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油价格达9年高位(当前美国汽油价格)

2023-01-14 19:05:15 基金 ketldu

历史上原油价格最高是多少?在此期间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答:历史上原油价格最高的是纽约油价盘中每桶147.27美元历史最高纪录

主要受非洲产油大国尼日利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影响,由于投资者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而大量买入原油期货,美国能源部宣布此前一周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总量大减,欧佩克轮值主席有关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言论导致大量投机买家进入原油市场,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导致市场担心全球原油供应不足,后来金融危机深化、经济前景暗淡和原油需求预期下降,不久以后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纽约油价盘中跌破每桶95美元。

道琼斯指数4年来首次跌穿万点,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和国际原油需求下降的担忧加剧,纽约油价跌破90美元,收于每桶87.81美元。 紧接着纽约股市受美国失业数据等利空因素影响暴跌,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整数关口。 ,由于美国汽油商业库存增幅大于预期,以及美国失业率创新高,纽约原油价格盘中直逼每桶35美元,报收35.35美元。 受中东局势紧张及欧佩克准备大规模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攀升,纽约原油期价收于每桶44.60美元,与2007年年终收盘价相比跌幅超过50%,与7月份创下的147.27美元历史纪录相比跌幅达70%。

美国汽油价格达9年高位(当前美国汽油价格) 第1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 *** 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美国汽油价格创最高水平,它能涨到多高?

许多国家都受到了能源短缺的影响,也使美国的汽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已经创最高水平,而美国价格追踪机构GasBuddy的石油分析主管Patrick DeHaan表示估计全美平均油价将在3月27日达到每加仑4美元。

一、美国汽油价格将突破4美元门槛

随着美国各州汽油价格的飙升,其中加州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平均每加仑5美元的州,并且汽油价格每天持续上涨约10美分,而在周六的时候全美国平均的油价又跳涨了9美分,根据油价的追踪达到了3.92美元,比一周之前几乎增加了10%,也比去年几乎增加了50%,过去的一个月里美国的平均汽油价格上涨了14%,美国价格追踪机构的石油分析主管称美国平均油价将在3月27日达到每加仑4美元,并且按照价格上涨的节奏来看可能在3月27号之前就会提前发生,并且美国很多地方已经突破了4美元的门槛,而分析师也警告称全美的平均汽油价格很容易达到每加仑4美元,甚至更高。

二、美国汽油价格飙升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美国的汽油价格飙升与美国的股市一样,石油的市场对波动的反应也很差,而燃油飙升是一个严峻的提醒,地球的另一端事件会对美国消费者产生涟漪效应,尽管说汽油价格飙升跟乌克兰的危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因素,而且汽油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原油成本的影响,因为汽油本身就是原油提炼而成的,在去年的时候,原油的平均价格约每桶74美元,而现在作为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为每桶118.11美元。

今年油价为什么涨这么高

年初以来,在奥密克戎毒株影响减弱、全球石油需求好于预期、供应增长乏力、俄乌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美国遭遇暴风雪等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呈强势上涨态势。1月至今,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7.66美元/桶,2月至今为92.04美元/桶。

2月14日,由于市场对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的担忧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推动国际油价上涨超过2%。4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价格收于96.48美元/桶,逼近100美元/桶大关,创2014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3月WTI原油期货合约价格收于95.46 美元/桶,创2014 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当前,石油市场呈现高油价、高贴水、高毛利、高需求、低库存、低供应、强结构的“四高两低一强”特征。随着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现货价格也水涨船高。

近期支撑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全球原油供应增长缓慢。虽然欧佩克+维持增产计划,但闲置产能不足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佩克+剩余产能仅为400万桶/日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联酋等少数产油国,俄罗斯、安哥拉、尼日利亚难以实现增产。1月,欧佩克+原油产量环比增加60万桶/日,较产量上限低62万桶/日,是连续第9个月低于协议允许量。此外,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乏力,当前美国原油产量仅为1160万桶/日,远低于疫情前的1300万桶/日,预计2022年仅增加60万桶/日。

全球石油需求显著好于预期。年初以来,由于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病症多为轻症,且全球疫苗接种总数已突破100亿剂,欧美多国陆续解除封锁措施,石油需求呈现报复性反弹。当前,美国石油需求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单周石油需求一度攀升为2200万桶/日以上,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欧洲、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地石油需求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后期随着天气转暖,汽油和航煤需求将继续增加,特别是欧美航煤需求增长强劲。

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动荡加剧。2022年,多个产油国将迎来大选年,供应中断事件频发。年初,利比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土耳其等多国相继出现突发性供应中断,收紧了市场供应。年初以来,俄乌局势牵动市场神经,双方不断加剧战争警告,地缘政治紧张持续给油价带来风险溢价。虽然俄乌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偏低,但不排除极端情况下“擦枪走火”或欧美制裁俄罗斯的可能性。

