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没有不同。
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是股票限制出售3年,认购最低5000股。
当前的股权激励方案基本上大多也都有限售期。
是的。关键看股权激励机制是如何分配的。格力电器股权激励采用的的股权激励方式是限制性股票,其风险相对较小,一般试用成熟性企业。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所需的股票来源有两种,一是定向发行,二是回购本公司股份。
格力电器实行的的股权激励来源于第一股东珠海格力集团,格力电器股权激励的对象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控股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格力电器股权激励计划的分析,可以为其他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提供一些启示。对于这个案例,腾讯的众创空间得到一些启示,使得众创空间更好更快的发展。
拓展资料
1、格力电器表示,根据公司经营、财务、研发、债务履行能力及未来发展情况,公司认为人民币150亿元的股份回购金额上限,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研发、债务履行能力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对于本次回购背景与目的,格力电器表示系公司董事会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并结合公司经营情况、主营业务发展前景、公司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因素而事实。本次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的部分社会公众股股份,将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以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管理团队持股的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
3、2020年4月,格力电器启动了公司历史上首次回购计划,并在去年10月开始了第二期回购,合计规模达到了上限约1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回购方案的提议人为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5%),背后掌权人则是高瓴资本;而本轮并未提及回购提案人。
4、十大股东:
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量:109,625.56万股
持股比例:18.22%
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量:53,602.22万股
持股比例:8.91%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持股量:49,045.43万股
持股比例:8.15%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量:20,948.20万股
持股比例:3.48%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
持股量:17,963.90万股
持股比例:2.99%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量:8,448.30万股
持股比例:1.4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深
持股量:5,347.42万股
持股比例:0.89%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国基金
持股量:5,045.71万股
持股比例:0.8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持股量:4,898.40万股
持股比例:0.81%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
持股量:4,763.96万股
持股比例:0.79%
格力电器有八万员工和几十万股东。股东都知道,自己持有格力电器的股息收入,历年来远超美的和海尔股东。但是,仅仅因为近一两年股价涨幅落后了它们就怨声载道。特别是,这次格力电器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更是好像搞得天怨人怒了。都认为,格力员工占便宜了,尤其是说董明珠吃相难看,一人独吞了接近30%的低价员工持股份额。
可是,格力电器的股东中,多少人知道或者想过,按照2020年报披露的数据,美的员工年平均工资18.9万元,海尔员工年平均工资22.2万元,而格力员工年平均工资仅为10.6万元?
在不少格力股东不满意的同时,其实格力电器公司的不少员工也不满意,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那样,持有个两三年,解禁后就自由在市场上卖出兑现,而要持有到退休?
