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汇率贬值了吗今天最新消息(韩元汇率贬值了吗今天最新消息)

2023-01-27 8:24:11 基金 ketldu

2013日本美元gdp跳水原因

不足4万亿美元,日本GDP恐将跌回至30年前!“失去的时光”是怎么导致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20 07:53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出现长期的停滞,资产价格(如房价、股价)在这场危机后也出现了连续多年的下跌。

受此影响,日本的GDP规模也大受冲击。据《日经新闻》,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正在萎缩。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 预计2022年的日本名义GDP将时隔30年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约560万亿日元) ,基本与第4位的德国持平。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0583972

不仅如此,以美元计价的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20%, 日本工资也退回30年前,令日本的购买力和人才吸引力下降 。分析指出,以附加值高的产业为基础,转向工资上涨、货币走强的经济结构成为日本当务之急。

日本GDP的倒退与今年以来日元的贬值有直接关系。尽管日本当局已经表示出对日元近期“过度”波动的担忧,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全球市场研究主管德里克哈尔彭尼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邮件中认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明年4月的任期结束前不太可能改变政策立场。鉴于美元将进一步走高,美元兑日元也将继续走高,至少会突破近期的高点,甚至可能是1998年8月的高点。

“失去的30年”?

《日经新闻》援引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称,日本今年的名义GDP为553万亿日元。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换算为美元,则为3.9万亿美元,这将是自1992年以来日本这一经济指标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如果日元继续贬值或低位徘徊,今年和明年均有可能跌破4万亿美元。

这也就是说,按美元计价的日本经济规模已回到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GDP增长4倍,日本的占比一度超过15%,而如今已萎缩至近4%。日本2012年曾超过6万亿美元,比德国高出约7.5成,但目前却趋于持平。

不仅是以美元计价的GDP,日本的平均工资也同步在倒退——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的汇率计算,目前日本人年平均工资为3万美元,也回到了1990年前后的水平。这意味着对外籍劳动力来说,在日本工作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

此外,今年能源价格的飙涨也对货币贬值的日本造成沉重打击。作为原油期货的代表性指标,美元计价的WTI原油期货比去年底上涨13%。日元计价的东京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交易最活跃的结算月)上涨33%,涨幅更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在过去的日元贬值周期中,外资往往是在押注日本企业的业绩增长,买入日本股票。然而,在当下的日元贬值周期中,情况却完全相反。

数据显示,外资2022年1~8月净卖出2.7万亿日元日本股票。而在2013年1~8月,彼时日本央行启动大规模货币宽松,日元快速贬值,这期间的外资净买入逾9.1万亿日元。

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外资流入和流出情况(图片来源:英为财情)

此外, 以美元计价看,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23% ,预计将创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跌42%)以来最大年跌幅。对海外投资者而言,日本资产的价值正在锐减。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经济确实曾有过非常好的表现,并且 在收入分配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然而,自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在其后的时间里,“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前日本央行副总裁、早稻田大学教授若田部昌澄在《大停滞与安倍经济学:日本的教训》一书中更是直接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这段时期称之为“大停滞”。若田部昌澄认为,由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所引发的经济学争论也成为了其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是这些争论导致了日本在政策的混乱,在此期间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做得很糟糕,应对经济危机乏力。

对于为何日本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后迟迟无法“爬起来”,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C. Koo)此前给出的,也是当下流行的解释是“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即在经济危机后,因资产价格的下跌,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遭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这时企业权益的收缩又被动推升了企业的杠杆率。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企业的主目标已经不是扩张资产负债表,而是如何使资产负债表安然落地。即使是规模空前的货币宽松,也无法改变日本消费者和企业对支出的谨慎态度。

日央行会出手干预吗?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的倒退与今年以来日元的贬值有直接关系。今年以来,受美日货币政策差异影响,日元不断贬值,年初至今,日元汇率已贬值近25%,跌幅不仅超过欧元、英镑等G10货币,也远超韩元、印度卢比、泰铢等亚洲新兴市场货币。

