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高瓴入股股票行情,董明珠失去“左膀右臂”,格力走在十字路口

2023-03-09 21:34:20 基金 ketldu

格力电器迭创新低,高瓴资本竟然不急,拿下“飞利浦”志在布局

自2020年12月2日至今,格力电器从高点69.79元一路下来持续下跌,特别是最近几天,几乎是一天一个新低。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高瓴资本确实该急,毕竟当初接手大股东股份时可是贷了208亿。

问题是高领资本是一般投资者吗?

想当初高瓴资本从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近乎神一样的操作,成功拿下格力电器15%价值416亿元的股份,然后再以受让的全部共计902359632股的股票作为质押,向招商银行贷了208亿元,去支付受让的股份价款。

一般人看来,这多少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而此一番操作,当时的资本界有谁不啧啧称奇?

这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吗?而且彼时还签有协议,该笔贷款不存在与上市公司市值涨跌挂钩的补偿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

看到了吧,没有平仓风险,就没有压力,当然不急!股价下跌,只需躺平,到时候只需拿着分红还贷款利息就行,反正已拿下大股东宝座,每年拿一半利润分红的话语权还是有的。

再说了,本身作为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定实践者,信奉长期主义的高瓴资本就不指望通过短期交易来获取利益。

当然不是!他可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

2021年5月15日,格力电器公司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称,大股东珠海明俊解除902359632股公司股票,并重新将其中721887705股质押给农业银行珠海分行贷了208亿元,用于偿还原贷款。

看到了吧,又是一番操作,贷款总金额没有增加,而用于质押的股票却从当初的902359632股减少到了721887705股,一下子节省了20%的股份。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得益于股价的上涨。

当初大股东转让时每股作价46.17元,902359632股价值416亿元全部质押,贷了208亿元,而再质押时股价是57.74元,但还是208亿元的贷款,质押物市值416亿元自然只需721887705股就能实现。由此可见,大股东不会不乐见股价上涨的。

另外,新的贷款协议规定,本次所有贷款不存在与市值涨跌挂钩的补仓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但是,若因为上市公司股价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质押物贬值,质押率超过60%且无法提供补充担保,则珠海明俊应提前偿还新贷款的全部本金及应付利息。

可以看出,和上次的贷款协议相比,新贷款就没有那么“优惠”,至少是和股价挂钩了,并且规定了质押率60%的警戒线。

那么,这个质押率是什么意思呢?

质押率是银行监控风险的指标,质押率= 贷款金额/质押货物现值。

通过计算,两次质押贷款的质押率都是50%,而新贷款协议规定的60%质押率警戒线下的股价是多少呢?不妨试算一下:

60%=贷款金额208亿元/721887705股*每股价格

因此,质押率警戒线下的每股股价就是:

208亿元/60%/721887705股=48.02元

而早在7月9日格力电器的股价就开始接近48.02元,当日最低价是48.20元,到了7月26日,股价彻底跌破48元收在47.63元。之后股价并无多大起色,甚至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收盘价40.59元。由此可以大胆的推测,高瓴资本已经在7月9日到7月26日之间,已经对这笔贷款的风险处理做了相应的安排。

所以,时至今日,不排除有这样的心理:随便吧,风险暂时解除,爱咋咋滴,不着急!

9月2日,有媒体报道,飞利浦完成向全球投资公司高瓴投资出售家用电器业务。

那么,飞利浦又是何方神圣呢?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它是 荷兰老牌跨国电子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达百年之久, 全称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成立于1891年,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主要生产照明、家电、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

飞利浦家电跟格力电器有关系吗?

以前没有,而现在有了,高瓴资本成了他们共同的大股东,从此,他们就有了关系。

一时间,投资者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更有某 财经 网站为此进行了一项用户调查,据称73%的投票者认为,飞利浦家电业务会整合给格力电器。

当然有可能!

早在 2020年1月,格力电器发布了由珠海明俊和董明珠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详式权益变动书报告》,该报告书就明确说明,本次权益变动系看好上市公司所从事业务未来持续稳定发展,认可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旨在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维护上市公司长期 健康 发展,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术、市场及产业协同等战略资源,协助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前提,也说明了董明珠是不会拒绝的。而大股东背后高瓴资本的能力和资源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董明珠不可能视而不见,未来擦出火花自然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和格力电器构成同业竞争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宣布出售的家电业务,主要包括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为代表的厨房小家电系列,以及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目前看来,多多少少存在着同业竞争的问题,就看高瓴资本如何整合了。

那要是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呢?

