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哪些新股上市,代码和价格是多少(今日东鹏特饮股票行情)

2023-03-20 2:49:21 基金 ketldu

具体可以留意股票建议软件、网站。

说到打新股,大家第一时间都想到的是前阵子的东鹏特饮吧,一经上市直接就出现了十多个涨停板,这么计算的话中一签就有22万,在打新界的备受青睐。打新股咱们是看着很赚钱的样子,可你知道怎么打吗?中签率怎么才可以提高呢?今天我就来给朋友们仔细地讲讲关于打新股的事情。

那么在开始讲之前,首先领取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速领!今日机构牛股名单新鲜出炉!

一、新股申购什么意思?需要什么条件?

1、什么是新股申购?

在企业有上市的计划时,正常情况下会向市场发售一定的股票,其中一部分股票会在证券账户上发售,可以通过申购的方式买到,而且通常申购的价格要比上市第一天的价格低得多。

2、申购新股需要的条件:

计划参加新股申购需要在T-2日(T日为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内,日均手持最少1万元以上市值的股票,才能具备条件参与申购摇号。比如说我想参加8月23日的打新,计算的第一日就从8月19日开始算,往前倒推20个交易日,这就是说7月22日起,自己的账户里股票市值不能低于在1万元,才有得到配号的可能,所具有的市值也会逐步变高,更有机会获得配号。只有当中签区段内的分配号配给自己,才能保证中签的那部分新股被申购。

3、如何提高打新股的中签几率?

从长期来看,打新中签和申购时间是没有关系的,假设想让新股的中签可能性变大,下面的几个方案仅供参考:

(1)提高申购额度:假如早期持仓的股票市值越高,能够取得的配号数量的数值也越大,最后中签的可能性也会随之越高。

(2)尽量开通所有申购权限:假如是资金拥有量比较大的人,不如均匀持仓,开通主板申购权限的同时,也将科创板的申购权限开通。这样的话,不论遇到什么新股都能够申购,而且还能够增加中签的机会。

(3)坚持打新:不论是哪次打新股的机会都不能错过,就因为中新股的概率比较小,所以还是很有必要去坚持摇号的,相信轮到自己的机会是肯定有的。

二、新股中签后要怎么办?

通常,新股中签以后会有相应的短信通知,在登录交易软件时,也会有弹窗出来提示。

在新股中签当日,我们确保不超过16:00账户里留有足够的新股缴款的资金,不管资金来自银行,还是来自卖当日股票都可以。到了次日,如若看见自己账户里有新股余额转入,就代表本次打新成功。

大量的朋友想打新股却时常错过最好的时机,老是赶不上调仓时间。说明大家真的缺少一款发财必备神器--投资日历,赶快点击下方链接获取: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三、新股上市会怎么样?

这期间如果没什么意外发生的话,从申购日算起,新股会在8~14个自然日内就会进行上市。

关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首5日是不会对其进行设置涨跌幅限制的,到了第6个交易日开始日涨跌幅限制为20%。而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涨跌幅限制不得高于发行价的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发行价如果每股10元,则当天最高价位只会是14.4元/股,最低不得低于5.6元/股,根据我多年的跟踪洞察,主板新股上市常常头一天涨停,后期连板数量高于了5个,

新股什么时候卖比较好,还得按照个股的实际情况及市场行情来概括性分析。假若新股上市的那天出现破发并且持续下降,上市当天就把它卖掉,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源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涨跌没有被局限限制,为了预防股价回落,小伙伴若是中签了,可以在上市的第1天直接卖出。此外,假如股票是持续连板的,当遇到开板的时候,学姐建议各位朋友应该抓紧时间转卖出去最为安全。

公司的业绩才是炒股本质意义的最终落脚点,许多人都不能辨别一个公司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或者分析不到位,导致看错行情而亏损,大家可以利用这个诊股软件,把想要查询的股票代码输入,就能分析你买的股票质量如何:【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东鹏饮料上市当天有多少散户能买到股票

2021年5月27日,“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登陆A股上市,上市当天,东鹏饮料股价上涨44%,触及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