由此可见,格力的员工和股东,都有不满意的。可是,多少人想过,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像现在这样的设计安排,是董明珠为了格力电器公司全体股东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心心念念了多年,并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梦想呢。
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从2016年,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的事情说起。今天暂且不提此事最终失败的幕后其他是是非非,单说员工持股计划一事。记得当时舆论反对的焦点是,格力电器不该用自己的股权去收购银隆。可是,多少人知道,董明珠之所以要用格力电器的股份去折算收购银隆,除了其他原因外,还要一个重要考虑是要借收购银隆的机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为格力员工谋利益。当时股东反对的声音我就不再说了,可是格力的员工,领情的却也不多。当时是以15.57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员工定向发行约1.5亿股,募集23亿元资金折股配套收购银隆。今天看来股价是十分优惠,甚至是不敢想象的便宜了。可是,如此优惠而愿享受的员工却并不多。最后员工自愿申请认购的人数和股数都少得可怜。只有4000多人,合计仅认购了8000多万股,这是当时的认购数据:
内部员工自愿认购结束后,董明珠不得不兜底包销了剩余的接近40%的份额。但当时,没有人关注这个事情,火力集中在格力不该收购银隆造车这件事,特别是用股权去换银隆吃亏了这个焦点。
最终,收购银隆新能源的议案被否,格力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大好时机被丧失,董明珠精心为员工筹划持股计划也流产了。这,究竟是董明珠犯下的错误,还是格力股东和员工错失的机会和损失?我相信反思此事,每个人心里都因该有自己的判断,我就不多舌了。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是,看到连续两天下跌的格力电器股价和媒体网络论坛,特别是听到了那些持有格力电器股票,账面浮亏受损的股民,声讨董明珠,号召要投反对票的声音,我觉得和当时反对格力收购银隆时何其想象。
不仅格力的股东没有多少长进,格力的员工,虽然比上一次明白的人多了,不明董明珠苦心的员工,依然还是大多数。这从公司披露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就可以看出来,自愿认购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虽然比上一次的4000多人,可也还是不足12000人。要知道公司有8万多员工啊,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公司计划拿出1亿多股来实施首期员工持股计划,结果只有1万多员工自愿认购了7000多万股,董明珠不得不再次兜底吃下了3000万股。
这是董明珠自己要贪这么多吗?如果这次算贪,那么上次收购银隆时,董明珠认购的股价更便宜,占的份额更多,为什么当时没有人说董明珠贪,这次却要铺天盖地说董明珠吃相难看,这是谁在给不明事理的格力电器股东带节奏?
现在不少格力电器股东,认为员工以市场半价参与员工持股计划是占了股东便宜。而咱们格力电器的股东,占了公司员工便宜多少年,自己知道吗?今早我见雪球有位昵称“田野青清”的网友头脑很清楚,给格力电器股东,用详实对比数据算了一笔账,我截图如下:
看完以后,我想每个持有格力电器股份的朋友们,扪心自问: 难道格力员工持股计划比回购款少30亿不应该吗?
今天我想给格力电器员工讲几心里话句话。这次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要求员工持股到退休以后才能自由卖出,你有不爽,我能理解。特别是年轻人,谁都想早一点实现人生财务自由。可是,员工持股计划得到的公司股份,虽然不能即刻卖出兑现,但是,按照公司承诺,依照员工认购成本算,每年获得的股息收益就有10%。一边安心在公司上班拿工资,一边分享自己工作的公司股权股息收入,不划算?难道非要即时去市场卖出就爽快了?。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头和过来人,我要劝你,那是一时的痛快,买完就没有了,就像你们公司的前董事长。而像我,退休以后,依靠格力的股份,坐在自己的家里,望着大海,看窗外春暖花开,安享晚年不好吗?
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公司长远利益的守护者,她有更远的星辰大海。我就不说像隔壁何家上市公司那样,得到公司股权奖励的核心管理会纷纷提前辞职套现走人的事情,拉仇恨。即便是格力电器公司自己,过去的董秘和执行总裁,都是得到过公司给与的股权激励的核心管理层员工,如今不都是以自己“个人原因”的理由,提前自动离职了?难道我们还希望这样事情再发生?
想吃格力的肉,必须端牢格力的碗,绝不能吃到了碗里的肉,就砸了煮肉的锅。这就是董明珠吸取教训后的良苦用心,你们懂了吗?
最后我为大家转发一篇发表在新华社的国家 财经 周刊上的文章,人家是正规媒体,说话比我更透彻,供朋友们参考。
深度解读格力股权激励:积极信号愈辩愈明
6月20日晚,格力电器公告混改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引发不少网友争议。其中,三大问题成为讨论焦点:“五折行权价”是否公允?董明珠的股份认购是否太多?10%的增长目标是否过低?
“五折行权价”是否公允?