高瓴资本或许会甩开格力电器另起炉灶,再另创一番天地就没有问题,毕竟,作为大股东在格力电器经营上一直都是甩手掌柜。

还有一个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的飞利浦家电业务入得了董明珠的法眼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出售的家电业务竞争力一般,而且不包括其在小家电领域的明星产品剃须刀和电动牙刷。有人甚至戏称,飞利浦扔出去的不是肉,只是鸡肋。

不过,飞利浦的全球市场布局还是充满诱惑力,毕竟在这一块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还是软肋,利用飞利浦家的品牌可能是尽快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一条捷径。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中国家电制造飞速发展,许多国际品牌纷纷被逼“跑路”,世界正在纷纷爱上中国造,而“格力”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飞利浦”含金量究竟有多大,董明珠不会不考虑。

究竟后市如何,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字,谨为茶余饭后之谈资,与当前及后来股市和个股涨跌无关,投资者切勿参考!

董明珠失去“左膀右臂”,格力走在十字路口

编辑 郭璐庆

继望靖东离职半年之后,近日格力电器(000651.SZ)元老级人物黄辉也宣布离开,至此格力“铁三角”正式瓦解。

对于黄辉的意外离职,外界猜测不断,其中关于“与董明珠意见不合”、“高瓴介入管理提倡创新力量”等声音不断。作为格力的执行总裁,黄辉进入格力已经接近30年,而其离职前曾是格力最重要的技术和研发业务领头人。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AI 财经 社表示,相比望靖东,黄辉的离职更为意外,也会进一步打击市场对格力的信心。

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格力电器股价累计跌了6.52%,23日收盘股价报57.05元/股,总市值3431.97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年末高点已经缩水了近767亿元。

自高瓴斥资400多亿入局之后,市场对格力的混改成果就颇为期待。不过事与愿违:业绩滑坡、股价下跌。市场上关于董明珠管理“独断”、多元化策略错过风口等评论多了起来,两位重要高管离职被不少人理解为格力进入“高瓴时代”的信号。

但从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多数人对此并不苟同。高瓴内部人士对此亦不予置评。

格力“铁三角”意外瓦解

2月21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了公司董事、执行总裁黄辉的书面辞职报告,黄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执行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相比在格力待了18年的望靖东,黄辉在格力的时间还要长至少10年,实质级别也更高,二人与董明珠被外界形象地比喻为“铁三角”,望与黄被外界看做董明珠的左膀右臂,甚至曾被猜测过是董明珠的接班人、格力电器未来的掌舵者。其中望靖东任格力电器董事、副总裁、董秘,主管财务、并购、信披等相关事务,技术出身的黄辉则是董明珠引以为傲的格力技术负责人。

市场上另一个猜测在于,作为格力混改主要参与者的高瓴资本正在介入格力的经营管理。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不排除高瓴在推动格力创新转型,而原本空调产业线上相对传统保守的高管逐渐“让位”也在情理之中。

但刘步尘进一步分析称,按照董明珠独断的行事风格,高瓴入局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介入到公司经营层面,即使介入管理,与望靖东、黄辉并不矛盾,二人地位仅次于董明珠且对格力贡献巨大,即使“让位”也轮不到他们。“离开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跟董明珠产生‘裂痕’,不满格力的现状和发展战略。”刘步尘补充道。

空调老大不好做了

按照望靖东辞职后的安排,格力大概率也会很快找人补位黄辉。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格力的总工程师已经调整成谭建明,黄辉作为执行总裁,主要负责一些偏行政类的审批工作,离职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但如果黄辉带走或者挖走自己之前带出来的技术人员、影响公司技术团队的稳定性,这是最值得担心的。”刘步尘对AI 财经 社表示。