在接下来的15个交易日中,东鹏饮料有14个交易日涨停,股价从55元的开盘价,一路暴涨至265元。

东鹏饮料的市值从185亿元,一举突破1000亿,成为市值最快破千亿上市新股。

东鹏饮料的创始人林木勤,持有上市公司50.74%的股份,个人财富攀升至539亿元,成为广东汕尾新首富。

林木勤家族,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总共持有东鹏饮料71.38%的股份。

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林木勤的弟弟林木港和侄子林戴钦各持股5.22%,儿子林煜鹏间接持股3.87%。由此可知,林木勤本家人员,人均财富30亿以上。

东鹏饮料上市,不仅惠及林家,林木勤妻子陈惠玲一家,同样是一夜暴富。

陈惠玲的兄弟陈海明、陈焕明、陈韦明持股比例不少于0.02%,林木港妻子的兄弟陈响武、陈响松等人,最低持股比例为0.01%,个人财富最少都有1亿元。

东鹏饮料一上市,真可谓是林木勤一人得道,林、陈两家人鸡犬升天。

对于打中东鹏饮料新股的股民来说,同样是赚得盆满钵满。

中一签以1000股计算,发行价格为46元,截至发稿前东鹏饮料的价格为265元;中签的股民只要躺平,持股不动,到现在已经赚了将近22万元。

无论是对于林木勤家族来说,还是对于中签的股民来说,东鹏饮料上市,可以称得上最为狂暴的财富盛宴了。

那么,林木勤为何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大家都赚钱的财富盛宴,到底赚了谁的钱?

一、

1964年,林木勤在汕尾红海湾遮浪镇出生。汕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隶属于潮汕地区。

潮汕的商人做生意善于家族作战,喜欢抱团取暖。

6年之后,弟弟林木港出生,日后兄弟俩将并肩作战,在竞争激烈的功能饮料市场,打下一片江山。

1984年,20岁的林木勤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进入了国企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做一名技术员。

4年之后,林木勤被调去深圳奥林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由此正式进入饮料行业。林木勤当时想不到的是,这个行业,一干就会干三十多年。

林木勤最早在车间管生产,对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成本的把控,他都了然于胸。

之后,林木勤又转岗做过技术、采购、销售等职位,基本上把饮料行业的所有部门,他都做了一个遍。

1995年,红牛由华彬集团的董事长严彬,从泰国引入中国,功能饮料的概念第一次席卷中国消费者,风靡全国。

此时,林木勤所在的国企已经改名为东鹏饮料。为了抢占功能性饮料的风口,东鹏饮料开始山寨红牛,1998年推出了东鹏特饮。

东鹏特饮无论是包装形式、色调,还是在配方上,都全面模仿红牛。但是东鹏特饮没有品牌知名度,也没有任何差异性,这款产品一直半死不活。

2003年,东鹏饮料一年的营业额不足2000万元,成为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

当时,正好遇到国企改制,一些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只能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求生存。

那个时候,林木勤已经成为东鹏饮料的销售总监,出资接手了东鹏饮料。

至此,东鹏饮料由一家国有企业,彻底变成了林木勤私人控股的公司。

失去了国资的大树可靠,东鹏饮料过得也并不顺利,并不是所有企业,由公转私之后,就能立马腾飞。

企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市场也有内在的风险。

没有品牌、没有资金、没有渠道,作为一个三无老板,林木勤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没有资金,林木勤想尽一切办法从家族内部筹集;没有品牌,林木勤利用一切机会做宣传;没有渠道,林木勤自己一家一家去拜访渠道。

更要命的是,东鹏饮料没有拳头产品,仅靠1元一盒的菊花茶,艰难续命。

这款菊花茶零售价只有1元,1盒的利润不过几分钱,稍有不慎就会亏损。

6年下来,林木勤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锻造了他控制成本的能力。这是林木勤修炼内功的6年,此后,他将会爆发出惊人的能力。

二、

2009年,林木勤想重新切入功能饮料市场。但那个时候,市场格局已经非常明朗,行业老大红牛一直稳坐头把交椅,启力和乐虎也算是群狼环伺。

在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如何突出重围,是摆在林木勤面前最大的难题。

思来想去,林木勤发现,红牛品牌虽大,但价格也高。一瓶6元的价格,针对的是一些高端客户,但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舍不得喝,这是一块很大的空档市场。

价格要低,质量还不能降,那要怎么降低成本呢?

