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经济形势 (2021经济发展现状)

2023-03-21 12:50:44 基金 ketldu

作为未来发展后备力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充满信心,并承担起去开拓创新和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如何将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去学习更好的本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能力来助推国家经济在国际上有一片稳固的不败之地。

在互相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持续崛起,这不仅是国际上最耀眼最闪亮的一颗星,更是在我们国内迅速提升国际实力和国民生活水的最好途径。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

从2021年公布的数据可知:

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

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

四是从国际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

2021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世界银行估算2021年全球GDP增长为4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是面临的国际环境会更复杂。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总数不断攀升,对国际经济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存在极大的影响。其次,国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如美国的超规模 *** 措施会带来通货膨胀,带来美元的贬值,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我国国内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投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恢复,国际组织也预测我国2021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以及2021年的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2021年整体投资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民间投资水平增长不快,民间投资占比下降。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水平持续下滑,而且下滑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

一是2021年消费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

二是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相比国际同期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三是我国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服务性消费存在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但是,我国核心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自给率不足。

2021和2022年中国的经济现状

2021和2022年中国的经济现状。

1、2022年我国经济总体上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恢复增长态势,结构持续改善,但受疫情多发的冲击,经济增速不及预期。

2、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相,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八点一,GDP连续两年超过百万亿大关。

用关键词概括2021年中国的现状?

以下是用关键词概括2021年中国的现状:

新冠疫情: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也在持续应对疫情,加强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复苏,GDP增速稳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发展迅速。

政治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周边和世界各国的合作。

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5G等技术应用不断深入。

环保可持续发展:中国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民生改善:中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加强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以上是2021年中国的一些关键词,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共享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国内主要共享经济行业公司:目前国内主要共享经济行业公司有优客工场、怪兽充电、滴滴出行、哈啰出行、自如等。

本文核心数据: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共享经济主要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共享办公市场交易额、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

共享经济产业规模逐年增长

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将资源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通过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及应用,我国共享经济迎来高速发展,2021年国内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已经达到36881亿元,同比增长9.2%。

共享经济涉及领域广泛,可分为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共享医疗、共享办公和生产能力等。从2021年各领域市场交易额变化趋势上看,共享办公交易额增长幅度最大,较2020年增长26.2%;共享住宿交易额发生下跌,较2020年减少3.8%。

后疫情时代共享办公行业回暖

共享办公,又叫做柔性办公、短租办公、联合办公空间,也被称为创客空间或众创空间,脱胎于美国“WeWork”的共享式办公室,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近年来共享办公发展较快,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27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共享办公市场有所下滑。后疫情时代,随着办公需求大幅回流,以及灵活办公模式的兴起,推动了共享办公市场快速回暖,2021年我国共享办公市场规模达到212亿元。

疫情冲击下共享住宿需求仍下滑

疫情冲击下,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下滑,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复苏缓慢,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虽然较2020年有所上涨,但仅为2019年的一半左右。

作为和旅游业密切关联的行业,受疫情影响,共享住宿行业面临巨大增长压力。2021年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约为5.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此外,近年来共享住宿行业野蛮生长,行业监管模式亟待规范与创新,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也对市场增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的经济形势状况?

展望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经贸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重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

内需不足导致供需两端温差。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0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端需求不振、产品销售不旺的问题。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给恢复难以长期持续,企业前期订单耗尽后停产减产的可能性较大,需谨防供给需求“双萎缩”风险。

基层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部分基层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已经出现压力。

此外,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地方 *** 新增债务4.68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51.9%。地方 *** 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化债支出和利息支出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

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2020年前三季度,广义货币增速高出GDP名义增速9.5个百分点,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出现反弹,金融机构坏账风险需高度重视。

中小银行风险加速积聚,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承压更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型商业银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业主营业务下滑、收入回款变差,财务费用上升,导致现金净流入缩减,偿债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违约风险将有所上升。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础扎实巩固

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释放新优势。随着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正在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逐步形成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支撑。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不仅包含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房地产等各领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壮年人口数量优势、强大消费市场优势、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优势等将加速我国经济复苏进程,为疫情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新活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扩大开放,我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

“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 *** 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显著提升,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具投资价值国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将在更广范围、更大深度、更宽领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开放。

积极搭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博会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将创造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间。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多角度为防控疫情、恢复经济做出科学判断、精准调度。

统筹好“立足当前”与“跨周期调节”的关系,为后续经济复苏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相对温和,仍有进一步降准、减息政策空间,赤字率等财政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处于合理区间。

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与结构上对稳定经济基本盘仍然具有较大调控操作余地。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性将进一步加强,在抵抗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增强发展动力的过程中,实现宏观调控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平衡协调联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