过去一年以来,美元兑日元走势(图片来源:英为财情)

9月14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144.9日元附近,直逼145关口。随后,日本央行进行 “汇率检查(currency rate check)”。这一消息释出后,日元汇率快速攀升,从近24年低点反弹。

“汇率检查”机制相当于干预日元的准备阶段,日本央行通过向市场参与者询问汇率动向,要求日本各大商业银行向央行提供外汇交易的细节资料,为干预外汇市场做准备。日本决策官员同日还重申,他们已经准备好对日元的剧烈波动采取“必要行动”。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从日本1995年4月陷入长期的通缩以来,日本央行只对日元进行过一次实际的干预。

1997年11月至1998年6月期间,日本央行分11次总计抛售了4.2万亿日元。1998年6月16日,美元兑日元达到146.78,创下历史新高。日本首相随后发表声明,承诺恢复日本银行业的健康,并提振国内需求。在1998年6月16日~19日的四个交易日里,美元兑日元从146.78跌至133.69,跌幅达9%,不过,在接下来的六个交易日里,美元兑日元又反弹至143.36。

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全球市场研究主管德里克哈尔彭尼(Derek Halpenny)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邮件中表示,上周对美元对日元汇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周,此前市场已经从东京方面得到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警告,即日本方面对日元贬值的容忍度已经达到极限。财政大臣和负责国际事务的副大臣(日本负责外汇政策的最高官员)神田真人上周三的言论都反映出对日元“过度”波动的担忧。不过他同时指出,尽管日本方面的口头干预会(对日元汇率)产生影响,但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口头干预的影响就会消退。

本周,全球市场迎来“超级央行周”,除了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之外,包括日、英央行在内的10多家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议,美元、日元、英镑的走势引市场关注。

对此,哈尔彭尼在邮件中指出,这周对于日元汇率的基本面同样非常重要,他非常有信心认为美联储在本周将继续保持鹰派立场。

“我们的观点认为美联储本周将至少加息75个基点,甚至是100个基点,美联储的‘点阵图’也可能继续传递鹰派信息。同时,我们也相信日本央行不会改变其立场。鉴于日本 *** 上周表达了对日元疲软的担忧,政治压力正在积聚。但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杰克逊霍尔的讲话已经说的再清楚不过了——鉴于通胀将在2023年回落,日本央行‘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放松货币政策。我们同意关于通胀的基本观点,即黑田东彦在明年4月的任期结束前不太可能改变政策立场。”哈尔彭尼补充道。

“因此,鉴于美元将进一步走高,美元兑日元也将继续走高,至少会突破近期的高点,甚至可能是1998年8月的高点。”哈尔彭尼指出,“快速而突然的汇率波动仍可能导致日本方面的干预,但1998年的例子表明,这可能不足以改变汇率的大趋势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房价会降吗。

危机,不会。国家正在搞农村城市化,也在搞农业的大规模农场化,都在进城。如果经济危机爆发,很多人将肯那个 失业。这时企业就会有一个好的借口降工资。社会总体产值将缩小,因为危机,消费将减弱。同时工厂的产值也不得不减少。此时房价也要降,大家现在都要吃存款啦。多少人会花大价钱买房。但贷款会降吗。不会,月租还要交。但是,危机时房价在降,是入手买房的好时机。挺过了,经济上正轨时,会赚得。当然国家银行在此时定会有所动作,领导人不会看着经济危机不管的。最后,这个东西一定要看国家政策。

*** 制造型“经济增长”与通胀经济学的到来!

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每当经济萧条时,人们总会想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大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力推凯恩斯理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克鲁格曼又发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更加力推凯恩斯主义,他本人也在此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主流理论基础,由此政策主张而出现是明显的 *** 制造型的“经济增长”,并必然伴随通胀压力的上升,所以通缩不再是常态,通胀将变成常态。

