 19415 19355

拓展材料:

(一)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市场皮棉消费的陆续恢复,国内棉价基本呈现震荡偏强上行态势。截止到9月30日,棉花期货主力收盘价12795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780元/吨,同比涨幅6.5%;而郑棉期价作为现货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两者走势大体相同,据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国内新疆棉3128报价12900-13000元/吨,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籽棉价格高开 加工成本支撑:

据跟踪,随着9月份新年度棉花陆续开秤,籽棉收购价大体呈现高开态势。截止到9月30日,北疆机采籽棉价格5.6-5.8元/公斤(衣分40%),较去年同期略高0.5元/公斤,南疆手采棉6.3-6.5元/公斤(衣分40%),较去年同期略高0.5-0.7元/公斤。其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度轧花厂生产线增加,加工产能扩大,而新棉产量基本稳定,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二是新棉未集中上市,籽棉供应量不足,轧花厂抢收情绪蔓延。 就目前来看,北疆机采棉加工成本在13200元/吨,南疆手采棉加工成本在13700元/吨左右,目前期现盘面处于倒挂,但在皮棉成本支撑下,盘面下跌空间较小。

(三)供给情况:

目前国内棉市基本面供大于求格局已是常态化,而宏观面消息对棉花期货价格走势影响偏强。利空方面:近期欧美疫情恐有继续蔓延态势,国外山雹袭出口订单继续受阻,而国内秋冬季二次疫情复发可能性不可小觑,市场担忧情绪未消。利多方面,截止至今,2020年度国储棉拍卖工作基本结束,据统计,目前国储棉库存仅剩150万吨左右,已低于警戒线位置,而根据国家有关机构发布,如国内外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市场调控等需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轮换安排作必要调整,那么新年度不排除收储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传统金九下游需求带动下,棉市交投略好,期现价格震荡偏强。双节后,即将是新棉大量上市期,市场供应端将宽松,但受传统旺季以及皮棉加工成本支撑,棉花价格大涨大跌可能性不大。宏观面上,关注美国总统大选、全球秋冬疫情发展情况以及国内收储消息,建议市场人士审时度势,在收购新棉方面切不可盲目赌涨后市。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