全球炼油毛利恢复正常。随着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三大炼油中心的炼油毛利全部恢复正常水平,2021 年初至今美湾地区炼油毛利平均为14.54美元/桶、欧洲地区平均为5.6美元/桶、新加坡地区平均为6.49美元/桶。与此同时,全球中质馏分油表现抢眼,新加坡柴油裂解价差逼近20美元/桶,创201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航煤裂解价差恢复至15美元/桶,创2019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汽油裂解价差超过17美元/桶,远超疫情前水平。

全球石油库存持续低位运行。2021年以来,全球石油市场维持去库存态势,截至2022年2月10日,全球陆上原油库存为28.6亿桶,同比下降近2.3亿桶,较5年均值低3200万桶;全球主要地区成品油库存为5.9亿桶,较5年均值低6500万桶,是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当前经合组织(OECD)库存为26.8亿桶,为近7年同期新低,其中,美国石油库存为11.7亿桶,是近6年同期最低水平。据测算,2022年一季度全球石油库存继续低位运行,预计去库存20万~50万桶/日。

不过,由于本轮油价上涨已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利多因素出尽,需要警惕高油价下利空因素再现、资金获利回吐风险。

当前油市的主要抑制因素

伊核谈判有望达成短暂协议。伊核谈判是当前石油市场最大的“灰犀牛”。随着美伊双方就伊核关键条款进行谈判,近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签署了几项与伊朗民用核活动有关的制裁豁免,允许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021年,80万~100万桶/日的伊朗原油通过灰色渠道流入市场,较正常水平低120万桶/日。市场普遍预计,美伊双方或达成临时协议,伊朗二季度原油出口量有望增加50万桶/日。

高油价对消费国影响逐渐显现。随着油价高涨,美国汽油价格已涨至3.4美元/加仑,创2014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日本被迫提高了燃油补贴,哈萨克斯坦敦促国内生产商尽快增产。同样,国际油价高于80美元/桶时,我国成品油价格传导机制发生变化,叠加现货贴水高企,炼厂加工利润将出现下降。2~4月,美国有1000多万桶的战略原油储备仍待释放、我国有望释放第二批战略原油储备,不排除消费国或将再度联手放储抑制高油价的可能性。

美联储即将启动加息进程。美联储大概率3月开始加息25个基点,不排除今年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加息5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加息将收紧市场流动性、推高美元,本质上对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构成压力。从历次美联储加息前后金融市场的表现来看,加息对美股的抑制更显著,对油市的影响则相对有限。

基金多头可能获利回吐。近期投行和基金频繁唱高大宗商品,基金多头持续加仓原油,特别是在基准油前高后低结构拉宽的背景下,原油期货展期收益大增,指数基金规模迅速膨胀。当前基金持有WTI原油期货净多头寸达到27万手,较去年12月累计增加5.7万手;基金持有布伦特原油净多头寸达到23万手,较去年12月大增10万手。从历史经验来看,基金净头寸加仓超过10万手后,出现获利了结的可能性往往大增,最近一周基金已出现减仓苗头,要警惕后续更多的获利回吐。

从后市来看,上半年石油市场“四高两低一强”的基本面难以发生根本扭转,叠加地缘政治动荡,国际油价总体维持中高位运行,距离100美元/桶大关愈来愈近。与此同时,要警惕美联储加息、伊核谈判达成等关键节点造成的油价回落风险。

美国的油价持续上涨,致其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的大国,在各种资源方面一般都是利用进出口来满足自身国家的需要,根据有关信息表明,美国本土的油价已经持续上涨了很长时间,美国也迎来了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世界能源供应紧缺的情况下造成了消费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之所以造成美国油价持续上涨是因为世界能源供应紧缺,世界上拥有原油丰富的国家都已经被限制对外出口,这就导致世界上所拥有的可流通石油变得越来越少,对于美国这种工业大国来说,对于石油的利用量非常大,所以世界原油数量紧缺一定会严重影响美国市场的油价,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市场对于原油的利用依然是居高不下保持着非常强劲的势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汽油的价格会对美国市场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更大。除了国际原因之外,美国自身也存在一个重大的原因导致原油价格不断上涨,那就是美国国家内出现了很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根据美国有关部门数据显示美国的通胀率为8.3%,这种通货膨胀的程度已经是四十年以来比较高的状态,通货膨胀也会造成货币不断贬值,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要消除通货膨胀非常困难,一旦采取强迫措施,很有可能会导致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严重的衰退风险,所以此次美国通货膨胀问题,也是导致石油价格不断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在此期间已经开始设法去降低汽油的价格,通过各样的战略方针来解决问题但是成效并不大,甚至是导致自身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了经济活动和家庭支出恶化最终会导致经济衰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