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将注销掉2.2亿股,格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1.格力股票价格出现大跌,为了给投资者持股信心,注销股票可以减少筹码流动;
2.格力股价出现大跌,公司为了维护投资者的权益,注销股票可以提高股东分红,从而安抚股民;
3.格力很在乎自己的声誉,股票出现大跌,积极参与回购同时注销股票,目的就是减少恐慌盘,从而让股价止跌反弹。
格力是一个有良心的企业,至少在股票出现大跌的时候,自己拿出200多亿购买自己的股票,同时也没有出现大股东减持的行为,这在A股市场非常少见。格力电器将注销掉2.2亿股,格力这么做的目的都是希望股价企稳,如果股票继续大跌对格力声誉会造成影响,格力也非常在乎自己的股东,为了股价能够企稳,他们回购自己的股票同时还注销股票,减少市场筹码的流通,这样的举动值得每个人尊敬。
一、格力电器将注销掉2.2亿股目的是希望股价能够企稳
格力电器最近几个月股价出现了大跌,格力股票从69块钱,跌到了38块钱,跌幅接近40%,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股票出现这么大的跌幅心理肯定很难过,为了维护股价稳定,格力电器将注销掉2.2亿股,这样可以减少市场筹码流动性,从而达到减少恐慌的目的。
二、格力非常在乎公司的名誉
格力作为中国空调市场的龙头企业,能够获得消费者喜欢肯定有自己的魅力,股票出现大跌,格力不能够视而不见,自己回购200多亿,同注销股票减少市场恐慌,为了维护股价稳定,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样的企业值得尊敬。
一个公司的好坏,完全可以从一些细节体现出来,格力股价出现大跌,并没有找客观的原因,他们积极努力,用真金白银来维护股价的稳定,这样的格力值得大家拥有。
截止于2017年11月5日董明珠持有(000651)格力电器44,488,492股。
自上市以来,格力集团一直在进行减持或 *** 股份,不过 *** 幅度最大的一次源于2006的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将所持股份大幅 *** 给经销商和管理层。因为这次改革,格力电器还被媒体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扩展资料:
凤凰网财经梳理发现,自格力电器上市后,格力集团逐步“减持”持有格力电器股票。1998年和2000年,由于新进了股东,格力集团持股比例小幅缩水,一直到2005年,格力集团合计持有格力电器股权比例一直在50%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2005年,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格力电器积极推进。2006年3月,格力电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低于50%。
根据格力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决定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激励股份总数量为713 万股,激励股份来源为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激励股份的每股出售价格为5.07 元(2005 年12月31 日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激励股份价格远低于当时格力股价。
格力集团从所持股份中划出2639万股股份,作为格力电器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如格力电器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达到承诺,则格力集团将以当年年底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作价,将股份出售给公司高管人员、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员。
2006 年7 月11 日,公司实施了每10 股转增5 股,原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规定向公司管理层出售的股份数量由713 万股相应调整为1069.5 万股
其中,董明珠作为董事、总裁,获得激励250万股,占全部激励计划的23.38%,合计需要资金967.5万元。激励价格为3.87 元(2006 年12 月31 日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
截止2006年底,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份降至40.84%。历史资料显示,三次股权激励分别从格力集团手中把1.62%、1.33%和1.28%的股权 *** 给格力电器管理层,合计 *** 了4.23%的股权。大股东格力集团对上市公司控制力逐步下降,而格力电器管理层逐渐拥有了一定的投票权。
股权激励对象还包括格力经销商,这一变动在2007年基本完成。2007年,格力集团向公司主要经销商作为股东的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 *** 格力电器10%的股权,使之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并成功引入经销商联盟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等方式。
截止2007年底,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票骤降至22.58%,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73%。
2009年7月股市走出金融危机,格力集团减持了上市公司股权,直到12月底,格力集团减持了约1.85%的上市公司股权。同样在这一年,格力集团旗下格力地产也在大举减持上市公司股权。
此外,格力电器在2007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后两次完成了增发,第一次增发了接近3000万股,对上市公司总股权约有3.6%的摊薄,对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的股权带来了1%左右的股权摊薄。
2012年1月格力电器再次增发,增发股份近1.9亿股,对上市公司总股权形成6.3%的摊薄,比第一次增发的影响更大。
截止2012年底,格力集团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9.45%减少到了18.22%,减幅为1.23个百分点,旗下格力地产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22%下降到了1.15%。
这使得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在此次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时,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只拥有了19.37%的投票权,历史上首次低于20%。