这就回到了林木勤的老本行了,他在包装上动了心思。

红牛采用的是铁罐装饮料,以前东鹏饮料一味模仿,也采用铁罐装,成本上并无优势。

于是,林木勤想到了采用塑料瓶装来代替铁罐,这样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更为关键的是,林木勤注意到,消费者喝铁罐饮料的时候,经常会用纸巾去擦拭罐口,就是担心卫生问题。

细心的林木勤,在塑料瓶盖上,又创造性地加了一个倒扣的盖子,解决了消费者担心的卫生问题。

这种设计,还解决了消费

东鹏特饮卖6块合法吗

东鹏特饮卖6块合法。在中国大陆地区,东鹏特饮的价格一般在5元到8元之间,6元的价格并不算过高或异常。从法律上讲,商品的定价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由市场供需关系和竞争环境决定。商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市场需求,自行决定商品的价格。只要商品价格公正合理,没有哄抬或虚假宣传,就是合法的。

东鹏特饮上市股票代码

东鹏特饮上市股票代码是605499。

【拓展资料】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06月30日,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珠光北路142号众冠红花岭工业西区3栋1楼,法定代表人为林木勤。

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食品机械及包装材料的销售与技术咨询;房屋租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开发和系统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销售;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信息技术咨询;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限制项目);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与应用;高可信计算、智能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应用;

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平台技术开发、软件的开发、测试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咨询。(以上各项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是:预包装食品(不含复热预包装食品)批发(饮料、无酒精饮料、包装饮用水);保健食品(限东鹏特饮)批发;普通货运;饮料、无酒精饮料、包装饮用水生产与销售。生产、销售:保健食品、饮料(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具体项目以审批部门批准的为准);酒、精致茶;

生产、加工:饮料包装容器;生产、销售瓶(桶)装引用水类(饮用纯净水);生产销售其他饮料(营养素饮料);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数据服务;互联网数字内容开发;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及销售。

东鹏饮料集团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东鹏特饮、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包装饮用水等,其中,东鹏特饮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公司作为能量饮料的先行者之一,致力于推动能量饮料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塑造了广大消费者熟知的品牌“东鹏特饮”,“年轻就要醒着拼”的品牌主张深入人心。

公司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二维码等技术,对产品生产、营销、渠道管理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为保障产品质量,东鹏饮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在供应商准入评审、采购、生产、成品质量检测、仓储流通等环节严格把控。注重创新研发及相关人成培养,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研究开发平台,持续为消费者打造健康功效饮品。

业绩增长分红6亿,“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仍难跑出舒适圈?

作者 | 许芸

编辑 | 蛋总

出品 | 子弹 财经

2021年,东鹏饮料出尽了风头。

上半年,东鹏饮料跑赢了红牛、脉动、乐虎等众多对手,率先与资本接轨,成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而在公司业绩方面,2021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约50%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东鹏饮料股东暴涨的财富。 8月14日,东鹏饮料发布公告,宣布《关于2021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根据相关方案,东鹏饮料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合计派发约6亿元。

东鹏饮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木勤无疑是最大赢家。截止6月30日,林木勤个人持有东鹏饮料约1.99亿股,以此计算,其将获得分红约2.98亿元(含税)。此外,林木港、林戴钦、林煜鹏等林木勤家族人士,也出现在东鹏饮料前十名股东中,持有千万级别的股权。

然而,在资本市场赚足眼球的东鹏饮料,火爆背后也有隐忧:翻阅其财报可见,发展至今,东鹏饮料仍未跑出单一产品和地域依赖的“舒适圈”。

东鹏饮料大单品“一招鲜”的故事还能讲多久?在红牛、乐虎、战马、魔爪等老对手及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等新玩家的夹击之下,东鹏饮料的扩张故事要如何讲下去?

在国内的功能性饮料里,红牛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但困于商标纠纷的红牛在资本运作方面却比“业内老二”东鹏特饮慢了一步。5月27日,东鹏特饮所属公司东鹏饮料冲出重围,成功上市。

作为“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特饮在资本市场具备稀缺性,而近年来,资本对食品饮料类消费品的青睐也快速推高了其市值。在二级市场,东鹏饮料上演暴涨“神话”,短短一个月内即收获了16个涨停,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

如今,在消费股整体回调的大背景下,东鹏饮料股价也出现回落。但截止8月19日,其股价仍达到195元每股,较46.27元的发行价上涨321.44%,总市值为780亿元,市盈率57.71倍,比市盈率41.27倍的贵州茅台高出不少。

