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圈里,EPS增速经常被当作筛选成长股的第一把尺子,但现实是水很深。EPS是每股盈利,增速则反映盈利的成长轨迹。对于A股,行业分布、会计口径、股本变化都会影响EPS数据,所以在比较前要做口径统一。本文以自媒体的风格,带你快速建立一套可落地的EPS增速排名思路,帮助你在茫茫股海里找对方向。
一、口径和定义。EPS分为基本EPS和摊薄EPS,常用的还是摊薄EPS,因为潜在的股本扩张会稀释每股收益。增速多以同比来衡量,常用的时段有最近3年、最近5年,也有基于TTM数据的滚动增速。为避免一次性收益或会计政策变动的干扰,需将非常规项目剔除,利润表口径尽量保持一致。
二、计算框架。先选取对比年份或区间,如2021-2024的YoY增速、或TTM相对前一年。步骤包括:1) 取净利润或归母净利润对应期的摊薄EPS;2) 计算各年度的同比增速=(本期EPS-上期EPS)/上期EPS;3) 对选定区间内的增速取平均或CAGR。对跨期并表、股本变化、分红配股等情形,需做基数调整,使得数据可比。
三、筛选逻辑要点。要点包括:a) 3-5年CAGR稳定性,避免单年暴涨导致的虚假高增速;b) 近TTMEPS是否持续向好,若TTM持续走高往往与盈利兑现有关;c) 盈利质量,关注净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与ROE的协同表现;d) 行业景气度,新能源、医药、高端制造等周期性行业的EPS增速波动通常大,需结合行业周期判断。
四、行业分布常见规律。科技与创新驱动行业在盈利能力提升时常伴随较高EPS增速,医药和消费升级方向也会出现稳健增长;传统能源和周期股若遇到价格与需求波动,EPS增速往往波动更大。要把行业基准放进去,用同口径对比。
五、数据风控与偏差。记住,EPS增速受会计政策、并表口径、一次性项等影响,披露口径不同可能导致比较混乱。出现分红、配股、股本扩张时,要把新股本回溯到相同口径,避免把"股本扩张"误解成“真正的盈利加速”。
六、实操筛选步骤。先设定筛选条件:当前TTM EPS增速、过去3年或5年的CAGR、ROE与净现金流等质量维度。再设定行业筛选条件,选取高增长但高质量的行业。最后进行回测,观察若干年度的表现与回撤。
七、实战中的坑和误区。别只盯着EPS增速哪家最高,盈利质量和成长的可持续性才是王道。遇到极端事件时,EPS增速可能被异常项拉高或拉低,需用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质量做双重核对。
八、投资者视角与策略。EPS增速排名可以作为初筛,但不是买点必须。结合估值、成长弹性、行业景气,以及公司治理和现金流,才能形成完整的投资决策。对比也要看基准线,不要把历史高增速等同于未来收益。
九、常见问答小抄。Q:EPS增速高的公司一定更贵吗?A:不一定,高增速可能伴随估值扩张。Q:应优先看摊薄EPS还是基本EPS?A:摊薄EPS对股本变化更具对比性。Q:应多关注几年的增速?A:3-5年为宜,能看清稳定性。
十、跟上节奏的行动建议。你可以先用公开资料的筛选工具,把3-5年的EPS增速、近年的TTM以及现金流结合起来,列出潜力清单。接着对这些公司做深度研究,关注行业趋势和盈利质量。别忘了,股票市场是信息的放大镜,细节决定成败。
你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可以落地的EPS增速排名思路,接下来就让数据来证明你的眼光,吃瓜也好,实操也罢,都是练习。若你已经有心仪的筛选条件,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框架,我们一起把数据换成故事,互相点亮。
下一个屏幕亮起,答案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