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净值高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购买。基金的净值与股票的净值不同,净值高的基金说明该基金的价值高,净资产很多,但不意味着上涨空间低。只通过基金净值来判断基金是否值得买入是不准确的,基金经理持仓变化、市场波动、基金分红、拆分等因素,都是会影响到基金净值的。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如果市场行情较好,且基金的业绩较好,能够推动基金净值继续走高,则投资者可以考虑在基金净值的高位买入一些;如果在市场行情较差,且在业绩变差的情况下,则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基金净值较高的位置,进行清仓操作,或者继续空仓观望。
基金净值高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购买。基金的净值与股票的净值不同,净值高的基金说明该基金的价值高,净资产很多,但不意味着上涨空间低。只通过基金净值来判断基金是否值得买入是不准确的,基金经理持仓变化、市场波动、基金分红、拆分等因素,都是会影响到基金净值的。
基金的净值也反映了其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净值高则说明基础资产的价格也高,不少投资者都基于这样的担忧:基金的净值越高上涨空间就越有限,所以还是买低净值的基金更好。
你好,可以买的,但不是所有高净值基金都可以买。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基金净值越低,它上涨的空间也就越高。基金虽然多为股票型基金,所以与股票市场联系紧密,但要知道,基金的投资思维和股票的投资思维是不一样的。股票投资逻辑 投资股票相当于投资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股票。
对,基金净值越高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大,不过不能以净值一个指标来选择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和最大回撤率三个方面选择基金。
你好,可以买。但不是所有净值高的基金都适合投资。要从时间的维度去考虑。如果短时间实现净值创新高,那么投资价值有待考究。短期的利好并不代表能够持续下去,只是证明它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但是下一次就很难说了。因此净值高的基金,要考虑长期的表现,最好是分析近3~5年的业绩表现。
1、价格不同:投资者的总资产=基金持有份额×基金单位净值。所以如果投资者以同样金额投资于不同的基金,那么买到的基金份额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基金,其单位净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当这些基金的净值涨幅相同的时候,那么其投资收益也就是一样的。
2、成本上的不同:投资者在基金的高位买入,其成本比在低位买入的成本要高,同时,同样的资金,在高位买入的基金份额要比在低位买入的基金份额要少。
3、投资者低点买入基金,基金净值越低购买的成本就越低,预期收益会比较高,相对来说,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就比较小,所以盈利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高点买入基金,基金净值较高,整体成本也较高,预期收益相对较低,而且风险比较大,容易发生亏损。
4、基金低点买入和高点买入的区别在于:基金净值越低购买的成本就越低,预期收益会比较高,盈利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高点买入基金,基金净值较高,整体成本也较高,预期收益相对较低,而且风险比较大,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高。
5、投资者低点买入基金成本较低,比较划算,预期收益较高,风险较小,盈利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高点买入成本较高,不是很划算,预期收益低,而且风险较大,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高。在基金操作中,基金净值越低买入越划算,因为相同的资金,净值越低,买入的基金份额越多,所以基金在低位买入是比较好的。
企业高管; 专业人士和专业投资人。此外,还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其他群体。从年龄和学历角度来看,中国高净值人群约有一半来自40~50岁的人群,且男性占主导地位。在企业主群体中,可投资资产规模越大,年龄也相应较大。
高净值人群主要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私募基金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具体解释如下:股票和债券是常见的投资选择。股票投资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债券则相对稳定,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固定的收益。高净值人群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高净值人群依然偏好投资股票、债券和基金。 投资理念发生变化,高净值人群开始增加海外资产配置。 私募股权投资成为新趋势,尤其是针对新经济领域的投资。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富豪加大了对海外资产的投资。这一变化主要出于风险考虑。
私募股权投资:随着我国私募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有83%的高净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权基金,27%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过30%,有8%的高净值人士配置比例甚至超过50%。房地产投资:买房,一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高净值人群中有七成倾向于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随着财富的积累和观念的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海外投资和企业投资,艺术品等另类投资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相关报告显示,在艺术品投资方面,超级富豪们对沉香的投资需求最为旺盛,比例从2013年前的10%-20%增长至40%。
当前新富人的资产配置情况:根据最新数据,中国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1万,增长1%,其中大陆占161万。这些家庭的资产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占比33%~35%)、现金及定存。当前经济环境下,富人投资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