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组是重头戏
中国医药生产企业通过改革与重组,组织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原来的6000多家企业将逐步减少到4000户或更少,加上13000多家批发公司,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将得到改观。一批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引领中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无论是生产集中度或利润集中度都会越来越高,强者愈强、两极分化之势将越来越明显。形势逼迫一大批无特色、无优势的企业转向其它行业或联大靠强。
今年上海医药集团公司药品销售收入已经赶上了2003年世界药业排名第50位的日本小野制药,预计未来5年还将有4到5户大企业跻身世界医药企业50强行列。
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历史形成的一个药品多厂生产的局面正在缓慢地得到改善,像氟哌酸这样一个产品有1000多家制剂厂生产的情形将会迅速减少。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企业技术特色和品牌的名牌药品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像地奥心血康、排毒养颜胶囊等年销售5亿元甚至10亿元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扬子江药业的左旋氧氟沙星作为一个仿制药品,2003年销售近10亿元,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随着"模仿创新"的深入发展,我国迟早会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
二、区域市场联动
曾经有许多商业企业有过宏伟的全国布点蓝图,提出"打造全国万家连锁店"的口号。但是,中国太大了,各地方之间的差异也太大了,加之形形 *** 的地方保护,无论哪一家企业的网络要想形成全国性的控制,几乎都不可能!那么,未来的市场流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有限范围的市场控制能力加上区域市场的联动为主体,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即不同地方的批发企业各自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在品种上相互调剂,发展联合代理配送服务,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流通成本。
未来5年医药商业的毛利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由目前的8%至9%会逐步降到6%至7%或更低,流通费用率也必然会由目前的8.75%水平逐步下降。现在已经出现流通费用率在1%至3%的优秀批发企业,如安徽华源仁济药业公司、湖北九州通药业公司等,这类企业在城镇及县、乡市场还会不断增加,这种被称为"大卖场"的医药批发是"降费增效"的必然产物。前不久,重庆太极集团、上药集团雷允上药业、广药集团组合成一个联盟,资源共享、三地联动、共同受益,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整合物流中心
整合做强是大势所趋,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全国范围的物流中心热会迅速降温。因为每个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像成都五块石地区一下子建了多个规模庞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不少资金被闲置了。怎么办呢?或转做他用、或适当联合,以优质服务、高效率和低费用吸引第三方,再逐步扩大流量,成为第三方物流的公共平台,为其它企业服务。珠海联邦制药公司有20亿元的销售收入,他们算帐后没有建自己的物流中心,而选择了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他们考虑的出发点是,物流是一门学问、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要自己做,应该发挥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四、走出去与引进来
所谓"走出去",在改革开放初期,指的是人员走出去学习考察、开眼界;后来"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了,指的是产品走出去。现在,应当更关注资本走出去。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的例证,从两个方面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抓住机遇走出去,让中国的优势产品在发达国家实现本土化生产,是新形势下的新增长点,也是实现利润倍增的良策。"走出去"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引进来"是指外商的投资。对外开放20多年来,各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都投资建了工厂,他们的全球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可以说这一轮的产业投资已告一段落。外资当前正在发生的投资方向的变化是由产业投资转向研发投资,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瑞士诺华公司和罗氏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必成公司、美国礼来公司等等,他们相继在中国巨资投入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内优秀人才和高水准的临床医院进行原创药物筛选和新药临床试验,这对国内企业正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五、后GMP时代的竞争
轰轰烈烈的GMP改造已近尾声。近1000亿元投入,从基本生产条件到企业管理都彻底改变了中国医药生产的面貌。
欣喜之余,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GMP改造后的隐忧,由于GMP改造投入较大,成本、费用上升,企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改造中盲目竞相扩大了制剂加工能力,使原来就不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更低了,这是让人忧虑的问题。
