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的总股本比茅台多的原因:
1、茅台01年发行7150万股,上市后多次送转后,目前股本扩张了约4。6倍;
2、五粮液98年发行8000万股,上市后多次送转后,目前股本扩张了约10。8倍;
3、结论:五粮液的总股本比茅台多,主要是股本扩张快造成的。
4、茅台的每股净次产比五粮液高得多;茅台的市值比五粮液多一倍。
贵州茅台 五粮液 湘酒鬼
总股本(万股) 27500 112975 30305
股价 3.13收盘价) 26.94 11.18 6.99
市值权重 0.24 0.41 0.07
01年净负债(千万元) -19.56 -15.21 0.33
01年主营收入(千万元) 16.18 47.42 5.18
公司价值(千万元) 54.52 111.09 21.51
EV 权重 0.20 0.41 0.08
MVE+DEBT / 0.68 0.96 0.33
主营收入×WEIGHT
理论价值(考虑负债) 24.8 14.03 5.06
偏离程度(%) 8.24 -20.3 38.23
MVE/主营收入×WEIGHT 1.11 1.10 0.29
理论价值(不考虑负债) 20.04 14.29 5.82
偏离程度(%) 34.45 -21.79 20.07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确定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估算公式如下:
WACC = Ks * S/(S+D) + Kd * (1-T)* D/(S+D)
KS : 股本筹资成本; Kd :税前债务成本; T : 公司所得税率
S :股本的市场价值 ; D :付息债务的市场价值
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Ri=Rf+β*(Rm-Rf)
其中,Rf:无风险利率; Rm :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 β: 股票系统风险系数
文/貌貌狼(微信*: 财经 郎眼Daily)
中国白酒行业的两座大山——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分别在27日和28日晚间公布了公司2018年的财报,两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了公司 历史 *水平。
五粮液2018年公司全年营收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1%,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33.84亿元,同比增长38.36%。
贵州茅台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36.39亿元,同比增长26.49%;净利润352.04亿元,同比增长30%。
与此同时,贵州茅台还公布了派现方案,拟将盈利的逾一半进行派发,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5.39元,合计将派发现金182.64亿元。
受基本面利好影响,五粮液在28日、29日继续两个涨停板,29日股价盘中一度站上了98元,总市值已经突破了3600亿,创下 历史 新高。
贵州茅台28日重新站上800元高地,29日受利好影响,公司股价大涨5.85%到853.99元,总市值已经突破一万亿。
不过作为白酒龙头,如果把五粮液和茅台相比较,两者的差距依然明显。
茅台和五粮液同属白酒行业的高端品牌,从销量看,2017年中国高端白酒销量在5万吨,其中茅台独占约3万吨,五粮液约1.5万吨,是茅台的一半;从公司总营收来看,五粮液是茅台的一半多一点;从净利润来看,五粮液是茅台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从资本市场行情来看,贵州茅台总股本只占五粮液的三分之一,但总市值是五粮液的近三倍。
然而如果把时间拉回到上个世纪末,要论中国人真正的“国酒”,则非五粮液莫属。1999年五粮液成为国宴用酒,当时就有了“国酒五粮液”的说法。早在1998年五粮液上市当年,五粮液的销售价格已经超过了茅台,营收和净利润都在茅台的四倍以上,到了2001年贵州茅台上市,茅台总市值只有五粮液的一半。
二十多年过去,风水轮流转,弹指一挥间。五粮液究竟是怎么输给茅台的?
故事还得从改革开放之初说起。在物质紧缺的年代里,有产能就不愁市场,当时全国仿佛一夜之间就出现了上千家酒厂,很多经典品牌也开始复苏,比如五粮液和茅台,都号称自己是古法酿造,还获得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至于茅台在万国博览会获得的是什么奖,茅台自己可能也记不清了,在不同年代的产品包装上说法都不相同),但是规模总体都比较小,茅台的年产量在当时大约只有200吨,并且一直亏损。
随着上千家酒厂入局,局面逐渐演变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
到了1988年,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在国宴上使用烈性酒,同时严禁公款宴请,白酒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银行银根收紧,粮食减产都给白酒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时许多*品牌,像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剑南春都在降价促销。
然而就在各大品牌都降价的时候,五粮液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涨价了。按照五粮液自己的说法:“这是中国质量*的白酒,不能降价。”换句话说,就是要用价格做护城河,保住五粮液这个招牌。
保价格就是保品牌,但是如果全然不顾价格,就会错失不断增长的新市场,于是五粮液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用五粮液的子品牌通过OEM扩充产能,来满足不断下沉的白酒消费市场。所谓OEM就是我们熟悉的“品牌输出+代工”的模式。
OEM本身没有问题,但代工模式会产生很多风险,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控制产品质量,让消费者相信在代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酒和原厂生产出来的没有区别,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口碑。我们所熟悉的山东秦池,就是倒在了在四川收酒这一点上,收酒本身没有问题,但最后还是酿成了一场品质的舆论危机。
姬长孔和秦池成为***“标王”
之后,五粮液培养了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等上千个子品牌,这些品牌推广出去,个个都夸耀自己是五粮液的品质。它们花的是五粮液的钱,消耗的是五粮液的口碑,用的是五粮液的渠道,托的是五粮液的关系。
战略上的分散让五粮液运营成本不断增长,拉低利润率,最重要的是,主品牌的价值在多元化扩张中被冲淡了。
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2005年,五粮液的体量是茅台的两倍,但在净利润方面,茅台实现了反超;2013年,五粮液交出了营收第一的宝座。
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茅台又在做什么呢?