鉴于此,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 *** 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以凯恩斯主义为标志的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只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830万,英国约有700万人失业,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在培养着一个绝望的阶级。而这个绝望的阶级对社会的稳定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尤其是在 *** 面对危机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即使是早期的罗斯福新政,也提出一些经济刺激方案,但都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该书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它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为 *** 刺激消费和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这种经济学理念与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古典经济学一直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创需求,认为只要是生产出的产品就一定可以销售出去,不会出现产品过剩,然而萧条的现实经济无情的击碎了该理论。相反,凯恩斯主义鼓励消费,甚至是奢侈品的消费。只有通过扩大消费,社会才能摆脱萧条的境地,同时这也为美国日后的过度消费埋下了祸根。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一拍即合。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口号“Change”,或许每当美国经济面临大危机时,其领导人便会高举“改革”或“改变”的大旗。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主张是 *** 应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 *** 可以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对于财政政策, *** 可以增加 *** 支出或是减少税收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再通过乘数原理引发多倍增加,以少量的 *** 投资来撬动巨额的民间投资,进而有效地解决社会严重的失业问题;对于货币政策, *** 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进而刺激投资增加,最终实现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二者相比最佳的政策取向是扩大 *** 投资。而 *** 投资的钱从何处来呢?主要是通过举债,特别是发行国债,只要发行的货币能过激活闲置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存在,必须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使得社会财富更多的流向低收入人群,而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进而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简言之,凯恩斯的政策取向是通过 *** 参与宏观经济来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运用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其代表模型为AS-AD模型。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而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加以解释。

凯恩斯主义上述观点的提出,正好为美国 *** 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恰当的理论依据。从表1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年份 *** 迫于赤字压力财政支出较少外,其余年份都是大规模财政支出,1941年甚至高达47.8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接近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开支的六分之一。从此以后财政赤字便成为美国财政的常态。

表1 1932年-1941年美国联邦财政情况(亿美元)

财政年度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

赤字27.42636.327.944.327.811.838.627.147.8

资料来源:1969年1月《总统经济报告》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滞涨(即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并存)使得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发生滞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 *** 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另一方面是供给的冲击,主要指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抑制了供给的扩大,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同时产品供给下降,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石油危机。面对滞涨,凯恩斯主义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也遭到了货币学派和其他学派的系统清算。

二、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以萧条经济学重新诠释凯恩斯主义

克鲁格曼是一位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卓越贡献的经济学家,早在1979年克鲁格曼就凭借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开创在学术界名声鹊起,但他对于宏观经济的思想也许在一般人中影响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他卓尔不群,提出与当时占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特别是自由主义完全不同的政策见解,主张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体积极干预甚至于严厉管制。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于他而言更是大显身手、建言凯恩斯主义的机会。从历史上看,每每 *** 或学界对经济危机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便会把一些看似有能力解决危机的经济学家推到聚光灯下,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因为他们支持 *** 干预宏观经济。相反,那些倡导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如论水平再高,这个时候一般也无缘诺奖。克鲁格曼便在此背景下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趣的是,克鲁格曼的得奖理由却是“国际贸易模式以及地理因素在贸易中作用的开创性分析”,这或多或少有一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克鲁格曼推出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书中说道:“世界经济还没有来临,可能也不会在短期内进入萧条,尽管萧条没有来临,萧条经济学即专门讨论30年代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的经济学已经重返历史舞台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克鲁格曼认为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提出了“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经济的生产能力,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指出在一个没有足够需求的世界里,自由市场原则是难以运行的,所以需求不足才是问题的根源,他不赞成把萧条归咎于过去政策的错误或是经济结构所造成的。他认为一直危机或萧条的办法,对于富国而言,首先是利用利率杠杆;对于穷国而言,首先是放弃固定汇率、改善对银行的监管,而且在出现危机时 *** 必须果断实施紧急管制。