我们希望,经过GMP改造后的药企采取为其他企业、医院、商业企业委托加工来缓解困难。因此,我们也建议政策面放开对科研单位自身成果产业化的限制,放开对行业外企业持有新药证书后委托加工的限制,以期减少新建药厂。
现在,大家都成为GMP认证企业后,GMP企业的优越感将不复存在,新的竞争更明显地集中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来。企业需要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研发和市场上,抱着金碗要饭吃也会饿死。
六、医院改革将有突破
"三项改革"进展很快,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矛盾,例如:为什么药品招标采购无人叫好?为什么药品屡屡降价人们却反应冷淡?为什么红包愈演愈烈?......这都与医院改革滞后有关系。"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经营性医院与公益性医院分开"等一系列核心问题急待取得政策性突破。根据国外改革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预计不久的将来,关于医院改革的重大政策会陆续出台,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鼓励医院投资多元化,对医院资产评估、人员身份转换及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2、允许医院自主决定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
3、增加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并完善财政对公益性医院的补偿机制;
4、提高部分医疗收费标准;
5、推动建立医院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卫生技术人员、医院装备等实现市场化配置;
6、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并纳入医疗保险等等。
七、药品定价市场化
药品是商品,药品定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不管以"药品是特殊商品"作借口,还是以"涉及稳定"作挡箭牌,都不能改变药品价格管理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万多种中西药品全部供过于求,药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在卫生改革到位的前提下,再担心药价会漫天飞涨,影响群众看病或社会稳定等等完全是不必要的。原来的药品价格管理出发点是好的,在短缺经济时期也很重要。但在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的今天,现行价格管理制度既不科学、又无实效,管的人很辛苦,社会各界也不满意。比如,今年上半年对抗生素的大幅降价,使国有骨干企业受到沉重打击。华药、石药、新华、鲁抗的利润分别下降50%至91%,利润率低到0.64%、1.37%不等,损害了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引起社会舆论与企业议论纷纷。原因在哪里呢?关键问题就在于药品定价要不要市场化。我认为,市场机制决定药品价格是正确的出路,什么"平均成本"原则、"单独定价"、"对原研药品定价优惠"等条款,都是错误的或行不通的。
未来5年,国家可能会对现行定价政策做出重大修改。我们希望,除"毒、麻、精、放"等国务院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必须由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余药品定价一律放开。进口药、合资药、新药、普药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如果考虑到不要加重医疗保险的负担,那么也可以考虑授权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给付比例",即报销比例。 *** 可以对一部分价格较高的药品按一定比例由保险公司承担,超出部分由选择该药品的用药人自付,这样既尊重了市场定价原则,也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八、招标采购步入正轨
招标采购作为建立竞争机制的一个措施,本来是无可非议的,药品招标采购初衷也是好的,为什么3年多的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工厂不满意,公司不满意,群众不满意,连医院自己也不满意。其实,导致各方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是医疗体制问题,医院改革不到位。只有从体制改革入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矛盾。医院改革中,补偿机制建立起来,"医药分业"也不再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医院改革中,国家对公益性医院和经营性医院分类管理, *** 部门也就没有必要再过问经营性医院的招标采购。公益性医院继续实行招标采购,应该让医院也成为招标主体,按照医院自身的需要去决定一切。
我们希望,既要从招标竞争机制中降低成本,又要在竞争中建立长期、稳定、诚信的工-商、商-卫、工-卫关系,不能让企业天天为招标而疲于奔命。这是招标采购应走的市场经济的正路。
1.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 *** 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2.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是公司股份的形式,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成为发行公司的所有者,按持股份额获得经营预期年化收益和参与重大决策表决
3. 底层资产不同,基金的选择更加丰富. 股票买的是公司的所有权。本质上我们买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 基金本质上是一种 *** 投资。底层资产较为丰富了,股票只是其中的一种。基金还可以投资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黄金、银行存款、各种指数等等。
截止到2015年8月医药板块小盘股票企业包括: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等医药行业。
其中中药行业主要医药股票有:
