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如下:
1、上汽集团600104:记者了解到,此次双方拟进一步深化合作,探讨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将联手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闭环。
2、宁德时代300750:公司在电池回收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旗下的子公司湖南邦普,主营电池循环、汽车循环以及新材料,2016年废动力电池回收量2.5万吨。
3、中化国际600500: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是公司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环节,目前项目正处于研发中试阶段,年产能为3000吨,已纳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第一批)。
4、南都电源300068:公司依托全资子公司华铂科技在全球铅回收领域龙头地位,打造锂电回收产业链。公司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2020年市场总需求量或将达到244GWh,而中国市场在全球的份额有望达65%以上,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36亿元。
5、雄韬股份002733:公司日前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赤壁的电池回收项目按计划推进中。该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0亿元,主要回收铅酸蓄电池及锂电池,其在回收铅酸蓄电池方面投资约6亿元,回收锂电池方面投资约为4亿元。
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概述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也逐年攀升,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社会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有使用年限。在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十分重要。动力蓄电池回收:将已经报废动力蓄电池集中回收,通过工艺技术回收电池中的镍钴锰、铜、铝、锂等元素,再将这些材料循环利用回动力电池包,并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中。
2018年,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 131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配套类型上,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比约54%、40%。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71%、17%,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23%、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53%、33%。外形设计上,方形、圆柱形、软包占比约 78.7%、20.6%、0.7%。
动力蓄电池大量退役后,未经妥善的处置和进行价值*化利用,将威胁公共安全,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并浪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
从安全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是触电隐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额定电压较高,人员在缺乏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触易造成触电事故。二是燃爆隐患。电池在出现内部或外部短路情况下,正负极会产生大电流导致高热,引起正负极燃烧。三是腐蚀隐患。电解液为有机易挥发性液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产生白色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烟雾。
从环境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均有威胁。一是重金属污染。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不经专业回收处理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二是电解液污染。电解液溶质 LiPF6 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会造成氟污染,溶剂会造成水污染。
从资源层面来看,镍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因正极材料不同,分别含有锂、镍、钴、锰及稀土等金属,动力蓄电池产业对于锂、镍、钴等资源需求旺盛。随着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的不断增加,电池中这些资源如未有效回收利用,将直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动力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研发、生产、销售需围绕车厂客户特定车型的具体需求进行,随整车共同开发。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化学电池、物理电池、生物电池三类。其中,化学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种类,如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等。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2019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0.01GWh,同比增长93%。
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骤减,从2017年135家减少至90家,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企业变得集中,2018年主要是三股势力在继续产能建设。2018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21.26Gwh,继续全国领先。
近几年来,动力电池售价持续下降,历史四年均价年降幅度达到15-20%; 2018年动力电池出货均价为1150元/kwh,同比下降18.2%;动力电池单价较14年累计下降60.3%。预计售价未来三年年均降幅10-15%,并在2021年达到700元/kwh级别;行业毛利率将低于30%。
三、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的总报废量达7.4万吨,数码电池总报废量达16.7万吨。然而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的回收量远低于预期,2018年市场动力电池回收量5472吨,只占报废动力电池总量的7.4%;数码电池的回收量10.63万吨,占总报废量的63.6%左右,相比较整个锂电池报废市场,回收量预期仍没有达到。
工信部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依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经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予以公告。我国的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并不多。据名单显示,第一批共有五家企业入围。
在多重动力驱动下,2017年以来,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开始布局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从目前情况看,基本形成锂电材料系、动力电池系、第三方机构三足鼎立的雏形。以格林美为例,公司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动力电池回收与拆解系统,在天津、武汉、河南、无锡、深圳等地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中心。同时,与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回收、梯级利用企业回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等共建回收网点,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此外,骆驼股份、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友钴业、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锂电材料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展开了布局。
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挑战
虽然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环节体系尚未成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形成。目前绝大部分动力蓄电池尚未退役,汽车生产、电池生产、综合利用等企业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
二是回收利用技术能力不足。目前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动力蓄电池生态设计、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退役动力蓄电池放电、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缺乏;
三是激励政策措施保障少。受技术和规模影响,目前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收益不高,经济性较差。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尚未建立。
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未来趋势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逐渐完善,未来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回收利用体系健全
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将进一步规范及完善,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公布回收服务网点信息,确保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2)动力蓄电池产品可追根溯源
随着溯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落实,实施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做好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的在线监测,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3)行业标准体系完善
在已发布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编码规则、拆解规范、余能检测等四项国标基础上,将加快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有关标准的研究和立项工作,推动发布一批梯次利用、电池拆卸、电池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等国标,并支持开展行业、地方和团体相关标准制定。
(4)试点示范推广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发布,启动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开展梯次利用重点领域示范。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试点示范项目,同时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探索形成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5)发展环境更有利
未来,加强与已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等有关政策衔接,研究财税、科技、环保等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或设立产业基金,推动关键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应用。
法律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政策是为引导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有序回收利用,保障人身安全,防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再生,而制定的;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及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置等活动。
法律依据:《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第一条 为引导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有序回收利用,保障人身安全,防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再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 号)、《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 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技术政策。
第二条 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目的是指导企业合理开展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设计、生产及回收利用工作,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第三条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及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置等活动。本技术政策所称废旧动力蓄电池包括:
(一) 经使用后剩余容量及充放电性能无法保障电动汽车正常行驶或因其他原因拆卸后不再使用的动力蓄电池;
(二) 报废电动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
(三) 经梯级利用后报废的动力蓄电池;
(四) 生产过程中企业报废的动力蓄电池;
(五) 其他需回收利用的动力蓄电池。
以上废旧动力蓄电池包含废旧的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和单体蓄电池。
助理顾问工作职责:
能快速高效得学习行业知识及主流公司情况,了解各岗位工作内容和评估标准;独立或同*顾问一起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寻访目标和计划,进行候选人推荐;了解和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捕捉市场动态,寻找和挖掘业务信息,必要时为客户提供一定的招聘咨询或专业建议。
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访寻候选人,与候选人进行深入的沟通,针对候选人情况匹配合适职位并进行专业推荐和后续面试管理;完成对潜在候选人的甄选和评估,协调客户面试和薪酬谈判,提供候选人入职前、中、后的跟踪服务,给予客户和候选人相应的招聘和发展建议。
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和业务拓展,建立相关领域的优质人才库。
科锐国际是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0662.SZ),目前在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全球市场拥有114家分支机构,2,8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及技术人员。
2020年,共服务超过5,300家外资/合资企业、快速成长型民营企业以及政府/事业单位/央国企/非营利性组织,成功推荐中高端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5,000余名,灵活用工累计派出190,000余人次,聚合合作伙伴近3,500家。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