克鲁格曼针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出的药方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经典方子。但他在那个时候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似乎还不够完全,因为他在其他的论述中有时也将东南亚金融危机归因于裙带资本主义和道德风险。对此,有的经济学家争辩说,裙带资本主义和道德风险在亚洲、欧洲、美国等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正如次贷危机中的投资银行并不比以前更贪婪。它与危机无关,在危机中它没有突然增加,实际上在危机结束时它下降了。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受害国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它们的货币都是钉住美元的。当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升值时,它们的货币都对日元升值了。东南亚地区当时的经济增长点是日本在这些国家的投资,日本是它们的资本提供大国,当日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时,所有的投资都枯竭了。从而需要外国资本融资,然后这些国家就被投机者攻击。

但这种观点也有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元确实相对美元有一定的贬值,但韩元和印尼盾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更大,从表2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日元对韩元在该时期甚至有一定的升值。

表2 1996年-2000年美元、日元、韩元和印尼盾的汇率变化

时间期末值_印尼卢比/美元(印尼盾/美元) 期末值_美元/韩元(美元/十万韩元)期末值_美元/日元(美元/千万日元)期末值_韩元/日元(十万韩元/千万日元)

1996-062342123.491390740.6

1996-092340121.890110739.8

1996-122383118.586210727.5

1997-032419111.580610723.0

1997-062450112.687410776.3

1997-093275109.382640756.1

1997-12465059769501304.2

1998-03832572.3757301047.4

1998-061490072.871000975.3

1998-091070071.9739401028.4

1998-12802583.1865101041.0

1999-03868581.5830601019.1

1999-06672686.482580955.8

1999-09838682.2935901138.6

1999-12708587.9978501113.2

2000-03759090.4944701045.0

2000-06873589.7948801057.7

2000-09878089.7927201033.7

2000-12959579.1870301100.3

资料来源:中经数据

多数人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简单来说就是东南亚各国自身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资过度依赖等,过早开放资本市场。这好似一位习武之人,在内功根基尚浅的条件下盲目去参加武林大会,结果必然元气大伤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样,亚洲金融危机后,人们在痛苦中学到的一点就是不能听信西方的,因为西方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西方当初以IMF为代表的一群人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主流对策既傲慢又无理,效果也不好。既然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主流的自由主义药方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并没有奏效,人们跃跃欲试,下次再遇到危机时,不妨转向凯恩斯主义及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

三、2008年金融海啸中各国的应对政策表明 *** 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成为凯恩斯主义复活的良机。对于本轮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这样解释: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带有巨大风险, *** 监管稍有不利便会使风险扩大化,同时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使得金融家的道德风险居高不下。因此“看不见的手”是靠不住的,需要 *** 这只“看得见的手”加以管制。对于金融危机的短期应对,凯恩斯主义更是主张要以强刺激来实现复苏。

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各国 *** 纷纷全负荷启动 *** 刺激经济的措施。美国财长盖特纳2009年2月10日宣布的“金融稳定计划”,预计用2万亿美元以启动处于困境中的银行业。经过国会的调价还价,最终通过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次美国 *** 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周期变化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表3 2008年-2009年各国经济刺激方案汇总表

国家或地区投放规模出台的当地时间

美国1680亿美元Feb-08

7870亿美元Feb-09

加拿大400亿加元Jan-09

德国310亿欧元Nov-08

500亿欧元Jan-09

法国265亿欧元Feb-09

瑞典230亿瑞典克朗Dec-08

挪威1000亿挪威克朗Feb-09

英国200亿英镑Nov-08

欧盟2000亿欧元Nov-08

澳大利亚104亿澳元Nov-08

420亿澳元Feb-09

日本11.7万亿日元Feb-08

26.9万亿日元Oct-08

约23万亿日元Dec-08

15.4万亿日元Apr-09

中国4万亿人民币Nov-08

韩国14万亿韩元Nov-0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正是由于表3所示,各国 *** 纷纷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大量释放货币。不仅中国昼夜不停的运行着印钞机,把2009年第一季度6.2%的GDP增长率硬是拉到2009年全年8.7%的增长率。美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使利率降无可降,最后直接印了1万亿美元刺激美国经济,生生得把2009年一季度还在不断蔓延的通缩预期逼成了通胀预期。