望靖东离职后,格力电器先是安排董事张伟代行董秘职责,3个月满后又只能让董明珠代行董秘职责,直到2020年12月聘任新董秘邓晓博(同年11月加入格力),后者也同时担任格力电器副总裁,其在2015年7月至2020年11月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2019年12月加入格力电器的舒立志被聘任为副总裁,其曾任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副处长、处长。

AI 财经 社注意到,除上述人员外,格力电器2020年还进行了多位高管调整,其中包括监事会主席李绪鹏卸任、财务负责人廖建雄履新等,此外分管质量的副总裁方祥建、分管营销的总裁助理胡文丰、分管智能制造的总裁助理文辉等都被认为是董明珠手下的得力干将。

有业内人士分析,“望靖东和黄辉在的时候格力专做空调,高瓴和邓晓博都是善于投资,结合格力现在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一代新人换旧人未必是坏事,也许格力会从基因层面再塑自身。”

但比起外拓,格力当下更棘手的是“内生”,业绩、股价的双重下滑正在让投资者逐渐失去耐心。“等到2020年年报正式披露出来,可能会更严峻。”刘步尘对格力短期内的业绩表现态度悲观。

“卖格力不赚钱啊。”某地级市头部家电商场经理向AI 财经 社透露,相比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格力对经销商的销售返点利润低,在广告宣传与促销活动经费上也缺少支持,这让商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该商场经理表示:“格力现在还是空调卖得最好的(品牌),美的、海尔排后面,但追赶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在小家电方面格力品类少、识别度小,很多时候只能是捆绑销售或者当赠品。”

这可能只是格力电器销售市场现状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被老对手美的收入反超之后,格力一直处在下风。2016年-2019年,美的的营收从1598.42亿元增长至2793.81亿元,净利润从146.84亿元增至242.11亿元,同期格力营收从1101.13亿元增至2005.08亿元,净利润从154.64亿元增至246.97亿元,期间美的毛利率从27.31%涨到了28.86%,格力从32.70%降至27.58%。

而碰上疫情之后,二者的反差也逐渐拉大。去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64%、-38.06%,同期美的数据是-1.81%和3.29%。

这一反差也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从去年3月股价触及低点44.7元至今,美的集团股价涨了91.65%,期间一度站上108元高点,最新市值6401.68亿元。而作为家电领域的“市值担当”,期间格力股价只涨了15.56%,3431.97亿市值仅为美的的一半左右。

而美的还在时刻做着自己的“市值管理”。就在2月23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SZ)宣布拟回购公司股份5000万-1亿股,回购价格不超过140元/股,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40亿元。此前4个交易日,美的股价在创下新高后累计跌了15.10%。

对于二者的前后反差,梁振鹏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多元化战略以及销售渠道的差异,格力对单一空调业务的依赖让其增长乏力的同时,也降低了面对冲击的弹性。在收入构成中,去年前三季度空调业务在美的贡献只有46%左右,消费电器占了近4成。尽管美的不断调低空调业务比重,但同期占比仍有6成左右,2019年前这一比例更是在80%以上,小家电等其他业务比重极小。

截至去年10月13日,持股美的集团的机构有1128家,合计680.89亿市值占比9.95%,外资通过港股通持股15.96%。尽管外资还在加仓格力,持股比例高达17.20%,但内资机构从2019年的1442家减少至525家,持股比例仅为4.26%。

谁的时代 ?

对于高瓴与格力高管离职的关系以及是否介入格力管理,高瓴内部人士表示不予置评。

去年2月,虽然高瓴花费巨资从珠海国资手中接过15%股份成为格力最大股东,但对外界宣称不谋求公司控制权。从当时的混改方案可以看到,董明珠借助传统持股和有限合伙投资协议框架的综合设计,最终构建了一个长达4级的金字塔式的控股链条,形成了对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投票权的潜在影响,而其花费的资金只有14亿左右,可谓“四两拨千斤”。

“不谋求控制权肯定也是有前提的,现在情况变得糟糕了,张磊很难坐视不管。”梁振鹏认为,高瓴的投资即使只是为了赚钱,也会面临来自出资者对收益率要求的压力,“花了400多亿元,进入董事会也在情理之中,未来很可能会提名几位有创新能力、利于多元化的董事。”