按照此次激励计划,拟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1.8%,购买价格为27.68元/股。有网友因此提出,这个购买价格只是格力回购均价的50%,“格力用公司的钱高价回购股票,再低价卖给员工,是利益输送。”
对此,相关证券业内人士表示, “高买低卖”是员工持股的正常操作,五折行权价也并非格力原创,此前很多企业都曾如此操作 ,数据显示,在2020年所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定价为五折及五折以上的占比超过60%,网传所谓董明珠员工发“福利”,五折行权价就是搞“利益输送”,这对格力和格力员工来说,显然有失公允。
亦有相关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 格力电器激励的股票来源于回购,而不是来源于增发,对股东的利益挤占构不成太大影响。 而且,和同行相比,格力员工的薪酬明显偏低。从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可见,美的员工年平均工资18.9万元,海尔员工年平均工资22.2万元,而格力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0.6万元。因此,此次员工持股,格力只有设定相对较低的价格门槛,才能达到增加员工收入,体现企业关怀的目的。
另一方面, 格力对员工的这种“福利”也不是白送,有着种种限制,比如提出了包括公司利润指标、个人业绩考核等在内的多项考核指标。 格力员工要拿到这个钱,也需要好好干,靠本事兑现业绩承诺,而且员工持股计划解禁后,持有员工并不能随意退出。根据公告,员工在从公司退休前,因本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权益过户至个人证券账户而直接持有的股票,由工会行使表决权,未经工会事先书面确认,不得自行出售或设定质押,否则工会有权收回其对应的股份收益。
有评论称,该方案从机制上规避了其他企业存在的“股票解禁后员工大量抛售所引起的股价波动”现象,这也符合格力和董明珠一直坚持的“价值投资”理念。
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格力股权激励有利于调动格力员工积极性,且对于格力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都非常有限,可以说能够达成多方共赢。
董明珠的股份认购是否太多?
按照持股计划,董明珠拟认购股数上限为3000万股,占本计划的比例为27.68%,有网友测算,董明珠因此或将直接“浮盈8亿元”。
但据专业人士表示,股权激励作为现代企业治理中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在很多企业中并不乏轰轰烈烈的“造富神话”,但要说通过此次员工持股,董明珠一下子就能“浮盈8亿元”,这显然过于夸张了。从整个投资市场来看, 董明珠的认购份额属于正常水平。而此次董明珠此次大手笔持股,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兜底”行为。 当下空调行业发展承压,尤其是受去年疫情影响,加上原材料涨价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家电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格力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董明珠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来稳定军心,是在为格力发展做“压舱石”。
也有媒体认为, 董明珠作为格力的掌舵人,在重大激励方案中的份额和比例对于市场所释放的信号和信心会有着更加长远和重大的影响 。“试想,如果董明珠此次不是3000万股,而是小买几十万股意思意思,那资本市场又该如何解读?是不是会说董明珠后继无人,不敢增持,卸任之后恐看空格力?”董明珠毕竟要掏出上限超过8亿元的真金白银,而这个体量的资金其实有很多投资选择。换言之,如果方案最终通过了股东大会,但董明珠都不愿意花钱去买,这才是最大的利空。
中央 财经 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健康 金融实验室主任任国征在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从方案来看,(占总市值)1%的回购金额作为激励,从格力电器市值和比例来讲不算多,还在合理范围内。“股民觉得企业领导者‘占了’企业的便宜,所以才这么义愤填膺。其实,市场经济讲究激励与约束并存,应该给予一定激励。”
一位家电业人士表示,董明珠本人自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以来持有格力股票,25年间陆续增持而从未卖掉一股。她也一直主张关注公司长期发展,不能靠股价高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反对短期倒卖来实现个人收入。因此,董明珠的大举持股,一方面帮员工承担了部分风险,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引导更多投资人长期投股,良性投资,维护了格力的形象。
10%的增长目标是否过低?