在业绩方面,东鹏饮料同样给出了好消息。2021年1-6月,东鹏饮料实现营业收入约36.82亿元,同比增长4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76亿元,同比增长53.14%。

东鹏饮料的主要产品包括东鹏特饮、东鹏加気等能量饮料,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等非能量饮料以及包装饮用水三大类,销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一般而言,天气比较炎热的第二、三季度,能量消耗比较大,对解暑、补充摄入能量的需求量相对而言更为旺盛,因此是饮料的销售旺季。东鹏饮料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来自第二、三季度的收入分别占其全年收入的56.13%、60.75%和63.16%。

不过,第二、三季度同样也是众多饮料厂商发力的重要时段,各大品牌都加大了市场促销力度,以期抢占市场份额。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东鹏饮料要保持增长,只能进一步加大成本投入。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营业成本达到18.53亿元,同比增长40.09%。

此外,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也迅速增加。2018-2020年,东鹏饮料销售费用分别为9.69亿元、9.84亿元、10.4亿元,但今年仅上半年,其销售费用就已达到7.99亿元,同比上升76.61%。由此可以看出,东鹏饮料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

结合东鹏饮料第一季度和上半年财务数据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其实现营收17.11亿元,归母净利润3.42亿元。以此计算,在第二季度销售旺季,东鹏饮料营收为19.71亿元,处于增长状态, 不过,第二季度却比第一季度少赚了约800万元。

进入销售旺季的第二季度利润缘何比第一季度还低,「子弹 财经 」就此联系东鹏特饮方面,截止8月19日,未获回应。

在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从东鹏特饮的利润总额来看,(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利润少了800万元,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如果市场销售情况基本稳定、销售额基本是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那么问题不大。”

不过,这也侧面反映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东鹏饮料抢占市场所面临的压力。

在业绩和资本市场,东鹏饮料虽然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深究起来,其长期发展以来存在的“硬伤”依然明显: 业绩对能量饮料大单品和广东区域形成比较严重的依赖。

东鹏饮料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来自能量饮料的销售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95.51%、95.50%和94.32%。

事实上,东鹏饮料或许也意识到了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能量饮料之外,还推出了包括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清凉饮料等植物饮料以及乳味饮料在内的非能量饮料产品,并推出了包装饮用水。

不过,目前来看,非能量饮料并不是东鹏饮料重点发力的方向,对业绩的贡献也有限。

“未来3-5年,我们依然会聚焦能量饮料赛道。”今年东鹏饮料上市之际,其董事长林木勤对媒体表示。

在他看来,能量饮料仍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未来东鹏特饮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原有品类的市场扩张,对此前开拓不够的市场北方省份进行精耕细作;另一方面将继续在类型上进行创新,推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场景的能量饮料。

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东鹏饮料正着力挖掘能量饮料市场,尝试推出新品,并在其优势区域广东区域进行试销后再推广到其它地区。

2020年6月,东鹏饮料推出了新品东鹏加気,2020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38.74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113.92万元;2021年4月,东鹏饮料推出了新品0糖特饮,并于6月起在广东省、广西省及线上渠道全面推广,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74.2万元。

不过,目前除东鹏特饮外,东鹏饮料还没有出现第二款爆品。而随着东鹏饮料进一步发力能量饮料市场,其对单一品类、产品的依赖性也进一步加重。

上半年,东鹏饮料的能量饮料收入达到35.47亿元,占总收入的96.5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非能量饮料仅占总收入的3.41%,仅为1.25亿元,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收入呈现更加集中的态势。东鹏特饮作为东鹏饮料的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能量饮料的比例超过了98%,新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联系:乎其℡☎联系:。

“东鹏饮料产品主要聚焦于功能饮料,确实存在产品线过于单一的问题。对比红牛来看,红牛主要也是功能饮料,但做到了几百亿元市场,但东鹏饮料现在规模才几十亿元,和红牛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鲍跃忠对「子弹 财经 」表示。

对于如何解决收入对单一品类的依赖问题,「子弹 财经 」联系东鹏特饮方面,截止8月19日,未获回应。

鲍跃忠直言,功能饮料未来会出现增长天花板,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消费者对 健康 的关注增加,或者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具备替代性的功能饮料产品,类似红牛、东鹏特饮这样的牛磺酸类产品可能会面临市场天花板。”