600771 *** 药业、600285 羚锐股份、000423 东阿阿胶、000650 ST 仁 和、600422 昆明制药 600085 同 仁 堂、000790 华神集团、600557 康缘药业、600572 康 恩 贝、000607 华立药业 000538 云南白药、600129 太极集团、600750 江中药业、600594 益佰制药、600436 片 仔 癀 600781 上海辅仁、000989 九 芝 堂、002118 紫鑫药业、000919 金陵药业、600535 马 应 龙 600351 亚宝药业、000590 紫光古汉 化学制药行业
主要医药股票有:
600771 东盛科技、000597 东北制药、600829 三精制药、600812 华北制药、600488 天药股份 002019 鑫富药业、600252 中恒集团、600276 恒瑞医药、000952 广济药业、600521 华海药业 600267 海正药业、600842 中西药业、600666 西南药业、600518 康美药业、000627 天茂集团 000739 普洛康裕、002099 海翔药业、002004 华邦制药、002001 新 和 成、000756 新华制药 600420 现代制药
生物制品行业主要医药股票有:
600867 通化东宝、000416 健特生物、002038 双鹭药业、600201 金宇集团、002007 华兰生物 600195 中牧股份、600161 天坛生物、600196 复星医药。 医疗器械行业主要
医药股票有:
600055 万东医疗、600529 山东药玻、600079 人福科技。
医药商业行业主要医药股票有:
000963 华东医药、600763 通策医疗、600511 国药股份、000028 一致药业、
1、浙江震元(000705):“震元堂”是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震元堂初创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历史之久乃绍兴诸店之魁,相传创始人杜景湘(慈溪杜家桥人)原在水澄桥摆药摊起家。震元堂在经营上的首要特色是货真价实,真不二价。旧社会大小药店无不挂上“朔望九扣,逐日九五”牌子,而震元堂却不折不扣缺一不卖,民间素以“金字招牌”相称。
2、太安堂(002433):治疗皮肤病中药开发刚刚起步,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具有小股本(1亿股)、高成长、垄断性、高利润、非周期的优势细分龙头公司,国家保密配方,拥有五百年中医药文化底蕴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公司正逐步从单纯以产品经营,跨入以产品经营带动资本运营,以资本运营促进产品经营的生命周期。以文化铸品牌,在“太安堂”这个五百年老字号的集团品牌下,形成了“麒麟”、“铍宝”、“柯医师”等优质牌品。
3、片仔癀(600436):片仔癀与云南白药一样,二者作为我国中药的两大独家生产绝密品种,其特效配方及独特工艺受国家绝密保护。用特殊工艺 *** 成片仔癀后定为宫廷秘方。当为传世之宝,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盛名,所以我们可以判断片仔癀成方之日当不晚于崇祯年间(公元一六二八年或一 *** 四年)。那位削发为僧的太医原籍是闽南,后则在璞山岩庙主持传授徒弟几代。民国时期漳州城的一些茶庄开始 *** 片仔癀。1956年, *** 宣布进行私营改造。
4、马应龙(600993):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应龙药业”)是一家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于公元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马应龙的创始人马金堂于河北定县(今河北定州市)开办小型眼药铺——马应龙生记药店(总店后迁往北京),创制“八宝”眼药。至清乾隆年间,马金堂的后人马应龙将“八宝眼药”定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四百多年来,马应龙品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一段“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传奇故事。
5、云南白药(000538):云南白药1902年由曲焕章创制,原名“曲焕章百宝丹”。曲焕章原在云南江川一带是有名的伤科医生,后为避祸乱,游历滇南名山,求教当地的民族医生,研究当地草药,苦心钻研,改进配方,历经十载,研制出“百宝丹”,另外他还研制出虎力散、撑骨散的药方。
6、同仁堂(600085):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7、九芝堂(000989):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中药企业,其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1650年,是中国著名老字号。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坡子街开了一家未名小药铺,这就是劳九芝堂的前身。劳澄之子劳楫取其父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之意,给药铺取名“劳九芝堂”。
8、开开实业(600272):公司控股子公司雷允上药城座落在静安寺华山路地段,雷允上创始于1662年,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的大型医疗商店。她集中西药品、进口药品、参茸、饮片配方、传统补品、家庭之用医疗器械、卫生百货,专科门诊于一体,既有参茸专柜,又有传统补品专卖;既有地道的中药制品,又有现代的保健品。
9、新世界(600628):公司旗下控股60%的上海蔡同德药业有限公司集生产、供应、销售、医疗“四位”于一体,经营各类中药材、中成药、西药、参茸滋补品、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等5000余种。上海蔡同德堂药号创始于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荣获全国名牌商业企业和上海市著名商标等称号。
10、豫园商城(600655):童涵春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被批准生产中药精制饮片的企业。童涵春堂品牌产品自1993年起被评为历届“上海名牌产品”。“童涵春堂”商标连续三次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生产的“冬虫夏草、铁皮枫斗、精选燕窝、野山人参、蛤士蟆油、西洋参、全须生晒人参、参茸贵细药材、中药饮片”等天然品牌产品享誉中外,尤其在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一带闻名遐迩。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最新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最高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