2013至2018年三季度期间,格力电器持股比例一直稳定在18.22%,持股比例为格力地产逐渐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列,董明珠成为了十大股东之一。
梳理格力集团的“减持史”发现,自上市以来,格力集团一直在进行“减持”或 *** ,不过 *** 幅度最大的一次开始于2006的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将所持股份大幅 *** 激励给经销商和管理层。因为这次改革,格力电器还被媒体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此次,格力集团拟再次 *** 格力电器股权,甚至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背后根源可能还是国企改革。宋清辉对启阳路4号表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背景下,格力电器控制权变更原因或是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这也是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谁的格力,格力集团筹划卖股早有先例!董明珠何去何从?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格力电器混改启幕:董明珠角色关键,厚朴投资有意介入
格力15年的铁杆经销商大撤退:一把减持套现35亿,金海互联不看好格力是因为格力进行渠道改革,这直接就动了经销商的蛋糕,经销商自然也就要往后撤退。
在格力集团当中没有人不知道董明珠是谁,毕竟董明珠的一言一行都是说了算的,其他人所说的决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最终决策,这也就是格力集团这么多年依然能够存续的原因。随着董明珠的一声令下,格力集团不仅搞起了新能源公交车,同时还进军手机行业,尽管在手机行业做得并不怎么样,但这依然能够表明董明珠对于格力集团是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跟茅台集团最近搭建自建平台有点相似,董明珠也开始对经销商下手。
一、格力15年的铁杆经销商大撤退:一把减持套现35亿
按照最新消息京海互联公告减持格力集团的35亿元的股份,这也算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据,这被外界称之为铁杆经销商大撤退。对于格力集团而言,格力能够做大做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来源于经销商的全力支持,董明珠能够在格力集团站稳脚跟,除了董事会的支持以外,还有就是经销商的力挺。随着该公司减持套现35亿元,相信经销商对于格力集团的信任也就没有那么强。
二、不看好格力的原因:渠道改革,众叛亲离
按照格力集团目前的销售模式来看,格力现在搞起了渠道改革,从线下转到线上,这必然会侵犯到部分经销商的权利,而且会让经销商的蛋糕大大缩小。在这种模式之下,经销商的利益被瓜分自然也就引得众叛亲离,这是必须清晰了解到的事实。按照经销商此前扮演的角色来看,经销商肯定希望自己能够从改革中分得更多利益,但现实却与经销商预期相反。
与公司合作长达15年之久的经销商,也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的京海互联再度减持格力电器,此次套现额35亿远超前次。作为董明珠的“密友”,京海互联曾在多个场合力挺董明珠,如今格力渠道改革,触碰了其核心利益,此番大举减持或也表明两者有些许“嫌隙”。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海互联大举套现格力的同时,疑似有资金借此套利。
“兄弟阋墙”的一幕再度在A股中上演,只是这次的主角不再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是国内的白电巨头——格力电器。
6月24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京海互联于2022年6月24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股份1.10亿股,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86%。本次减持后,京海互联持有格力电器的股份比例为6.47%。
事实上,这并不是京海互联首次减持公司股份,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京海互联的减持比例十分之大。
查阅公司 历史 公告后发现,京海互联自2007年入股格力电器后先后减持公司股份共计7次,合计减持数量达2.12亿股,而此次京海互联减持格力电器股份数量超过前六次减持股份之和。
“近两年来,格力电器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倾斜在了线上渠道,但在改革过程中格力的诸多举动侵害了原本线下经销商的利益,不少经销商也因此投入其他友商的“怀抱”,而此次京海互联的大举减持或是标志着其与公司“割袍断义”的决心。”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评论。
值得一提的是,当大部分投资者还沉浸在这出好戏的走向之际,有一部分“聪明钱”已经借此事开始了一系列的套利行为。
大宗交易前,
格力电器融券额4天暴涨10倍
融券额一直稳定在2亿左右的格力电器突然在大宗交易前几个交易日暴增。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格力融券余额从6月19日的2.24亿元,飚升至6月23日的22.77亿元,不到5个交易日翻了近10倍。
格力电器作为一家大白马,在没有什么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却出现如此大的“做空”资金,不禁让人疑虑。
而24日晚折价35亿的大宗交易或许与此前突增的融券有关。
6月24日,格力电器出现21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额高达35亿元,卖方均为财达证券北京首体南路营业部。
从成交价看,分别为30.96元及32.37元,对应折价率8.67%和4.51%。其中,6个机构席位通过大宗交易共买入9536.92万股,买入金额总计达30.44亿元。也就是说,机构接下了绝大多数。
如此看来,此次融券余额短时间大增或涉及“大宗交易+融券”套利。融券方先提前下好足够的空单,而大宗交易一般是折价交易,理论上只要空单的价格高于大宗交易的价格,那么就有套利空间。
数据显示,6月21-23日之间,格力电器的股价在32--33之间震荡。而融资余额增量大部分在22日和23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京海互联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受让方6个月后才能卖出。
“京海互联”,董明珠的“密友”
此次减持套现35亿的京海互联是谁?