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中,所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市场主体所提供的增长,涉及到 *** 也仅仅是 *** 支出作为补充,而且强调的是 ***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而没有考虑 *** 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于萧条的分析,也是针对标准的市场运行而言,并没有把 *** 影响后的实际运行考虑在其中。然而现实的经济世界中并非如此,事实中,在现在混合经济中, *** 在经济增长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 已成为一个至少在短期内能够制造增长的“超级公司”。2009年中国GDP实现8.7%的增长率, *** 的贡献远远高于一半。如果把 *** 创造的各种需求也包含在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的范围内,那么 *** 作为一个超级公司,它可以生产和供应货币,通过不断扩张货币,就可以打消通缩预期,进而让其演变成通胀预期、投资与消费的行为改变,人们开始重新透支未来,那么病态的通胀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常态,人们将习惯于泡沫并在泡沫中等待下一轮危机。

上文表述的内容可以通过下面的模型表述:

如上图所示, 和AS的交合点A为供求均衡点,A点时的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由于在凯恩斯理论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当需求曲线为 时,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D点为实际需求点,但均衡供给点是A点,这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下降,产生通缩预期,进而发生经济萧条。

但是如果把 *** 因素考虑在内, *** 可以通过无限提供货币改变通缩预期,从而营造通胀预期,其结果截然不同。如果 *** 通过少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需求量一定的条件下C点的价格仍低于均衡点A的价格,依旧处于通缩阶段。

如果 *** 通过较多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供给均衡点A交汇,这时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仍无法营造通胀的预期。

如果 *** 通过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供给均衡点A点的上方B点交汇,这时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从而可以彻底的改变萧条经济造成的通缩预期,成功营造通胀预期。

上述过程实际上就是 *** 在不断增加刺激经济力度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 *** 刺激经济的力度必须超过经济的客观均衡点,才能成功的实现通缩预期转为通胀预期。在这个过程中, *** 投放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必然大于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量,这样不可避免的形成泡沫。换言之,加入 *** 因素以后,泡沫将成为经济的常态,再也不会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这种泡沫的形成可以通过公式表示:

为本期的泡沫指数,用来衡量宏观经济中泡沫的大小; 为上一期的泡沫指数; 为调整参数,其必须大于零。结合上图我们可以看出,A点的泡沫指数为0,B点的泡沫指数大于0,随着 *** 刺激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大,泡沫指数也会随着增大。

上述模型表述的内容在实现中有很生动的实例。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经济的泡沫破裂,格林斯潘启动了地产与金融泡沫来托住破裂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地产与金融泡沫破裂时,伯南克又以美元泡沫来托住破裂的地产与金融泡沫。简言之,解决泡沫破裂的方法往往是启动更大的另一个泡沫来托住,这个过程好似青蛙上楼梯,不妨将上述模型称为“蛙跳型泡沫假说”。

如果把 *** 看作一个可以制造货币、制造投资进而制造增长的超级公司的因素加入凯恩斯理论中,则克鲁格曼所说的萧条经济实际上并非常态,萧条经济学的思维也变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将是长期和持续的通胀压力,泡沫化生存的常态化,最终,真正重要的将是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2009年,如果中国企业只接受了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思维,那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就是“现金为王”——事实上,这句话在2008年下半年时是最热门的词汇,但其结果必定是后悔得吐血。如果中国企业同时还兼有通胀经济学的思维,观察 *** 政策的变化,反市场之道而行之,则这一年的收获一定是惊人的。