事实上,在当前“ 健康 化”的消费趋势下,一些原本应该属于能量饮料的消费人群,也在拒绝消费能量饮料或者类似红牛、东鹏特饮这样偏传统的品牌。

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健身教练对「子弹 财经 」表示,并不建议健身人士尤其是有瘦身需求的人饮用能量饮料,“糖分太多容易长胖,即便写着0碳水0糖也别信。”

在鲍跃忠看来,东鹏特饮需要尽快地实现多元化,加快新的产品线的开发,尽快开发出新的能够替代(现有产品的新品),以便在未来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和风险。

另外,鲍跃忠认为,从产品营销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更多元化的发展,也可以适当地摊薄营销成本,“3个单品找经销商卖,和找经销商卖30个商品,从营销成本上来讲,会有一些差别。”

除了面临品类单一的问题,东鹏饮料的收入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地域依赖。

东鹏饮料是一家区域性明显的企业,其始创于1987年,是深圳市老字号饮料生产企业,原本以生产凉茶和水饮料为主。2003年,东鹏饮料由国企改制成为民企,林木勤看到商机,推出了东鹏特饮,进军功能饮料市场。

彼时,林木勤注意到,红牛一瓶约6-7元的零售价,对刚工作的年轻人等消费力有限的群体来说相对较高,但这一群体对能量饮料又有着极大的需求。

也因此,虽然在口感上东鹏特饮与红牛口感相似,但在包装上,东鹏特饮采用成本更加低廉的瓶装包装与易拉罐装的红牛展开差异化竞争。

据「子弹 财经 」了解,250ml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在北京市朝阳区内某超市内售价为5.95元/瓶,而在线上多点超市内,一瓶500ml的东鹏特饮售价仅为5.8元。此外,东方证券研报指出,东鹏功能饮料产品终端定价约为红牛的1/2、魔爪和战马的2/3。

东鹏特饮靠低价打出了差异化,在拥有大量体力劳动者的广东区域,东鹏特饮很快打开市场,并向地级县市甚至是乡镇等市场进行下沉,此后向全国其它地方辐射。

2013年,东鹏特饮聘请谢霆锋为代言人,以“年轻就要醒着拼”为主导,推动品牌的年轻化,吹响了进军全国市场的号角。

近年来,东鹏饮料在深度挖掘广东市场的同时,也在寻求其它地域市场的突破,试图解决销售区域集中的问题,但从结果来看,其全国化进行得颇为艰难。

一直以来,东鹏饮料的收入都对广东区域形成依赖。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东鹏饮料广东区域(包括广东、海南)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1.1%、60.12%、55.74%。

东鹏饮料一直未能很好地打开北方市场,2018-2020年,其来自广袤的北方区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不到一成,收入最高的2020年为4216.18万元,甚至低于线上销售渠道。

此外,一直到2020年,其来自西南区域的收入占比才突破5%,为2.94亿元;而华北区域的表现同样弱势,收入占比仅为4.32%,为2.13亿元, 呈现出典型的“南强北弱”特征。

2021年上半年,在传统强势的广东区域,东鹏饮料继续实行全渠道精耕、拓宽消费群体、细化乡镇市场、产品全系列覆盖的策略。

在全国市场,东鹏饮料加强开拓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的小卖店、独立便利店、报刊亭等传统渠道,加速开发高速路服务区、加油站、大型卖场、连锁商超、连锁便利店等特通/现代渠道。

在加强开拓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后,2021年上半年,东鹏饮料来自全国区域(除广东区域、直营本部之外)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60.25%,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只有44.87%;而广东区域(包括除南区特通渠道外的广东省、海南省)贡献收入16.5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虽然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仍高达45.05%。

「子弹 财经 」今年注意到,在北京市朝阳区内京客隆超市等一些传统商超曾出现东鹏特饮的促销活动,但近期,同样的超市内已未见东鹏特饮产品的踪影,红牛、魔爪等产品却比较常见。显然,在线下渠道建设上,东鹏饮料仍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东鹏饮料应该是在5年前就想布局北方市场,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现在还一直没打开。”鲍跃忠对「子弹 财经 」表示,功能饮料品牌成长起来,有很多特殊的环境因素。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从目前饮料行业的市场结构、消费品行业的市场结构来看,(东鹏特饮)这个产品做全国布局有很大的困难。

对于本身就对单一品类存在依赖的东鹏饮料而言,若无法突破区域限制,长期来看势必影响全国化进程,也很难提高增长的天花板,在讲究企业成长性的资本市场上,这将不利于其后续发展。