时间拨回1997年,当年的董明珠刚刚步入格力电器高管行列不久,便开始在营销模式上创新,独创了“以经销商大户为中心”的核心销售体制。
推行该模式后不久,属于格力的第一家股份制销售公司"湖北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很快便在武汉成立。令董明珠惊喜的是,这种特有的营销模式在当时大获成功。
此后公司沿用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数个“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并以此对接全国各地的苏宁、国美门店、及其市级和县级经销商和终端专卖店。
依靠着这种独创的销售体制,格力成功与销售商进行了深度利益绑定,并以此塑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线下渠道体系。也因此,格力在此后的数年间过的顺风顺水,常年位居空调销量榜第一的宝座,被业内传为佳话。
但这种营销模式并非不可复制,其他空调企业完全可以如法炮制,通过挖人来抢占本属于格力的销售渠道。而对于已经尝到甜头的董明珠而言,自然不会轻易让这些珍贵的分销渠道流向他人,为了进一步绑定经销商,董明珠不惜予以“重金”只为将它们悉数留住。
董明珠曾公开表示,"会要把销售商的利益看得比制造商更重要"。
2006年8月,10家格力地方销售公司合资成立了京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京海互联前身),2007年4月,格力集团与京海担保签署股权 *** 协议, *** 其持有的10%的格力电器股权。
至此,格力与其线下渠道的关系再也不可为他人所撼动,而京海互联也此后多年间成为了格力空调业务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
哪怕是格力电器向线上渠道倾斜已经过去了2年之久,该渠道所销售商品的占比仍然较低。公司内部人士表示,2021年格力电器线上收入的占比仅为13%~14%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京海互联所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于此,其不仅是格力空调主业的重要支柱,还是董明珠的重要“追随者”。
接掌格力的10年间,董明珠打了大大小小无数场“仗”,跟股东斗、跟竞争对手斗、跟互联网公司斗,经销商是董明珠在格力集团数十年大大小小内部外部的斗争中,最忠实的拥趸和最可靠的靠山。
2017年2月24日,燕赵汇金与董明珠签署股权 *** 协议,将其所持有的7.4627%银隆新能源股权,作价10亿元 *** 至董明珠。董明珠持股比例上升至17.4627%,成为第二大股东。
而彼时燕赵汇金手中的珠海银隆股权可是个“香饽饽”,就在燕赵汇金与董明珠签署股权 *** 协议前不久,关于珠海银隆的利好消息层出不穷。
2017年2月22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珠海银隆签订了一项金额高达200亿元的合作协议。此外,当时市场中还传出了珠海银隆计划独立上市的消息。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燕赵汇金却以当时入股珠海银隆的成本价将这部分股权拱手让给了董明珠。而在一番抽丝剥茧后不难发现,燕赵汇金与董明珠其实早有渊源,而燕赵汇金背后正是格力电器的董事徐自发。
公开资料显示,燕赵汇金的联系 *** 为"010-88354620",这与北京芯联技术有限公司的联系 *** 相同。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6月7日以前,北京芯联的大股东为河北国傲,持股比例高达99.9%。而徐自发则是通过石家庄华方德亿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持有河北国傲20%的股权。
至此,徐家发与燕赵汇金的关系终于浮出水面,而徐自发在董明珠收购珠海银隆股权方面所做出的的贡献也不绝不仅限于“平价 *** 股份”。
当时市场中有声音认为,董明珠投资珠海银隆的资金来源也与燕赵汇金有关。
而徐自发作为格力的元老之一,其不仅是格力电器的董事,更是掌控格力电器河北区域主要的经销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其通过河北格力电器营销有限公司持有京海互联5.6%的股权。
也就是说,一旦京海互联与格力“决裂”,格力在业务上的承压是必然的,而在业务转型方面,董明珠也将失去重要的“追随者”。
“返利王朝”式℡☎联系:,
格力渠道变革触动经销商利益
即便是转型会犯经销商的“众怒”,格力乃至董明珠仍坚定转型。
过去在空调行业高增长的那些年,格力电器依靠着旗下的“销售铁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吃下了空调行业的大半江山。