高瓴赋能传统消费企业,业内熟知的经典案例是蓝月亮和百丽。通过推动百丽与腾讯新零售、依图 科技 、地平线机器人等高瓴系公司在数据领域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大对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推广,高瓴从资本市场真正变身“企业经营者”,将百丽重新推上高峰。在此之前,高瓴帮助蓝月亮从洗衣粉转型升级为洗衣液,令后者的营收6年增长了10倍。而回顾京东的崛起,张磊顶着多方反对的压力豪赌3亿美金助其搭建自己的物流系统,3年后京东上市,张磊的3亿投资飙升至39亿美金,高瓴一战成名……

基于种种美好预期,高瓴对格力的入局也曾被认为是一种“改革”。

去年年中,格力电器在盈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进行了年中分红,并在去年4月、10月接连2次推出了股份回购计划,这些举措的目的被市场理解为提振股价,但结果收效甚微。而在以前格力很少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这一点与对手美的集团对比明显,一度被认为是受到大股东高瓴的影响。

但考虑到之前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刘步尘认为,高瓴可能并未而且很难影响到格力的经营管理。去年6月格力电器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明确表示:“我们认为,股东不能解决企业经营问题,但可以监督企业经营现状,高瓴做到了。但你要问这个第一大股东进来后,会不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认为唯一能改变公司业绩的,还是企业经营班子。”

截至2月23日收盘,格力股价报57.05元,较高瓴入局时46.17元成本仅仅高出10元左右,而其418亿出资中有200 亿元为五年期贷款,实际成本已然接近当前股价,且高瓴一入股就将股票进行了大手笔质押。

“目前压力最大的还是董明珠。”梁振鹏对AI 财经 社表示。刘步尘则直言:“张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只看到空调霸主、制造业样本,或许没想到董(明珠)独断的一面。”

对于格力管理层以及发展战略,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外界很难确切知晓,虽然可以看到公司正在拓展电商等多元化渠道,但董明珠也通过“格力董明珠的店”把自己与格力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在去年疫情倒逼下,66岁的董明珠还亲自坐进直播间带货。

作为一代“格力女王”,从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手中接过权杖8年来,销售出身的董明珠曾带领格力先后冲破1000亿元、2000亿元销售大关,但下一个“5年冲击6000亿”的目标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格力电器计划分红180亿,董明珠将得到1.33亿,高瓴才是大赢家

【年报分析】 虽然格力电器去年净利润有两位百分数下滑,但是分红力度丝毫不减,大大超过市场的意外。

格力电器(000651)发布的2020年报显示, 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82亿元,同比下降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75亿元,同比下降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2.86亿元,同比下降16%;基本每股收益为3.71元/股。

虽然有肺炎疫情,影响大家电的销售,但是格力电器在家电江湖中的地位并未受到较大影响。《暖通空调资讯》发布数据显示,格力中央空调以13.9%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实现中央空调市场“九连冠”;据《产业在线》公开的2020年度空调品牌内销销量数据显示,格力空调以36.9%份额排名行业第一,26年领跑。

而让股东喜出望外的是,格力电器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 按照格力电器现有总股本60.16亿股,每股分3元,也就是超过180亿元分红,占去年净利润比例大约超过81%,是格力电器 历史 最高分红率。

笔者也注意到,从2019年以来,格力电器明显增加分红力度。即2019年8月每股分红1.5元,2020年6月每股分红1.2元,2020年11月每股分红1元。

另一个背景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格力电器股权发生较大变化,原大股东格力集团将大部分股权转给高瓴资本旗下机构。股权转让完成后,珠海明骏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持股15%,格力集团在收获416.62亿元对价后,持股降至3.22%,退位为小股东。

按照9.02亿持股数量,珠海明骏在2020年的两次分红共2.2元/每股,以及计划分红的3元/股,高瓴将获得分红现金大约接近47亿元。

珠海明骏收购格力电器的资金,有一半来自于银行贷款,因此现在珠海明骏持股***处于质押状态。按照200亿元贷款,利率5%左右,每年付给银行的利息大约10亿元左右;两年就是20亿元,而珠海明骏得到现金分红就有47亿元,比其利息支出还多出27亿元,稳稳装到口袋中,或者也可以还银行贷款。