纵观食品饮料类的一些老消费品牌的崛起之路,不难发现,稀缺性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早年间,我国商业欠发达、物资并不丰富,也因此,一款稀缺性产品极易打开消费者的钱包,功能饮料的崛起也是如此。

1995年,原产于泰国的红牛由于无法取得国内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红牛饮料发明人许书标和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寻求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即后来的“中国红牛”)将红牛正式引入中国市场,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由此起步。

在华彬集团主导下,中国红牛开始跑马圈地,成为华彬集团的“现金奶牛”——2014年突破了200亿元销售额,并长期垄断国内功能饮料市场。不过,2016年10月,泰国天丝宣布红牛商标许可到期,不再续约。由此,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陷入了漫长的“红牛”商标使用权纠纷中。

红牛的内斗,为其它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仅2017年新上市的功能性饮料品牌就超过10种。

而红牛自身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均受到不良影响,2016年,红牛销售额为210亿元,同比下滑9%,到2017年销售额即已跌破200亿元。要知道,2011年红牛在功能饮料的市场份额就已高达87%,但到2020年只剩52%。

此消彼长,这也从侧面给东鹏饮料的扩张提供了机会。2017-2020年,东鹏饮料业绩持续增长,从28.44亿元增长到了49.58亿元,4年间增长约1倍;归属净利润从2.96亿元增长到了8.12亿元,4年间增幅约174%。

观研天下报告显示,2020年,在我国功能饮料行业,红牛占去了52%的市场份额;东鹏特饮市场份额为11%,仅次于红牛;脉动、体质能量、乐虎各自占据8%、7%、6%的市场份额,整体呈现“一超多强”的状态。

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群体的变更,消费市场涌现创业热潮,在资本助力下,众多饮料品牌涌现出来,竞争远比此前激烈。

一方面,东鹏特饮并非无可取代,其老对手红牛、乐虎、魔爪等一众知名品牌并没有放松对市场的争夺。

比如,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第4年的魔爪饮料在营销上开始求变,一改此前偏重 体育 营销、找运动员做代言人的颇具美式风格的营销方式,转而官宣当红明星王一博做品牌代言人,以期用粉丝经济的力量更好地发展产品。

而从市场份额来看,东鹏特饮与排在其后的脉动、体质能量、乐虎之间的身位差距并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新的功能性饮料品牌对瓜分市场蛋糕的野心也不小。比如,元气森林推出了“外星人”品牌进场分羹,中石油推出“好客之力”自有能量饮料品牌,加速在全国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布局。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功能饮料”相关企业达到1.4万家。

此外,2021年1月,最高法作出终审判决,确认“红牛系列商标”归属泰国天丝,中国红牛不享有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商标权纠纷的终结,加之近年来泰国天丝不断加码中国市场,而华彬集团在继续售卖中国红牛的同时也在加大对战马等品牌的推广力度,都意味着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即将迎来新变局。

东鹏特饮相对较低的定价是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扩张,但同时也难免给人留下不够高端的印象。

“东鹏特饮我肯定不会喝,因为感觉这是很低端的运动饮料。我有时健身前会喝一个红牛的加强版,感觉健身撸铁的时候力量会稍℡☎联系:大一点。”互联网创业公司创始人、健身爱好者张林(化名)告诉「子弹 财经 」。

不过,就自身感受而言,张林最喜欢的还是外星人品牌的能量饮料。“因为它的味道会稍℡☎联系:浅一点,没有红牛、东鹏特饮等那么重,在唤醒身体机能、提升兴奋点方面,外星人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而不是像红牛那样快速提升上来。”

张林告诉「子弹 财经 」,他没有线上购物的习惯,所以基本都是在线下渠道买饮料,而外星人能量饮料线下铺货并不是特别好,“很少能买到,买不到也就算了。”

由此可见,东鹏饮料全国扩张面临的渠道铺设问题,在新品牌身上依然存在,而随着各品牌发力,功能饮料此后的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

靠“一招鲜”发展多年的东鹏饮料,现如今已无法“吃遍天”了。前有行业老大红牛挡道,后有新兴品牌强势崛起,从低价产品起家的东鹏饮料,下一步该如何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并突破对手的重重围困?市场也在等待它的答案。

*文中题图来自:子弹 财经 ,摄:许芸。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