根据公告,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设置的考核指标,分为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与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其中,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为:第一个归属期,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0%,且当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第二个归属期,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20%,且当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一些网友提出,格力此次员工激励设定的考核目标过低,比较容易达成。
盘和林认为,从达成条件看,格力电器2021年净利润比2020年递增不低于10%,2022年相对于2020年不低于20%,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基数较低,所以履行障碍不大,同时,为维护股东利益,设定了当年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者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50%,这保证了股东的分红收益。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格力业绩考核目标看上去比较保守,但从格力一向比较稳健的行事风格来看,未来的业绩一定会高于这个目标。相反,如果业绩目标制定过高的话,格力的整个股权激励方案会难以奏效,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上文所述,股权激励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员工,员工愿不愿意、积不积极参与本次计划,才是问题的关键。
方正证券认为,结合格力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公司把每年10%左右的业绩增长作为考核门槛较为合理,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轻易达到。同时,该计划有利于健全公司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彰显公司对其未来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的信心。
华泰证券在研报分析中指出,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推出,有望更紧密绑定员工、公司及股东利益,看好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格力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
格力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此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全部13项议案,在格力电器股 吧,股民们对这样的结果褒贬不一。其实在大会开始前,市场对于结果还是较为乐观的,当日格力电器股价一改多日来的跌跌不休,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
格力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1
因工作原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此次并未去到股东大户现场,而是通过线上参与。据悉,很多本来想要参会的股东,因董明珠缺席而放弃了线下参会。
此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全部13项议案,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关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的议案》,该议案最终获得75.7496%的支持票,20.9809%的反对票,3.2695%的弃权票。
在格力电器股 吧,股民们对这样的结果褒贬不一。有股民直言:“通过是必然的,支持者用手投票,反对者用脚投票,结果没什么意外。是激励还是毒药,看后面的股价怎么走吧”;还有股民提出:“小股东对投票结果影响是有限的,作为有影响力的公司,不要计较股东们说什么,而是要沉下心来,专注公司的发展,用优秀的业绩回报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全体股东。”
其实在大会开始前,市场对于结果还是较为乐观的,当日格力电器股价一改多日来的跌跌不休,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下午收盘价为52.1元/股,涨幅为1.82%。
关于这项股东持股计划引发的市场争议,以及后续如何保障散户们的`利益,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格力电器方面。
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提出这个激励方案也是想回馈广大员工,设置长期持股也是希望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希望能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让员工获得收益;另外这次我们用于激励的股票是公司从市场回购的,不是增发,长期持股也避免了集中抛售的现象,也是保证了散户利益的。”
董明珠也告诉现场的投资者,不要频繁买卖格力电器,长期持有是最好的选择,公司会给股民最好的分红。大会上,“每10股分30元”的大手笔分红方案获得高票通过,99.42%的股东赞成。
格力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2
6月20日晚,格力电器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达1.2万人,几乎涉及公司高管、中层干部以及关键岗位的员工,是格力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
此次计划中董明珠拟认购3000万股,拟出资金上线8.3亿,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27.68%。按格力电器股价现有价位来看,董明珠顶格认购上述员工持股计划,入手浮盈就近8亿。
格力电器此前称,之所以推动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是想要建立健全公司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司薪酬考核体系,将股东、公司和员工三个利益方结合在一起,促进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倡导以价值为导向的绩效文化;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公司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中层干部、核心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员工可以5折认购格力电器股票,但此次员工持股计划也设置了的业绩考核期。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根据归属考核期内考核结果,公司分两期将对应的权益归属至本员工持股计划各持有人,每期可归属的比例最高为5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格力的股权激励在两个方面引起争议:其一就是激励打折是否太多?其二就是激励业绩目标是否太低?盘和林认为,这里面有诸多误解,最关键的是,需要看清楚格力这次员工持股计划,并非业绩对赌导向的,而是希望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对核心员工(包括管理层)长期利益绑定,同时也有“补偿”性质。
盘和林指出,本质上来看,这次员工持股计划的目标是长期利益绑定、对过去国企激励偏低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出于业绩对赌。所以,以激励来稳定格力团队,对于转型期的格力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级市场上,格力电器30日股价报52.1元,涨幅1.82%。
自从格力的市值被美的反超后,董明珠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她对自己一手养大的格力电器信心满满,继4月抛出60亿回购计划后,10月13日宣布再次回购60亿。
巧合的是,就在格力宣布第二轮回购计划前的10月9日,美的刚刚宣布完成了第三轮回购计划,三轮合计耗资90亿,比格力少了30亿。
格力和美的这对家电冤家,似乎在展开回购“追逐赛”,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回购自家公司股票,往往代表着强烈的自信,但翻看这两年的业绩,格力被美的远远抛在身后,董明珠的自信来自何处呢?是不是她马上要放大招了?