但随着全国空调市场的逐步饱和,公司空调业务的增长变得越发困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和销量逐年增长,但2017年以来,我国空调销量开始低于产量,行业产销率初年下滑,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为21866万台,超出销量500万台,产销率为97.9%,空调行业供需失衡使得行业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使得中国空调行业增速回调。
时至今日,空调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产业在线发布家用空调产销数据,2021 年12 月家用空调生产1253.1 万台,同比下滑2.46%,销售1152.24 万台,同比下滑0.32%。
尤其是在疫情的重压之下,格力依赖传统线下渠道的劣势已经暴露无遗,公司曾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模式逐渐沦为了“低效和落后”的代名词。也就是此时,格力对于重塑渠道竞争力的愿望变得空前迫切。
格力自2019年开始销售体系改革,线上分销商城“格力董明珠店”上线。自此,线上销售在格力销售体系中的比重不断加大。2020年疫情期间,董明珠更是亲自下场进行直播带货。
而在董明珠带货直播后,诸如“连董明珠都要放弃坚守多年的线下渠道转而投向线上了吗?”的言论在市场中层出不穷。
对于此种言论,董明珠曾表示,经销商体系改革关系到很多人的就业,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她希望的方向。
但事情真的能按照董明珠的预期所发展吗?这个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不少经销商都曾表示,做格力的收益这几年已经大不如从前,补贴和返利都削减了很多。从基层经销商到区域总经销,都背负着格力下达的高额销售任务,一级一级往下压,只能逼着基层经销商打款压着几百万的库存,再自己想办法卖出去。
在公司的“压榨”以及“轻视”下,不少原本忠于格力的经销商纷纷转投了美的。
2020年8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原山东格力销售公司业务骨干团队,带领旗下格力专卖店客户投靠美的空调,成立美的空调在山东第四个业务平台山东盛美卓越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从工商资料来看,这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28日,股东苗培远持股70%、马兆学持股30%,监事为王建。
苗培远曾是山东格力空调销售总监,王建则为山东格力空调济宁办总经理,都是昔日格力山东经销体系的得力干将。
本文源自环球老虎 财经
格力停止对河北的经销商供货,是因为格力的发展策略调整,动了大经销商的利益蛋糕。大经销商不愿意和格力合作,格力只能停止供货。
事情在2022年的6月就已经有了端倪,格力电器的第二大股东是金海互联,在6月份时候,金海互联坚持了格力电器的股票。而金海互联是格力各大省市的比较大的经销商一起组成的公司。河北的总经销徐自发在这家公司中持股高达30%,很显然在这时候经销商就对格力有了意见。
而经销商为何对格力有意见,是因为在格力建立之后,一直是没有销售的,格力只负责制造,不负责销售,销售都是依靠经销商的,格力对经销商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格力专注生产空调,经销商从格力拿到活,通过各个平台卖出去,赚取其中的差价。
但是从22年年初开始,格力发现了新的销售模式,就是直播间卖货,没有了中间商,格力赚的更多。只是无疑格力的这个转变动了经销商的蛋糕了,对经销商的销货渠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于是就有了几番交涉之后,金海减持格力股票的事。
同时在8月爆出,格力在河北的总经销商在一次答谢会上透露出自己不做格力空调了,改做飞利浦的空调。同时在宴会上对之前的合作伙伴承诺,后续的货款和安维护费都不会少给大家的,有一种希望大家继续加入他,和他一起卖飞利浦空调的意思。
站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角度,直播卖货确实是有利于格力自身的,但是确实也让合作多年的经销商们非常不舒服,如果格力将来有自己销售售后的想法,那么这次变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只是一次试水,和自己依赖度比较高的供应商闹翻不知道成本会不会太高。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最新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最高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