四、加入 *** 因素后的经济增长模型

从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为-3.9%,鉴于中国的最终GDP增长率为8.7%,这意味着国内经济部分的增长为12.6%,这是自1993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收缩而实施的巨大经济刺激方案,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银行贷款和公共项目支出的激增把投资推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称资本形成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即8.7%的经济增长率中的8个百分点是 *** 主导的投资所拉动。可见,在应对经济危机时, *** 主导的信贷及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美国 *** 及其他各国 *** 也不例外。事实上,美国 ***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元是世界货币而且还是世界的储备货币,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超级经济体。如果把地球作为一个经济体看待,那么美元这个“超级货币”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就好似人民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美元货币供给M2的环比增长不难看出,在1990年、1997和2008年这几个年份或附近的几个年份,M2的供应增速明显加大,而恰恰1990年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这三个事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冲击不言而喻。

可见,无论是从单个国家或是全球经济而言, ***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不可小觑。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对 *** 作用的考虑却少之又少。

表4 1990年-200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M2汇总表

时间美国货币供给M2(十亿美元)货币供给M2的环比增长

19903227.45.49%

19913347.23.71%

19923409.61.86%

19933445.61.06%

19943492.81.37%

19953565.42.08%

19963737.64.83%

19973923.44.97%

19984204.57.16%

19994514.87.38%

20004785.76.00%

20015204.18.74%

20025601.37.63%

20035987.56.89%

20046264.94.63%

20056529.44.22%

20066872.55.25%

20077305.66.30%

20087822.37.07%

20098420.67.65%

资料来源:中经数据

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技术、知识和制度创新。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Ramsey(1928)建立的被后人广泛采用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的真正起点。索罗和斯旺(1956)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均衡经济增长率是外生的,它与 *** 行为无关。新古典增长理路认为 *** 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不起作用,只是在短期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和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具有外部性, *** 必须干预市场, *** 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也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在认识到了 *** 支出的生产性特征以及 *** 支出的不可替代性后,自1960年以来,许多学者就 *** 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心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少内生增长模型,但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索罗模型是典型代表,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假设是国内投资等于国内储蓄,并且没有国际贸易。这与当今的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截然不同,事实上现在的经济增长根本就不需要投资等于储蓄。面对次贷危机,各国纷纷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美国都上升到卖不出国债就直接印钞票的程度,而 *** 的作法无论从实际还是从预期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理论即使从索罗模型发展到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只不过是把国际贸易加了进来,同时认同国内投资可以通过世界储蓄而不只是国内储蓄来支持。然而,这与现实相比,仍显得有些蹑手蹑脚。现在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是投资并不需要(或者说不是一定需要)有储蓄来支撑,相比之下, *** 的货币供应几乎可以无所束缚地放行,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虽然认为 *** 需要参与经济的增长,但那种参与和本文所说的 *** 通过货币供应来制造的增长有本质区别。内生增长理论所说的 *** 参与更多的指 *** 的财政参与,更多的是指 *** 对于公共品的干预。然而,现实中 *** 的触角已经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财政政策,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货币手段,强势得足以在短期内把通缩预期活活变成通胀预期,把趋于萧条的经济态势扭转为走向通胀的态势。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对当今 *** 主导的经济增长现实不能有效地予以解释,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认识当今经济的本质乃是货币经济,而 *** 作为生产和供应货币的“超级公司”,事实上可以制造增长,因此 *** 日益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在 *** 这一“超级公司”参与游戏的真实经济世界中,萧条经济已非常态,通胀乃至泡沫经济才是常态,萧条经济学提供的真知灼见也不完全,人们需要借助于通胀经济学的思维,才能更多地解释真实世界的运行图景。

2700千万韩元在韩国是穷人吗

2700千万韩元在韩国不算是穷人,因为虽然韩币的汇率比较低,但是有2700万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所以不算穷人。

韩元汇率贬值了吗今天最新消息(韩元汇率贬值了吗今天最新消息) 第1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