实际上,如果仅仅想覆盖借贷资金成本,格力电器每年分红大约1.1元/股,就可以满足大股东珠海明骏借贷利息支出的需求。格力电器最近两年,股价 涨幅有限,但资本是需要回报的,而股权被锁定,所以分红是大股东常见的套现方式。

当然分红还需要公司股东大会投票决定,但这显然会获得大小股东的支持,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也将因为分红获得大量现金。目前董明珠直接持股数量为4449万股,每股3元,就可以得到大约13347万元,如果算上去年11月分红的1元,则两次分红董明珠也得到现金大约1.78亿元!也是赢家之一。

虽然公司收入和利润下滑,但不影响董明珠的收入。而董明珠去年的薪酬为915万元,比2019年的865万元还多50万元。

格力电器即便加大分红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公司未分配利润还有1028亿元,笔者估计大比例分红,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常态,是大股东的需求,也符合中小股东的期待。至去年底i,格力电器持有货币资金1364亿元,所以公司计划用其中的大约290亿元进行理财,这么多现金躺在账上也确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截至4月30日开盘前,格力电器市值大约为3500亿元,市盈率不到16倍,股价58元,在分红利好消息刺激下,或迎来投资者的买入行情。

高瓴资本格力电器解禁时间

22年。

19年进来,三年解禁期,也就是高瓴资本今年解禁。

高瓴投资格力电器的价格是46.17元/股,购买9.02亿股,这个总价时416.6亿元。高瓴管理了几百亿美元规模的基金,要想把钱投出去,一定要找体量足够大的好资产。

格力会跌到30以下吗

格力股票跌破30元,不是没有可能。就像2016年,董明珠20元之下也买了公司股票,怎不见有人说董明珠贪得无厌?现在董明珠用27元来认购不能流通的股票,大家反而口诛笔伐了。也许有人又会驳斥我,现在不是,也不可能再发生过去那样的股灾了。格力电器不可能再跌破30元了。

拓展资料

一.“家电大白马”爆仓了?

9月16日,格力电器延续下跌趋势,股价再创年内新低。从去年12月初高位66.79元/股,到最新股价低位38.21元/股,股价跌幅高达43%,市值缩水1700亿。

因此,也有不少投资者在股票交流社区自曝已经爆仓格力电器,不是被动平仓,而是实在承受不了满仓格力的巨额亏损,全部清仓了,更有甚者亏了几十万。

有股民表示:“我曾经以为格力是最安全的公司,曾经做梦都想不到有今天。真是世事难料,都是血汗钱。” 甚至还有股民表示,格力电器又让他经历了一次股灾。

在众多机构中,如今最无奈的或许就是2019年大举入股格力的高瓴资本,2019年格力集团与高瓴资本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以46.17元/股价格,约416.6亿受让总价拿下格力电器15%股权,而其中有一半资金是高瓴资本从银行获得的贷款。

虽说高瓴资本入股格力后推出了数轮高额分红,但就股价跌穿持仓成本和高额资金成本等因素而言,都可能将处在浮盈状态的高瓴资本逼近浮亏。

如今,高瓴资本的入股价46元早就跌破了,也跌破了41元的平仓价,亏了60亿元,即便是算上历次分红,高瓴资本也已从浮盈转为浮亏,被狠狠套牢了。

事实上,今年以来格力电器就一直在不断加码股票回购计划。2021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完成了两期、共约120亿元的股份回购,并启动了总额不低于75亿元且不超过150亿元的第三期回购。

此外,格力电器还制定了2020年度高额分红方案,向截至2021年8月20日收市在册的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0元。

尽管我们能看到格力电器在市值维护上花了很多功夫,但从市场的反映来看,格力电器的表现依旧中庸。

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电器近年来存在着多元化探索陷入僵局、渠道拓展难逃桎梏和接班人难觅等诸多问题。

高领资本持有格力电器到期,卖股票,股价会大跌吗

高领资本持有格力电器到期,卖股票,股价会跌。高瓴资本的入驻有着一个弊端,就是所有资金的入驻并不是来源于同一个地方,而是吸引了各方面的资本,这就导致了高瓴资本是可以接受长期回报的,但是其他资本及一些跟风的小资本却不想这样做,他们希望获得的是快速的套现,这样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股价的跌幅会如此之大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