大股东建议下的回购
格力电器上市24年来,第一轮回购计划是今年4月10日敲定的。董事会决定,使用30亿到60亿自有资金回购自家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股价不超过68.8元。
回购计划抛出后,刚好半年时间,格力电器在10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以集中竞价方式,耗资51.82亿,累计回购了9418.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7%。最高成交股价为57元,比计划的最高价少了11.8元。
尽管资金使用量没有达到60亿满额,但从回购股份的数量看,实际上已是满额回购。因为当初设定的最高股价是68.8元,以此计算,格力电器可回购股份最多是8571.4285万股,而实际回购股份超过了这个数量。
该公告发布后的第4天,格力很快抛出第二轮回购计划,在大股东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提议下,公司决定以自有资金30亿到60亿,回购部分 社会 公众股份,回购股价不超过70元。有这样贴心又支持自己的大股东,想必董明珠非常满意。
对比一下可以看到,两轮回购计划不管是资金规模,还是最高价格设定,几乎如出一辙。甚至回购的目的,也都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回购竞赛 喻示 着什么?
为什么24年没有回购过自家股份的格力电器,突然密集提出回购计划?这就不得不说董明珠的好胜心了。她时刻盯着最大竞争对手美的,对方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不甘落后。格力电器的两轮回购计划,在时间和规模上,印证了这一点。
美的的第一轮回购,是在2018年完成的,回购规模是40亿。当年年报数据显示,格力虽然在营收上比美的少了618万,但利润比美的多了53万。双方势均力敌。
2019年2月,美的抛出第二轮回购计划,到今年2月发布公告称,已完成了32亿回购。该公告还宣布启动第三轮回购,资金规模52亿。也就是说,如果三轮回购全部完成,美的的回购规模将达到94亿左右。
美的的大规模回购,展示了强大自信心。也正是从2019年开始,美的把和格力的差距越拉越大,让格力倍感压力。今年2月美的宣布第三轮回购计划后,格力很快在4月也提出了60亿回购计划。相比美的的94亿,格力似乎仍嫌不足,又在10月抛出了第二轮60亿回购计划。加上第一轮实际回购52亿,两轮总规模在112亿,堪堪超过美的的94亿。
董明珠要放大招?
尽管在回购计划上,或隐或现藏着董明珠的好胜心,但如果你认为董明珠只是这么“小心眼”,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女企业家,她把格力做到今天的规模,必有过人之处。从更深的角度分析,格力的两轮回购,既是被动,也是主动。
格力的被动在于,市值和盈利能力都被美的反超,老大变成老二,压力山大。甚至在股市表现上,格力也输给了美的。今年以来,格力电器股价不振,年初最高点是70.56元,现在只有57元左右,累计下跌近19%。而美的集团的走势恰好相反,今天达到最高点76元多,比今年最低点46.30元上涨了60%以上。
就在今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0胡润中国10强家电企业》,美的以5100亿价值成为中国最值钱家电企业,格力电器以3210亿排第二,差距很大。
格力的主动在于,面对强大的美的,董明珠并不服输。她不但回购股份展示自信,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挖掘自己自带流量的“网红”属性,涉足直播带货,被誉为家电行业的“带货一姐”。今年以来,她一共参加了10次带货直播,销售总额达416亿。
为了激励员工,董明珠还表示,格力3700员工楼已完工,每个技师必须有一套,这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羡慕嫉妒恨。
不管是直播带货,还是员工激励,都是董明珠放出的自救大招。在这位不服输的女强人带领下,格力前景值得期待,说不定她很快又有大招。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最新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最高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