第一就是清理品牌,收缩业务。发展子品牌也是白酒行业特定时期的一种趋势,所以茅台建立的子品牌数目也不算少,但在后期,茅台非常注重精兵简政。集团曾经在一年之内将产品线从214个品牌、2389款产品缩减至59个品牌、406款产品。在清理产品线方面,茅台的效率要高于五粮液。
其次就是严格控制产量和价格。早在2012年,茅台就曾警告经销商,必须守住价格底线。2014年,茅台再次抛出“三不原则”,不增加销量,不增加新经销商,不降低出厂价格,为了表示决心,茅台承诺2015年销量零增长。
物以稀为贵,这就是强势品牌。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从毛利率看,茅台近年来一直维持在90%的高位,2018年其毛利率为91.25%,比上年增加1.42%,其中茅台酒的毛利率高达93.74%,比上年增加0.92%,远高于同类其他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茅台近7年来的应收账款几乎为零;其预收账款自2015年来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是不遗余力搞营销。其实从白酒行业看,虽然酒类不同、各具风味,但这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就是酒的品质。在品质有保证的情况下,品牌价值的延展完全在于故事。从这点来看,“古窖”、“古法”*比OEM要吸引人。
无论是不遗余力地主张“国酒茅台”的商标,还是参与军民共建,甚至打出“喝茅台护肝”这种完全违反常识的宣传口号,这些至少都证明了茅台在营销方面十分专注,而且不遗余力。
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很熟悉:一个行业存在久了,势必会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参与竞争,就要打价格战,价格一降下来,不愿降低毛利的企业就要偷工减料,品质一下降,销售额就跳水;企业放任毛利率被压得比纸还薄,就得想着扩大规模或者搞多元化、搞生态,结果一旦主营业务营收跟不上,现金流吃紧,危机就会接踵而至。这就是所谓“中国式公司”的真实写照。
毫无疑问,白酒行业最重要的还是品牌,在这问题上,茅台和五粮液走了两种道路。在一个大家都愿意相信故事、相信人设的市场中,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势必会导致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精彩回顾
“五环外”真的不缺好生意吗?
这一次,我有点为贾跃亭担忧
苹果的最后一声“嘶吼”
点 “在看“ 一起分享精彩 ↓↓
截至今日收盘,五粮液总市值:864.0亿 流通市值:863.9亿,如下图:
宜宾高万权哪里人: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44年的四川省宜宾造纸厂,是我国生产新闻纸、铜版原纸、纸袋纸、牛皮卡纸的九大新闻纸生产基地之一,制浆能力为20万吨,新闻纸设计生产能力为8万吨。1988年5月,四川省宜宾造纸厂经宜宾地区行署批准进行股份制试点,*发起设立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地区分行批准本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个人股股票3,000万元,截止1990年3月实际发行2,580万元。1989年11月,本公司正式成立。1993年11月13日,国家体改委以体改生(1993)190号文批准本公司继续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试点。1997年2月20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34号文批准,本公司社会公众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根据1997年5月21日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于1997年6月26日实施每10股送红股3股的分配方案,本公司股本由8,100万股变更为10,530万股;1998年经国家财政部财管字(1998)42号文件批准,本公司国家股股东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7,176万股国家股中的2,000万股以协议方式转让给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后股本为:国家股5,176万股、法人股2,000万股、社会公众股3,354万股。
本公司第一大股东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第二大股东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14日 分别与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国家股股权托管协议》和《国有法人股股权托管协议》。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本公司5176万国家股股权(占总股本的49.15%)中除所有权和处置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含收益权)全部委托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行使。托管期限至2006年6月30日止。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万国有法人股股权(占总股本的19%)中除所有权和处置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含收益权)全部委托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行使。托管期限至2006年6月30日止。
上述2003年4月14日签订的《国家股股权托管协议》和《国有法人股股权托管协议》在2006年6月30日到期后,两大股东又于2006年9月4日分别与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签订《 授权经营和管理协议》,新签订的协议授权经营和管理范围为除处置权和所有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期限从2006年9月4日至2008年9月l 日止。
2008年4月,根据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终止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授权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和管理的批复》(宜国资委【2008】52号)文件,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第二大股东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4月17日分别同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国家股股权托管终止协议》和《国有法人股股权托管终止协议》。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终止托管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国有法人股股权合计60691800股,占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的57.63%。按照终止托管协议,终止托管从协议签字之日(即2008年4月17日)生效。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8月22日以川国资产权【2006】234号文件批准以及公司2006年8月28日的股东大会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对价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3.3股,公司于2006年9月18日正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完成后,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4377.6583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1.57%;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1691.5217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6.06%。股权分置改革后,两大股东所持本公司股份合计为6069.18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7.63%。
52度2001年的五粮液1200元左右。
现在刚出的52度五粮液市场价710元一瓶。 1999的应该就1500-2000左右吧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